第4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意思是要放進水裡。

  駱賓王對戴亭背著他準備好見面禮的事很有意見,忍不住提醒:“玉石這麼沉,在水裡是浮不起來的。”

  弟弟聽不懂,非拉著李元嬰要把船放水裡。

  哥哥雖然沒跟著喊水,卻也一臉期待地看著李元嬰。

  小孩子想怎麼玩就怎麼玩,船沉不沉都是一種體驗,李元嬰不打算在試都沒試的情況下告訴他們“這行不通”,反而還興致勃勃地叫人打了一木盆水過來帶他們玩耍。

  也不知戴亭是怎麼設計的,兩艘玉船到了水上竟穩穩噹噹地浮上水面。

  駱賓王直說這不可能。

  李元嬰也覺得奇怪,想也不想地拿起玉船把它拆開研究。

  玉船裡頭雖然還原了海船的基本構造,空腔卻留得很大,足以讓這艘玉石做成的小海船能浮在海面上航行。

  李元嬰拆得乾脆利落,原本興高采烈看小船的弟弟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船被大卸八塊,再看看哥哥還齊齊整整飄在水上的船兒,頓時哇地一聲,傷心大哭起來。

  魏姝遠遠聽到兒子撕心裂肺的哭聲,過來一看,李元嬰在那手忙腳亂地哄兒子,戴亭則默不作聲地組裝慘遭李元嬰毒手的玉船。

  駱賓王抱著哥哥在一旁無奈地看著李元嬰。

  魏姝來了,李元嬰馬上把聳動著小肩膀抽噎的弟弟塞給她,口裡還振振有詞地抱怨:“這事都怪戴亭只做了兩艘玉船,他做三艘不就沒事了?”

  魏姝看著被拆得七零八落的玉船,哪還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她邊哄著弟弟邊無奈地說:“對,我們家的玩具都得準備三份,畢竟家裡三個小孩兒。”

  李元嬰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得意洋洋地說:“知道就好,知道就好。”

  御駕在嶺南道過完一個夏天,大家都曬黑了一圈,李二陛下才意猶未盡地擺駕回長安。

  太子在原本瘴癘橫行、遠比北邊和江南落後的嶺南道待了兩年,為當地人做了不少事,也讓山上山下成了一家,大家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日子過得越來越有盼頭。

  得知太子要回去了,百姓們都很不舍,自發地夾道相送。

  以前百姓二字對李承乾而言只是一個空泛的詞兒,只有在講大道理時才搬出來標榜一下上位者的仁愛,但這幾年他深入民間,不說看遍人間疾苦,卻也發現所有百姓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活在這世間的人。

  看到一張張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擠在道旁含淚送別自己,李承乾一路朝他們揮手道別,遇到有人痛哭出聲,他還寬慰說自己以後還會再過來,讓他們不必如此。

  都說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李承乾這些年也算是有所體會了:他剛過來嶺南道時很多事都難以展開,等他真正放下身段和這片豐沃的土地打交道、真正去了解過這邊的百姓到底需要什麼後,政令推行起來便如臂指使。

  相送的人再多,也有散去的時候。

  隨著人聲漸遠,浩浩蕩蕩的御駕隊伍迎著秋日暖陽駛向長安方向,逐漸駛離嶺南道。

  接下來兩年多,高陽她們都陸陸續續生了第二個第三個孩子,只有滕王府沒動靜。

  李二陛下雖然挺喜歡李元嬰家兩個機敏可愛的小子,卻也覺得李元嬰膝下兒子太少了,按他的觀念,孩子還是得多生點,畢竟孩子大了可能要遠離身邊,還是得有幾個小的養在身邊才不寂寞。

  李二陛下找李元嬰問了才曉得他當初說心疼王妃不想再生了不是口上說說而已,居然真的付諸行動!這兩年他們小夫妻倆雖然經常膩歪在一起,避孕措施卻做得妥妥噹噹,一次意外都沒出過。

  李二陛下不知該說李元嬰什麼好,說道:“以後你可不要後悔。”

  李元嬰堅定地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後悔,他倆兒子多可愛啊!

  不過李元嬰熄滅已久的愛女之心又被李二陛下勾起來了,回去後一個人關在書房傷心了好久。唉,兒子也很好,但是他真的很想要女兒啊!青雀家的多可愛,雉奴家的又不一樣,各有各的好,不管什麼樣的他都很喜歡。

  李元嬰的傷心在兒子醒後就被拋諸腦後,他很快又高高興興地帶著小孩玩去。

  魏姝回來後聽人說李元嬰見完李二陛下後自己躲在書房挺久,悄悄轉去書房打開李元嬰放畫的抽屜。她把李元嬰壓在最底下的幾幅新畫拿出來,只見上面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有的眼睛像她,有的嘴巴像她,臉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他們夫妻倆的痕跡。

  他真的很喜歡女兒。

  這樣的畫李元嬰畫了很多,但從來不和她說,都悄悄藏在最底下。

  這傢伙啊,讓人怎麼能不愛他。

  ……

  轉眼又到了陽春三月,這一年李二陛下是準備去蜀中的。李元嬰自然也興致勃勃地要拖家帶口跟隨。結果臨行前一天,李元嬰急匆匆地跑去找李二陛下說他不去了。

  李二陛下覺得很稀奇,李元嬰也有能出去玩都不想去的時候?

  李二陛下問:“怎麼了?”

  李元嬰說:“姝妹妹有孕了!”他緊張兮兮地和李二陛下叨叨起來,“可能百密總有一疏,不知怎地就懷上了,孫師也說沒可能完全避免。我不能去蜀中啦,皇兄你們好好玩,我和承乾他們在長安等你們回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