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時李元嬰還小,只覺得這樹好玩又漂亮,抱著太上皇的腿討要。太上皇哈哈一笑,說道:“都讓人搬來了,怎麼會不給你。”只是第二年太上皇就病故了,他也沒再讓人點亮過這棵火樹。

  李元嬰把火樹的來歷給魏姝娓娓道來。

  魏姝握住李元嬰的手。

  不管太上皇是個什麼樣的帝王、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對李元嬰來說都是個好耶耶。

  李元嬰道:“我本來想叫人仿製幾棵這樣的火樹,到時候擺到王府前熱鬧熱鬧,可仔細看了看,這火樹造起來真不容易。現在滕州耕地修路都要人,哪能耗費那麼多人力去做這種只是圖個熱鬧的東西。”他回握住魏姝的手,“皇兄他們活得比許多世家勛貴要節儉,和隋朝更是比不了,我想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因為都想把人和錢用到更有用的地方,這些極盡奢華、裝點門面的東西能不要就不要。

  魏姝道:“聖人是個聖明的君王。”

  李元嬰點頭。他糾結了一會,和魏姝商量:“我不做很多,就做兩棵。做得好的話很久都不會壞,你看這棵是隨時造的,到現在幾十年都沒壞。所以我們做了在我們成親時可以點,逢年過節也可以點,將來我們兒女成親時都還能點,算下來也不算虧對吧!”

  魏姝道:“你想做的話,沒有人會反對的。”這火樹對李元嬰來說不僅僅是讓他們成婚那天更熱鬧的擺設,還是對太上皇的追思,她不想李元嬰留有遺憾。

  得到魏姝的支持,李元嬰終於不猶豫了,興沖沖地取了圖紙讓董小乙找批手巧的工匠造火樹。

  李元嬰這邊張羅得不亦樂乎,李二陛下那邊也收到了李元嬰擺顯他媳婦的信。看魏姝把他們的婚期猜得挺准,李二陛下覺得李元嬰這王妃確實挺聰明,也不知以後李元嬰會不會吃虧。

  不過李元嬰那一天到晚想胡搞瞎搞的性子,還是有個聰明點的王妃拴著比較好,免得他躥上天去。

  既然魏姝都猜出來了,李二陛下也沒再壓著不提,把這事給魏徵說了,還問魏徵身體吃不吃得消,明年能不能一起去泰山。

  魏徵一向是阻止李二陛下去泰山封禪的領頭人,自是能從李二陛下的問話里聽出幾分促狹。魏徵面不改色地道:“微臣還能吃下兩大碗飯。”

  意思是他身體硬朗得很。

  魏徵一直不太信神鬼天命之說,認為泰山封禪只是面子工程,勞師動眾從長安東行著實是勞民傷財之舉。而且起了這個頭,後來者難免也會想效仿,到時還整出個勞民傷財的定例來,苦的始終是百姓。

  當年秦朝一統天下,秦始皇東巡十數次,靡費甚巨,導致百姓怨聲載道。民怨迭起是天下紛亂的根源,魏徵不希望李二陛下起著個壞頭。

  可現在李二陛下都已經決定好要去泰山了,還有李元嬰這個傻子給修了條平坦的直道,魏徵也沒理由再阻攔。

  要是有人能在不用朝廷費錢、不讓百姓苦累的情況下修出這樣的路來,別說是想去泰山了,就算李二陛下想去崖州交州都沒問題!

  所以哪怕李二陛下故意擠兌,魏徵也當沒聽出來。自己最疼愛的孫女要成親,他怎麼能不跟去?他也厚著臉皮去登一回泰山!

  李二陛下沒多為難魏徵,陸陸續續敲定隨行名單。魏徵知道了李元嬰的婚期,長孫無忌等人自也知道了。

  房玄齡回家後和盧氏提了一嘴,盧氏又開始生悶氣。

  去年盧照鄰娶了高陽,兩個人和和美美地成了親,竟沒傳出什麼不好的傳聞。

  偏她相中的兩個侄女都許了人家,房俊和她們沒緣分!而且前些時候她一下子沒看住兒子,又讓外頭的狐媚子把房俊勾了去,可把她氣得不輕。怎麼這些傢伙一個兩個都成親了,就她寶貝兒子沒著落?

  盧氏又埋怨了房玄齡一通,怨他給盧照鄰保媒,現在好了,高陽嫁了,他們兒子沒娶,出去總被人笑話!

  房玄齡拿盧氏沒辦法,只能老老實實聽著。

  比起長安這邊的各有心思,滕州那邊的反應就比較一致了,聽說婚期已經定下都很高興,積極地為李元嬰和魏姝的婚事做準備。

  哪怕李二陛下會派禮官過來籌備,他們還是不打算坐著等。長安那邊的準備是長安的事,滕州這邊自己準備的哪能一樣?

  一時間整個滕州都變得熱鬧起來。

  魏膺受父母之命在城裡置辦了一處不大的宅子,把魏姝從王府接了出來。沒定下婚期就算了,定下婚期還直接住在王府著實不像樣,到出嫁日難道直接從王府出嫁?哪怕魏家再怎麼不顯赫,也不能丟那樣的臉。

  到三個月期滿李元嬰從試點縣回城,很快跑去魏家兄妹倆落腳的宅院溜達了一圈。他對這宅子的大小很不滿意,和魏姝嘀咕:“這么小,你怎麼住得習慣?我們還有半年才成親呢。”

  魏姝道:“我們在長安的宅子也是這么小的。”長安寸土寸金,許多人終其一生也置辦不了屋宅,他們能買下來還是靠著魏徵的面子。

  李元嬰回憶了一下,魏家的住處一直都這麼寒酸。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叫魏徵是清官、是錚錚諫臣?他要是自己不能做到持身清正、勤儉節約,勸說起李二陛下來就沒那麼有效了,說不定還會被人逮住把柄把他拉下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