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弟弟膽子大,不僅伸手摸了,還攥緊手指捏了捏,覺得很稀奇。哥哥雖然一靠近就繃緊小背脊,但還是勇敢地伸出手試了試,發現大象對他們沒有惡意之後才輕輕在上面摸了起來。

  李元嬰把孩子偷渡去摸大象的事沒多久就東窗事發,李二陛下勃然大怒,讓人把他拎過去罵得狗血淋頭,說他自己胡鬧就算了,還帶著自己兒子胡鬧,他們父子三個都不夠大象一腳的!

  李元嬰虛心挨訓,等李二陛下罵完了才屁顛屁顛上前給他倒茶,由衷誇讚道:“皇兄您罵起人來還是這麼中氣十足,一點都看不出已經五十多歲,我聽著心裡就高興,皇兄您肯定至少還要再罵我五十年!”

  李二陛下橫他一眼,沒好氣地說道:“再罵五十年,那我就成老不死的了。”

  雖然人人都想長生不死,可哪有那麼好的事,生老病死是誰都沒法避免的事。當初王玄策從天竺帶回據說能做延年藥的人,最終也被李元嬰戳破謊言,發現那只是那個方士的騙局而已。

  於長生之說,李二陛下已經不甚在意了,他感覺自己身體康健,再活個二三十年不是問題。

  嶺南道的萬國博覽會定在廣州,不少海船自海上入廣州港。

  都是海,南邊的海和北邊的海瞧著也不太一樣,這天早上兩個孩子睡得很熟,李元嬰拉著李二陛下去海港看船。

  廣州港本身就是南邊的大海港,李承乾投錢擴建之後更是氣勢恢宏。

  廣州市舶司正式建立之後,和河南道、江南道的兩處市舶司串聯起了華北、華中、華南對應的海岸,受海上貿易巨利的影響,海上航線越開越遠,幾乎所有出去的海船都滿載而歸。

  當然,海上的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無論是遇到海上暴風雨還是遇到土著劫掠,都足以給船隊帶來滅頂之災。但是只要獲利遠大於損失,願意去嘗試的人就多。

  大唐的海師在海上遠航,時常會援助一些孤苦無依的土著,將那些實在無法在自己家鄉生存下去的人帶回大唐。

  這天正是海師歸航之日,李元嬰拉著李二陛下跑到海岸親迎。

  一輪紅日自天邊升起,染紅了整個海面,接著海面變得金光燦燦,無邊無際的海水仿佛成了耀眼的黃金。李二陛下抬頭遠望,只見一艘艘海船隨著李元嬰聒噪叫喊的“看到了看到了”出現在他們視野里。

  李元嬰平時沒少守在海港,會這麼高興自然是因為船上有不少他的熟人:李德謇、戴亭和駱賓王。

  李元嬰留駱賓王在身邊搞了兩年文書工作,覺得駱賓王是個有想法有能力的人,該出去闖蕩闖蕩。

  於是可憐的駱賓王,一個沒學過鳧水的文弱書生,接受了三個月吃在船上睡在船上每天還得跟著出海晃悠一圈的特訓之後被打包進海師。

  駱賓王跟著出海是有任務的,他不負責打打殺殺,他只負責記錄各地風土人情,記錄海師沿途見聞,重點描述各地物產多麼豐美,各地百姓多麼貧弱,這些貧乏落後的地方多麼需要大唐去開發。

  此前駱賓王已經出去過幾次,寫出來的海外遊記讓李元嬰愛不釋手,更加堅定地讓他繼續跟著還是遠航。

  要知道駱賓王是個有節操的人,本性又十分地剛正不阿、悲天憫人,寫出來的文字有血有肉,誇起物產來讓人身臨其境,寫起當地人的悲慘生活來也讓人感同身受,令人讀完不由掩卷嘆息,感覺有種沉沉的責任感壓在自己肩頭——

  世上有那麼多人需要他們的幫助,他們當然得不畏風浪、克服艱險,把這些人需要的貨物、需要的娛樂活動送去,改善這些人的物質生活,豐富這些人的精神世界,最後順便換走他們不需要的什麼礦產啊香料啊珠寶啊之類的,反正這些東西留在這些人手裡也不值錢。

  這次李德謇帶著海師遠航,一去就是將近兩年,李元嬰很久沒見到他們了,想念得緊。要知道他已經和所有小夥伴們炫耀過兩個兒子了,難得有一批還沒看過他兩個小孩子的小夥伴回來,他怎麼能不早早過來等著?

  船隊靠岸,碼頭上馬上忙碌起來,李德謇留了人負責卸下船上的貨物,自己領著其他人親自過來向李二陛下見禮。

  李元嬰等他們搞完一堆繁文縟節,立刻拋下李二陛下一行人,把戴亭和駱賓王拉走說話去了。

  這次船隊去得比以前要遠得多,李元嬰對他們到達的地方非常好奇,拉著問了半天,恨不得親自去看一看。

  可惜哪怕李二陛下他們願意讓他出海,頂多也是去附近的小海島上吹吹海風烤烤海蟹,更遠的肯定是不能去的。

  李元嬰聽他們講得過足了癮,才興沖沖地帶他們去看他家兩個小崽子。

  駱賓王他們當初出發時不在華亭,這兩年海上傳遞消息不便得很,還不知道魏姝有孕的事,乍然聽說李元嬰已經有了兩個兒子,都覺得很不真實。

  駱賓王抱怨說:“你也不早和我們說,我們該備好見面禮再過來的。”

  戴亭沒吭聲,只是在見到兩個小孩後拿出兩把由玉石精心雕琢而成的海船模型送給他們當見面禮。

  玉石這麼難伺候的東西,他不僅打磨得光滑不磨手、雕琢得精細漂亮,竟還可以把一塊塊部件拆卸下來重新組裝,心思不可謂不巧妙。

  兩個小崽子從小生在金玉堆里,對玉石的價值沒什麼觀念,不過看到海船模型都很喜愛,上去扯扯這裡拉拉那裡,好奇得不得了,他們被李元嬰抱去看過海船,弟弟記性很好,扯著李元嬰蹦字:“水,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