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元嬰寫完信,親自把它交給信使,拉著人家的手殷殷叮囑對方一定要快些把信送到李二陛下手上。

  都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他心裡可是很急切的,多來點人手,他跟滕州一干豪強富戶吹下的牛逼才能實現啊。最好就是在年前把人撥過來,年後他就可以帶著人到試點縣去擺顯:跟著滕王,什麼都有!

  李元嬰美滋滋地送走信使。

  秋收之後百姓都清閒下來,除卻要修橋鋪路搞基建的三個試點縣,大夥都有點養膘躲冬的想法,開始窩在家裡不動。

  李元嬰一心撲在《齊民要術》季刊的籌備上,到處跑來跑去延請本州、鄰州有名的名宿大儒出山,做好李二陛下不給人的兩手準備。

  魏姝和武媚等人也沒閒著,商量著帶人到下面的鄉縣去宣講。

  滕州書院早在一開始就開設了女子學堂,這兩年來上學的女學生卻少之又少,魏姝幾人都覺得再動員動員,給女孩子們講講學點本領的好處。

  要宣講也不能毫無準備,尤其是不管魏姝還是武媚、城陽,都不是普通百姓出身。

  她們要麼出身官宦之家,要麼家中家底豐厚,城陽更是生在皇室之中,生來衣食不愁,一般女孩子的煩惱她們很少會碰上。

  魏姝覺得她們要是貿然去宣講,怕是起不到好效果,還是先了解一下她們為什麼不來念書比較好。

  魏姝叫人尋來一批城中商婦,不是安坐家中享富貴的那種,而是隨丈夫到處跑動、甚至自己販賣些小玩意的。

  這些商婦乍然聽說准王妃要接見自己,覺得既驚又喜,紛紛找出自己最體面的衣裳前往書院。到了書院外頭,她們簡直認不出這是過去幾年那片荒涼的野地,滕王殿下給滕州帶來的改變實在太多了,她們自覺自己是商戶出身,也沒敢多往書院這邊跑,怕擾了讀書人的清靜。

  讀書,在普通人看來一直是非常清貴的事兒。

  到了書院會客堂,眾商婦魚貫入內,很快見到候在堂中的准王妃魏姝。

  一直以來在許多人眼裡魏姝都是以“准王妃”身份出現的,而後才有部分人想起她是魏徵的孫女、是大唐年紀最小的女進士。

  這次有機會被魏姝接見,這批商婦第一眼就對魏姝有了很深的印象。

  她與滕王殿下站在一起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是一對金童玉女,很是般配。可她單獨出現在人前,她身上那種獨特的氣質便顯現出來了。

  她看起來和大多女孩子都不一樣,她從容又自信,哪怕還不曾嫁入皇家、哪怕沒有滕王妃這一重身份,現在這些事她也是能做好的。怪不得滕王殿下那麼喜歡這位準王妃!

  眾商婦都在心裡讚嘆著,齊齊上前要行大禮。

  魏姝還不是王妃,自不會受她們的禮,起身招呼她們入席分坐,叫人送上茶水瓜果,客氣得讓眾商婦受寵若驚。

  人到齊了,魏姝便把女子學堂遇到的招生問題簡單地說了說,希望她們能在跟著丈夫外出賣貨時了解一下女孩子不來就讀的原因,她們好對症下藥找出解決辦法。

  入冬後到處走動的也只有商販了,聽說是這麼簡單的要求,眾商婦都一口應下,還給魏姝說了說自己知曉的事實——

  城裡的小娘子自不必說,七八歲就開始考慮找婆家,接下來幾年都在為嫁人做準備,開蒙有家中延請的女夫子或者自己母親親自教,還得學習女紅、學習操持家務,自是不會外出求學。

  至於農戶家中的小娘子,那更是從六七歲起就得忙裡忙外,地里的活幹不了,割草餵豬,趕鴨餵雞放牛,還得到廚上幫忙或者做點縫縫補補的活。

  這些事看著零碎,實際上費時得很,足夠讓人忙裡忙外忙上一整天。再長大一些,也要相看人家,早早嫁人生子。

  要知道男子二十歲為丁,要出去服勞役或者服兵役了,離家後也不知會不會遇上什麼意外,所以百姓普遍在二十歲前就該成親並生下兒子傳宗接代,要不然面臨的可能就是香火斷絕!

  所以,讀書什麼的,費時費錢,女孩子何必去?要是非得讓家裡的孩子去讀書,那肯定把家裡的活都交給女娃子干,讓男娃子去讀,男娃子書讀好了可以光宗耀祖。

  女娃子而已,書讀得再好也是別人家的,幫別人家生兒育女,和自家一點關係都沒有!

  魏姝聽了這些話,並不覺得意外,若不是祖父疼她、若不是和她訂下婚約的是李元嬰,她也沒法像現在這樣輕鬆自在地活著。

  她問了商婦們許多想知道的事,才鄭重地拜託她們到各個鄉縣再好好了解了解情況。

  要是可以的話,最好能幫忙宣講一下入讀女子學堂能有的優渥待遇和大好前景。

  這件事由經常走街串巷的商婦們去做才容易得到真實的反饋,她們親自去問反而只能得到戰戰兢兢的、不甚真心的回應。有些話,也只有商婦們才適合勸出口。

  魏姝懇切相托,眾商婦自是更加受寵若驚,一口應下魏姝的請求。她們有些人也是農戶出身,因為家裡過不下去才早早嫁入商戶之家,跟著丈夫到處奔波賺些辛苦錢。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要是她們處在魏姝幾人的位置上,她們只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享受奴僕環繞的富貴日子,每日只需要煩惱挑什麼衣服戴什麼簪子、邀誰來一起賞花,哪會費心費力地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