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元嬰很高興,把兩小孩分別放到擺得滿滿當當的一圈寶貝中間讓他們看著抓。

  哥哥見這麼多人盯著自己,有點緊張,但聽懂了禮儀官的指示之後就認真地挑揀起來,最終挑了一把小巧的金笏板,再也不看別的東西。

  李元嬰一看,完了,這小子將來不會是要入朝為官、辛辛苦苦為朝廷賣命吧?

  比起哥哥的意志堅定,弟弟的狀況就多多了,首先是他還沒睡醒,哥哥都抓完了他還狀況外。魏姝把他喊醒之後他看了眼眼前一堆精緻又貴重的寶貝,爬過去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都覺得不錯,全給扒拉到自己身邊。

  瞧見李元嬰在一旁一臉讚許地看著自己,弟弟可高興了,瞌睡蟲全跑光光,辛辛苦苦地把寶貝一樣不漏拿個精光。

  李元嬰很滿意,這才是他兒子該幹的事!

  選什麼選,全要了!

  李元嬰高興地往弟弟臉頰上吧唧一口,看得李二陛下他們一陣無言。

  哥哥抿抿唇,坐在一旁看著李元嬰,一副“我也想要親親但我就是不說”的倔強樣。

  李元嬰在心裡嘆了口氣,唉,誰叫這是自己兒子?哪怕他以後可能像老魏一樣煩人,現在也是需要關愛的小可愛啊,李元嬰把哥哥也撈到身邊往他臉頰上吧唧一口,樂滋滋地夸道:“哥哥弟弟都很棒!”

  哥哥弟弟都扔掉手裡的寶貝去抱李元嬰,父子三個鬧成一團。

  其他人雖然挺無奈,卻也只能由著李元嬰胡鬧。

  想想都覺得魏姝這個滕王妃真辛苦,每天得哄三個小孩!

  第226章 番外:女兒兒女兒何時來(六)

  這兩年李元嬰專注在華亭休陪產假,結果關鍵時刻總被事情纏著脫不了身,懷上不是他第一個知道的,生下來也不是他第一個知道的!

  為了防止自己不是第一個聽到兩個孩子喊耶耶的人,李元嬰一直厚顏無恥地讓魏姝幫他處理公務,自己在家帶孩子玩,嶺南諸事他自也沒怎麼關心過。

  另一邊,李承乾自從嘗到了出去玩的樂趣,再也不關心自己離京後太子之位穩不穩固,一年到頭窩在外頭搗鼓東搗鼓西,只在年底按時讓人給李二陛下獻些土特產(順便打一波廣告)。

  有太子坐鎮,嶺南道的開發進程十分順利。

  阻礙當然也是有的,短短兩年內薛仁貴率兵七征山蠻,把躲藏在延綿山脈里的幾批山蠻打了下山。

  對比薛仁貴的霹靂手段,唐璿和唐觀等人則對下山的山蠻人猶如春風般溫暖,一邊負責揍,一邊負責安撫,恩威並下,竟讓嶺南道陸陸續續添了不少人丁。

  唐璿雖然是文人出身,在人員調配上卻很有一套,不管是薛仁貴從西域帶回來的三萬俘虜還是薛仁貴從山上驅趕下來的山蠻,都被他安排得妥妥噹噹,許多措施李承乾聽了都覺得耳目一新。

  李承乾不得不佩服李元嬰的看人眼光,不管是李元嬰從東宮裡挑出來的薛仁貴還是李元嬰在國子監結識的唐觀唐璿等人都出色得令人驚詫,假以時日他們肯定都是出將入相的棟樑之才!

  這兩年間薛仁貴和唐璿文武搭配,一直把嶺南道“清理”到安南都護府那邊,穿山越水地修了條直達占婆的道路。

  占婆現在的確成了種植基地,出入期間的大唐人幾乎比占婆自己的人還多。

  有大唐來自海上和陸上的支持,占婆女王的位置坐得很穩,有反心的大臣都被修理得服服帖帖,整個占婆境內祥和又安定,百姓們只需要考慮怎麼利用雜交技術培育新品種供給大唐就好。

  嶺南道不僅邊事平順,生活起居也有了不少變化。李承乾南下帶來了不少北方和江南的習性,大大地豐富了嶺南道的日常生活。

  由於李元嬰說嶺南這邊瘴氣重,席地而坐容易染病,提出把高腳家具推廣到南方,減少染上瘴癘的可能性。

  這一舉措首先在嶺南道的豐泰樓分號里推行,許多人一開始並不習慣在高腳椅子上席地而坐,後來看太子李承乾領頭這麼坐,其他人哪怕是為了表達對太子的支持也紛紛跟著改了坐姿。

  習慣了高腿桌椅之後,大家都覺得腿不酸了,腰不痛了,寫字也不費勁了,比以前舒服了很多。

  有些任滿回京的人回到長安發現,一旦享受過舒展腿腳的坐法,再像原來一樣盤腿而坐或者正坐就特別辛苦。在外面他們不好搞特殊,回到家裡卻特意找木匠訂做了一批高腿桌椅放到自己書房裡。

  這股高腿桌椅之風從北吹到南,很快又從南吹到北,漸漸在許多文人之間風行。

  李元嬰這兩年來專注寫信和李承乾吹噓自己兒子,對嶺南諸事沒怎麼上心,這會兒聽人說李承乾搞得有聲有色,覺得大侄子終於長大成人了,學會自己搞事情了!

  李元嬰屁顛屁顛跑去和李二陛下申請今年一起去嶺南,帶上他的王妃、帶上他的兒子,去看看嶺南能開上整整一春夏的鮮花,大家一起騎大象玩耍。

  現在他兒子滿周歲了,可以多出去走走看看,教育什麼的一定要從娃娃抓起!

  對於李元嬰提出的要求,李二陛下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轉頭和幾個比較年長的兒子商量留守人選。

  李治覺得就算是輪流出去,這次總該輪到他出去玩玩了吧,結果李泰和李恪非常機智地表示“不如我們抓鬮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