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是光這樣做還不足以泄李二陛下心頭怒火,按照那幾個盜匪的供詞,明顯是有人躲在背後想要李元嬰的命。

  到底是誰?

  李二陛下在心裡列著懷疑對象,一列之下才發現李元嬰得罪的人還真不少,比如老四當初一直和他不對付,比如他在侯君集入獄時跑去和人說了一通,比如他跑來告張亮養了五百義子不知想做什麼,再比如他幫高陽和房俊解除了婚約又讓房玄齡幫盧照鄰求娶高陽。

  只不過,這些恩怨都不至於要李元嬰的命。

  最有可能動手的老四身邊有權萬紀盯著,不可能搞出這樣的動作;張亮侯君集哪怕覺得李元嬰說得不對,不至於生出殺李元嬰的心。

  至於房家,他們沒有那樣的能耐。

  如果不是舊怨,那就是新仇。

  李元嬰最近的動作就是當眾提出修直道、興海運,大肆鼓動所有人搞海上貿易、走河南直道運輸。這中間涉及到的利益並不少,首先,這可能讓原本大搞走私、偷偷吃這一塊紅利的人被人搶了好處;其次,每一條漕運、陸運路線上都有附著在上面獲利的人,李元嬰這一變更,就等於斷了人財路!

  李二陛下心中怒氣翻湧,叫人沿著這個方向追查下去,看看那些人最近有異動。這一圈人裡頭剔除掉拿不出投石機和弓弩的那批,剩下的不難徹查,底下很快給李二陛下呈上了追查結果:這事竟和勛國公張亮有點關係。

  張亮當然不會傻到對李元嬰動手,他還是有腦子的。但是有腦子的張亮在一件事上非常糊塗:他非常喜歡妻子李氏。

  李氏不是他原配,他喜歡上李氏之後休棄髮妻娶了李氏,對李氏萬般寵愛,連李氏和人偷情他都不在意。這次對李元嬰下殺手的人是李氏的弟弟,李氏姐弟驕橫慣了,對禮法律法都不放在眼裡。

  李氏弟弟本來沾著張亮的光靠漕運獲利,結果他管著的那條航道因為攔船收錢太過頻繁,大家寧願麻煩點繞著走,害他這大半年來獲利大大減少。年後從張亮那知道李元嬰還要大興海運,遊說所有人都走他修的海港、走他修的直道,李氏弟弟又氣又急,就暗中布下殺局要弄死李元嬰。

  這事張亮也不無辜,他察覺李氏弟弟幹了這樣的事不僅沒告發,還派人去滅了那窩山賊的口,替李氏弟弟遮掩!

  李二陛下怒不可遏地宣張亮回長安。

  張亮接到宣召,又驚又怕,連夜和義子們商量了許久,沒去見李氏,第二天一早徑直回京覲見李二陛下。一見到李二陛下,張亮就抱上去痛哭流涕,說自己做錯了,自己不該替李氏弟弟遮掩這樣的大罪,哭求李二陛下降罪、削了他的爵位和官職。

  李二陛下看著抱著自己大腿痛哭的張亮,心中嘆息。當初侯君集有反心,張亮直接來告訴他,可見張亮對他忠心不二。哪怕李元嬰和他說張亮養了五百義子,他也只是叫人多盯著點,並沒有真的疑心張亮要反。

  現在張亮這樣哭著認罪,李二陛下免不了又想起當初張亮替他去招攬義士被元吉告發、不管如何嚴刑拷打都沒有供認的情分。他說道:“這事,朕必須給元嬰一個交代。”

  張亮表示不管如何處置,他都心甘情願。

  李二陛下叫人把李家查抄了,但讓張亮回去繼續坐鎮洛陽。

  這樁事到此算是了解了,李二陛下讓人把結果送去給李元嬰。為了安撫李元嬰,李二陛下除了第一批送過來的寶貝之外,又特許李元嬰多招三千精兵,並賜三爐鑄錢。民間鑄私錢是犯法的,但是部分藩王有錢爐可以自行鑄錢,所鑄錢幣也是可以全國同行的合法貨幣。

  只是有這個資格的藩王並不多。

  當年李二陛下被封為秦王也僅得了三個錢爐。

  李二陛下下這道旨意顯然是和百官有過激烈爭吵的。

  李元嬰收到信時,已經抵達滕州接受了一圈噓寒問暖。對這個旨意,李元嬰還算滿意,雖然李二陛下沒有處置勛國公,但勛國公追隨李二陛下時他還沒出生呢,有什麼可比的。他也沒瞞著狄仁傑他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給他們講了。

  狄仁傑道:“我們和這勛國公算是結下死仇了。”那李氏弟弟能靠著勛國公作威作福,顯見和那李氏很親厚。現在李二陛下為了李元嬰把李家給抄了,那李氏還不天天給勛國公吹枕邊風?再說了,便是李氏不吹枕邊風,他們也不會原諒勛國公!

  一想到一旦這個毒辣的殺局得逞,李元嬰就再也回不來,他們就恨得不得了。難道因為李元嬰反應及時,這事就能這麼算了?那勛國公還敢幫他妻弟遮掩!

  李元嬰無所謂地道:“我們在滕州,他們在洛陽,結了死仇也見不上幾面。”

  一直立在角落裡沒吭聲的戴亭說話了:“我去洛陽。”

  李元嬰看向戴亭。

  戴亭接到李元嬰遇刺的消息就第一時間趕回來。只是倭國到底隔著一片海,回來時事情都已經有了了結。

  戴亭抬起頭,眼底有著幽冷的火光。他又重複了一遍:“殿下,我去洛陽。”李二陛下和張亮有舊情,他們可沒有!

  李元嬰見戴亭這般堅持,猶豫片刻還是應了下來:“好,你去吧,小心行事。”

  戴亭喏然應是。

  第187章

  戴亭沒聲沒息地出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