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二陛下覺得抓鬮也行,反正總得留一個,留誰不是留。

  有了上次下江南的經驗,李二陛下並不擔心離京期間出什麼亂子。

  幾個皇子湊一起抓鬮,李元嬰樂滋滋地跑來當裁判,很快抓出了結果:李治抽到了留守簽。

  李元嬰拍拍李治的肩膀,嘆著氣說:“雉奴你讀過《孟子》嗎?《孟子》裡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這是老天在考驗你啊!”

  李治不想理李元嬰了。

  第二天李治幾個孩子又給了李治一記重擊,他們歡快地指揮底下的人給他們收拾小箱籠,要一起跟著他們麼麼去嶺南玩。

  小孩子們沒心沒肺,有得玩就開心,興沖沖地拉著李治的手說:“耶耶你不要傷心,我們會寫信告訴你那邊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

  李治覺得這日子不能過了。

  李元嬰很同情李治,可惜他沒有和李治同甘共苦的覺悟,南行之事敲定下來就開始興沖沖呼朋喚友要去嶺南道玩耍。

  出乎李二陛下意料的是,反對這個嶺南之行的人比上回反對下江南的人多得多。反對得最激烈的是長孫無忌,他覺得嶺南那邊瘴癘嚴重,李二陛下的身體這幾年雖然挺不錯,卻也不該去冒這樣的險。

  李二陛下和太子都去了嶺南,要是都出了事怎麼辦?窮人都曉得雞蛋不該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長孫無忌著實不放心李二陛下去那山地連綿、山蠻遍地的嶺南道。

  長孫無忌一片拳拳之心,勸得李二陛下都有點動搖了,李元嬰對此沒什麼意見,歡快地表示要是李二陛下留守的話李治就可以一起去了!

  李二陛下一聽自己要當留守長安的那個,登時不樂意了,力排眾議表示自己一定要去嶺南看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既然他是天可汗,那大唐就沒有他去不得的地方。

  要是嶺南道真那麼危險,去一趟都容易得病,那朝廷為什麼沒有免除嶺南百姓的賦稅?

  李二陛下犟脾氣一上來,十頭牛都拉不住,連魏徵都無計可施,只能在李元嬰上門時逮著他罵了半天,說他整天攛掇李二陛下和太子往外跑。

  李元嬰覺得自己挺冤枉的,他們想去和他有什麼關係?

  由於大夥的注意力都在李二陛下南巡這件大事上,李元嬰暗搓搓走後門搞了個小動作:把推舉武媚為蘇州刺史。

  按照朝廷的升遷規定,地方官不能紮根在原地不挪窩。武媚在滕州已經待得夠久了,政績出了不少,但因為背靠滕王府的緣故表現得並不突出。

  李元嬰覺得武媚是時候升個官,向所有人展現她本身的能耐了。李元嬰暗搓搓上下打點,本來想趁著大家都在吵該不該南巡悄悄把事情定下來,結果房玄齡那邊還是第一時間發現了他的意圖。

  房玄齡覺得不行,武媚在滕王封地搞搞事情已經很出格了,怎麼能真的讓她獨當一面當一州刺史?

  房玄齡拿著李元嬰暗中塞上去的推舉摺子去找李二陛下告狀。

  李二陛下這幾年時不時也會聽說武媚之名,武媚曾是他後宮裡的嬪妃,可人都送給李元嬰那麼久了,他也沒怎麼再關注她。

  聽房玄齡說李元嬰這幾年不僅把滕州交託給她,現在還推舉武媚當一州刺史,李二陛下不由拿起李元嬰那封舉薦摺子看了起來。

  李元嬰在摺子上把武媚誇得天花亂墜,把她稱為大唐女子的表率,又列舉了她坐鎮滕州的一串成就,表示她絕對勝任一州刺史之職。接著李元嬰又開始狂拍馬屁,說什麼大唐應該有大唐的氣度,要敢於開千年未有之先河,蘇州一地開放包容,一定能接納大唐第一個女刺史。

  李二陛下很快扔下摺子。

  他怕自己再看下去不是被李元嬰說服就是想打李元嬰一頓。

  這幾年陸陸續續也出過幾個女進士,基本上都是往滕州那邊安置,主要是很多地方並不接受由女孩子當一把手。倒是明字科、明經科這些科目有不少女孩子考出頭,留在長安做一些文書工作。

  這些轉變並不顯眼,注意的人也不多,漸漸地連各個衙門都習慣有女子出入其中。

  要是再細究下去,很容易發現這批考出來的女子大多和滕州書院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世上出色的人本就不多,出色的人之中再分出男女的話,能數出名字來的人就更少了。雖然武媚確實有過人之處,但就算是男子也沒有二十出頭就能當刺史的,除非對方和李元嬰他們一樣出身皇室。

  李二陛下壓下了李元嬰的舉薦摺子

  李元嬰也沒氣餒,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嘛。

  李元嬰很快又上了另一個舉薦摺子,改為舉薦武媚去華亭縣當縣令,兼管華亭港諸事。

  華亭港雖然遭了災,但朝廷賑災及時,眾人的反應也夠快,損失並不算特別大。剛剛搞完災後重建工作的華亭縣,正需要一個有魄力、有能力的人去坐鎮!

  李元嬰覺得曾經在滕州跟進建港諸事的武媚專業對口,應該讓武媚過去負責。

  華亭縣本來就是李元嬰和李承乾搗鼓起來的,李元嬰要把人安排過去也不算什麼大事,房玄齡和魏徵他們一商量,決定同意李元嬰的第二份摺子,免得李元嬰天天鬧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