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元嬰一聽,頓時緊張起來,拉起魏姝的手問她怎麼了。不等魏姝回答,他已經自顧自地給魏姝把起脈來。

  等李元嬰細細感知完魏姝的脈象,差點從座位上蹦了起來。他怕太激動傷著魏姝,站起來在房裡繞著圈走,不敢置信地說:“姝妹妹你懷上了!”他走了兩圈還是冷靜不下來,又跑去外頭的園子裡轉了一圈才終於消化這個消息,跑回去高興地抱著魏姝說,“我們有孩子了!”

  魏姝由著他把自己抱在懷裡。

  李元嬰心情十分激動:“不知是男還是女,聽說孫師靠把脈就能分辨出男女,可惜我沒能學到孫師的本領,孫師也沒能跟著過來。”他念叨完了,往魏姝臉上狠狠地親了一口。

  高興半天之後,李元嬰才想起魏姝剛才說今天太醫來把過脈,魏姝應該已經從太醫口裡知道自己已經有了身孕的消息。

  李元嬰覺得有些遺憾,看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天天跟別人說自己要當第一個知道他們孩子到來的人,結果趕巧和李二陛下出去巡察一圈魏姝就被太醫診出有孕!

  李元嬰叫人做了一批形狀非常討巧的喜糖,興沖沖地拿去分給見到的每一個人,把認得的不認得的人都分完了,他才帶著一把去找李二陛下報喜。

  當然,報喜是次要的,主要是去抱怨李二陛下讓他錯過了第一時間診出喜脈的機會。

  李二陛下見李元嬰高興得跟個傻子似的,決定不和他計較。本來萬國博覽會開完,李元嬰就該隨太子和御駕一起回京,年底再和李承乾出發去嶺南一帶走走,開發開發嶺南山蠻之地。可魏姝有了身孕以後李元嬰改變主意了,接連上書說自己不走了,自己決定在華亭多住兩年。

  李元嬰給李二陛下陳述了自己的理由,首先懷胎頭三個月容易胎位不穩,所以得好好將養著,不能長途跋涉;其次肚子大起來以後行動不便,所以得好好將養著,不能長途跋涉;隨後月份大了差不多要生了,更不適合長途跋涉;等孩子出生,那么小的孩子,您怎麼捨得讓他長途跋涉?所以李元嬰覺得,他至少得請個兩年的陪產假,等孩子滿一歲再回京。

  至於嶺南的是,他覺得太子去就可以了,最好帶上薛仁貴,薛仁貴最適合派去搞歸化工作,他既能狠辣無情打得人哭爹喊娘,又能坐下來和人喝酒嗦粉;還有唐璿,別看他是科舉出身,實際上他對於戰事和教化這兩方面的見解也很不錯。太子帶著這一文一武去嶺南,一準能把嶺南整治得服服帖帖!

  還有,可以考慮讓李泰一起過去,李泰讀了那麼多年書,又有籌辦文學展館的經驗,跟著一起去正好可以輔助太子。

  李元嬰這摺子除了前面那通“我得休假兩年”不太靠譜之外,其他的可以算是獻策經略嶺南道了。

  李二陛下對嶺南一塊也頗為上心,因為這一片山林多,很多人躲在山上不下來,既不交稅,也不服管,很讓人頭疼,還是不小的隱患:若是將來這些人糾結在一起作亂,將會大大地拖大唐後腿。

  所以,李二陛下讓李承乾和李元嬰把下一屆萬國博覽會放到嶺南道去,正好可以實現李元嬰當初放出話來的南北一線,把最南邊的海岸也開發起來。

  到那時,大唐沿海就正式向世界開放,李元嬰提出的東方之珠計劃也將正式完成。

  現在李元嬰盼著的孩子到了,竟說要撒手不管!李二陛下哪裡肯讓他逍遙兩年,怎麼都不同意。

  李元嬰個不要臉的,天天跑他面前唉聲嘆氣,說什麼“當初父皇把我託付給您”。

  李二陛下被他天天追著煩,最後終於鬆動了,應允讓他留在華亭,但絕不能閒著,得把華亭管好,既然海港建起來了,維護不能落下,一定要讓這第二顆東方明珠好好給朝廷生金蛋。

  李元嬰一口答應下來,雖然不能休兩年陪產假,但至少不用來回奔波了。

  御駕很快回了長安。

  長安諸事平安,李治雖然不怎麼愛拿主意,但是真被逼得沒辦法的話他也能做出挺不錯的判斷。李二陛下回到朝中,便聽說一個好消息:薛仁貴從西域歸來獻俘。

  李元嬰在經略嶺南的計劃里提到薛仁貴,李二陛下也想起了這麼個人來:當初李承乾和李元嬰和他討了一萬人,這一萬人基本都歸薛仁貴管著。

  訓練了一整年之後,薛仁貴和他們分散著護送西域各國使者歸國,這些人本來是兩三百人為一隊,但是到了西域之後陸陸續續被薛仁貴召集起來,加上原地借來的、招攬來的兵馬,很快湊成一支不算弱小的軍隊。

  有了軍隊,敵人自然就出來了,薛仁貴受某些國家的請託幫他們平定戰亂,英勇非凡,時常沖在最前面輕鬆取敵將首級,十分勇武,很快在西域樹立赫赫威名。

  今年年初,薛仁貴打了一場硬仗,俘虜了近五萬人。薛仁貴琢磨著自己離家夠久了,很想念家中的愛妻柳氏,頓時決定班師回朝,帶著人馬和俘虜浩浩蕩蕩回長安。

  李二陛下對這樣的戰果非常滿意。

  當初李元嬰要人他就覺得李元嬰在憋壞主意,現在看來李元嬰的壞主意憋成功了,薛仁貴不僅在西域為大唐立了威、帶回不少好東西,還帶回了五萬俘虜!

  太子李承乾看向五萬俘虜時眼睛是放光的,若說經略嶺南缺什麼,那肯定是缺人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