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哪怕你用金子雕出來也比這貴重吧?嵌點比頭髮絲小那麼多的金絲算什麼事兒?虧你拿得出手!

  一時間宮宴上不少人都覺得李元嬰這次太敷衍了。

  滕王使者是皇城郵局負責人,早把郵局運作模式背得滾瓜爛熟,郵票可是和他的飯碗相關的,所以他給眾人講解了一番這郵票的用處。

  這是可以讓百姓花極少的錢往外送信的法子,六驛之內隔天肯定到、六驛之外時間按距離遞增,一準能讓每個人的信準備抵達對應的郵局!

  滕王使者說到酣暢處,全然忘了緊張,把最後的底牌掀了出來。他展開標註著驛站的直道輿圖:“殿下就藩三年一日都不曾懈怠,籌集各方物資、組織各方人手擴修直道,今冬這條從長安通往泰山的直道已全線連通,全程寬闊平坦,可供數輛馬車並駕齊驅,沿途的六十座郵局和郵筒也都配備在驛站旁。滕王殿下的封信,就是走直道送回京城的!”滕王使者一臉驕傲地挺直腰杆,恭恭敬敬地側身向李二陛下展現輿圖的空白處,“請陛下為這條直道賜名!”

  這話一出,眾人都明白今年的獻禮又是李元嬰拔得頭籌,剛才出言擠兌的魏王使者更是恨不得假裝自己不存在。

  敢情人家不是只送幾張紙,而是送一條通往泰山的直道!

  這手筆可就大了,今天所有奇珍異寶加起來都未必能修成,誰還能和他比?!

  一如眾人所預料的那樣,李二陛下果然龍心大悅。

  若說李二陛下有什麼願望,那無疑是去泰山走一趟。他登上帝位的過程有那麼一點小瑕疵,他雖沒想過徹底把它掩蓋住,但也很想證明自己登上帝位是順天而為,而不是篡奪而來。

  哪怕魏徵他們總說只要他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後世評議時總會誇他一句“千古明君”,可屢次提出去泰山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被阻止,李二陛下心裡還是挺不高興的。難道老天真的那麼不想承認他?

  在壽辰這天聽說李元嬰當真把直道修成了,李二陛下精神一振,顧不得什麼喜不露於形色,當場撫掌大笑:“好!”他起身邁步走出御座,叫人取筆墨來。

  李元嬰命人經營豐泰樓來支撐修路之資,李二陛下稍一思索,便在留白處寫下“豐泰”二字。

  豐表豐收,泰表安泰。

  百姓遇豐年則安,百姓安則江山泰定,這二字本就寓意極好,不必改!

  李元嬰是一干兄弟之中年紀最小的,本就排在最末,李二陛下賜完名獻禮環節算是結束了。

  李二陛下心情顯然極好,朗笑著拍拍手掌讓人奏樂,群臣應聲而起,陪李二陛下隨著樂聲歡暢地起舞。

  一場宮宴下來君臣都盡興無比,李二陛下喝得半醉,沒去任何一個妃嬪那兒,而是回到寢宮靜坐在到寬大的龍床上。

  他屏退左右坐了半晌,看著空蕩蕩的寢宮心想,當初觀音婢你說元嬰這孩子不一樣,我還不太信,現在看看,還是你會看人,這孩子確實是不同的。好聽的話很多人都會說,真正去做的人卻很少。這小孩卻總是說到做到,讓人既怕他總長不大,又怕他太快長大。

  過去種種在腦海中翻騰湧動,過了許久,李二陛下嘆了口氣。他向著滿屋明亮的燭火說道:“觀音婢啊,你這一去就是這麼多年,怎麼都不曾到我夢裡來。”

  屋內依然是一片寂靜,只有燭焰輕輕隨夜風搖動。

  李二陛下不再多言,借著酒意歇下。

  一夜安睡,無人入夢。

  李元嬰讓人在李二陛下的壽宴上獻金絲郵票,眾人看著覺得挺好看,回去一打聽,這金絲郵票出了一千套,李元嬰自己用了一套、獻給李二陛下一套,剩下九百九十八套!這九百九十八套金絲郵票因為是嵌了金絲的,所以價格比普通郵票翻了一番一番再一番再一番……數不清了,反正翻了很多番就是了,總的來說就是一百貫錢可以帶走一套,明碼標價,童叟無欺,限購一套,恕不砍價,僅此九百九十八套,往後再不會復刻了,要買請儘早下手。

  要是覺得太貴,可以買普通郵票回去,普通郵票兼具收藏價值和使用價值,只要五十五文錢,價格非常公道,買個十套八套也不費什麼錢!

  比起買船修路建樓,一百貫確實很少,還可以立刻把李二陛下同款金絲郵票帶回家!這錢掏了好像也不算上當?眾人這麼一想,都決定去入手一套,心裡甚至還有點莫名其妙的小失落:今年李元嬰居然只想從他們手裡坑這點錢?

  長安最不缺的就是有錢人,一聽說是獻給李二陛下當壽禮、很得李二陛下喜愛的東西,第二天郵局一開門馬上去預定。

  還沒到中午,皇城郵局已經把金絲郵票全賣完了,還賣出了不少普通郵票。負責人笑得眼睛都眯沒了,一開張就賺了將近十萬貫,誰能有這本領?

  當然,郵局存在的目的其實不是賺錢。

  當初他們在書院參加培訓時李元嬰對他們說,他們存在的目的是將來有一天能把信送到大唐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有大唐旗幟飄揚的地方,他們就能按時把信送過去。他們要告訴每一個地方的人,他們是大唐的一部分,不管他們是住在高山之上還是住在草原深處,只要他們願意學習大唐的官話、願意走進鄰近的城鎮,他們就可以與大唐任何一個地方的親朋好友傳遞消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