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元嬰道:“那你們先觀察觀察,看到覺得好的趕緊下手。”

  黃鶯黃鸝都害羞了,不再接話。

  李元嬰散了一個月的心,那一丁點憋悶早已消散無蹤。他開始挑選喜歡的草圖,好好地細化調整,回頭選出三種張當錢範,錢範每年一換。

  這種錢不鑄多少,每種只鑄金銀銅各三千枚,代表的是這個地方好山好水好風光。

  對於選中的地方,優先修路建驛站,他親自帶人去當地入駐三個月,帶著名師大儒去、帶著各種技術去。倘若將來還選上了這一帶,他們就可以畫一畫它的改變!

  配合新幣發行的,還有寄信用的郵票,郵票便宜量多,一文錢一張,貼上就能幫你送到對應的地方。

  這年頭百姓要送信是很麻煩的事,遠的沒資格用驛站,只能托熟人相送,通常一等就是幾個月;近的吧,自己跑一趟,一天就耽擱了,而且都跑一趟了,做什麼還要寫信?

  所以,驛站往往和普通百姓沒什麼關係。

  可現在李元嬰說,只要花一文錢,就有人專門幫他們把信送到對應的地方去,不收高價錢,也不需要等熟人,他們可以輕鬆地寫信和四里八鄉的人交流。而且驛站那可是官老爺們和達官貴人才能進去的地方,現在居然願意幫他們跑腿送信!

  滕州百姓都很激動,很想李元嬰選上自己那一帶,這樣他們就能擁有自己的錢幣和郵票了。更何況隨之而來的,還有修路鋪橋建驛站等動作!

  比之普通百姓的激動,滕州境內的豪強富戶們坐不住了。

  這要是修了路鋪了橋,再實現李元嬰所說的村村通信,對百姓來說只是便利些,對他們來說卻是大好的機會!他們的田莊作坊價值都會翻一番,甚至翻幾番!

  最要緊的是,有名師大儒來授學,他們的子弟也可以受益!那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好處!

  一時間有資格登門拜訪李元嬰的給李元嬰遞帖子,沒資格的對李元嬰身邊的人下功夫,不是夸自家那邊的好山好水,就是表示自己自願捐贈道路橋樑。

  李元嬰見他們如此熱情,便對外公布說請各地鄉老過來投個票,大家不用費心找門路了,只管明著來。

  與其把錢費在走後門上,不如大家一起光明正大地把願意出的錢寫下來,到時也好確定錢款是不是落到了實處!

  眾人雖覺得自己好像掉進陷阱里了,不過他們都已經一腳踩進去,誘餌還那麼香,沒人捨得吐!

  於是眾人開始忙碌地打聽彼此的出價,本縣的鄰縣的都摸個底,反正湊起來總要比鄰縣高才行!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我狠起來連自己都賣!

  多年以後,滕王一箱書信出土,震驚考古界。

  李二陛下:吾弟blabla

  李承乾:么叔blabla

  李象:麼麼blabla

  李小圓球:麼麼blabla

  後世眾人:你們李家人都這麼肉麻的嗎?(指指點點)

  第189章

  商賈的消息一向靈通,李元嬰當初在鄠縣做的事沒瞞過他們的耳朵,即便不提那麼遠的事,眼下河南道最大的海港也是在他們眼皮底下建起來的。

  除了暫時還沒到手的分紅,他們這些持有東方之珠一號券的人還有提前預定新型海船的資格,若不是李元嬰說為了慎重要先試航一年,他們早就下手了,畢竟雖然不知道他們到底從外頭運回來什麼東西,但李元嬰眼也不眨地砸大錢修整和擴建通往長安的官道,就曉得其中大有賺頭!

  消息更靈通些的,已經知曉最近湧入河南道的一批新面孔是為何而來:聽說對岸有個“金銀島”,李元嬰的船隊過去後直接運回一船船金銀!

  這個說法著實太吸引人了,何況航行個三五天而已,又不遠,去試試也無妨。而且人家滕王可實誠了,他們要預定海船,滕王還勸說他們海上航行有風險,海外貿易有盈虧,大家要謹慎行事。

  若是李元嬰大肆鼓動他們出海,他們反而會很猶豫,怕這個怕那個,現在李元嬰明明白白把危險告訴他們,他們反而堅定地要去了:誰知道李元嬰是不是怕他們搶了自己獨占著的海外寶地才不讓他們去?總要先試一試才行,一艘船、一船人又不費多少錢!

  眼看一年之期將至,大夥的錢和人都已經準備好了。

  這節骨眼上李元嬰又提出新計劃,所有人心裡都覺得“這傢伙又來宰我們了”,行動上卻實誠得很,都積極地寫下自己用來投票的金額。

  有些同縣的湊在一起把總數加了加,發現各家出的錢湊起來足以把縣裡的道路修得四通八達了!就是人手可能不夠,要是每個縣都同時動工肯定修不動,怪不得李元嬰要先挑出三個縣。

  不管李元嬰說得多好,要拿出這麼多錢總是讓人心疼的。一縣鄉老坐在一起,都覺得這兩年割的肉比他們過去十幾年都要多,可這錢他們居然掏得心甘情願,甚至還好奇李元嬰下次又能想出什麼新名目來。

  有人捋須道:“滕王殿下行事與旁人不一樣。”

  其他人點頭認同。

  李元嬰做的很多事看起來都跟玩兒似的,可要是認真往後看看,他走的每一步都大有用處,也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

  反正李元嬰來滕州這麼久也沒吃過虧就是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