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來長孫無忌幾人看到李二陛下手裡的信心裡都咯噔一跳,覺得李元嬰那廝莫不是又寫了什麼噁心的馬屁信,結果一看,覺得還不如看李元嬰拍馬屁!

  房玄齡首先開口:“哪怕滕王殿下的人在高麗帶回些貨物,想建個新海港也是不夠的。”接著他把建港成本簡單地給李二陛下說了說,並表示春耕在即,不能縱容李元嬰這麼胡鬧。要知道河南道可是重要的糧食基地,可不能讓李元嬰為了搞大動作耽誤了春耕!

  李二陛下道:“確實不夠,但元嬰說不會影響春耕,讓他試試也無妨。”

  李二陛下之所以同意,是李元嬰大誇特夸,說修個大海港好,可以設置個稅關,管控海上貿易。這個海港一定要大,要氣派,要彰顯大唐氣派!

  河南道先挑個好地方修一個試試看,要是搞起來沒問題,如江浙、福廣、崖州、安南都護府那些地方也都修起來,連成海上貿易鏈,搞好港口配套服務,讓大家放心大膽地走海路。

  李元嬰把這個計劃稱之為“東方之珠”計劃。

  按照李元嬰的說法,他們大唐處於東方日出之處,他們的海岸大多處於整個大陸的東邊,他想把把這些海港打造出一顆顆璀璨的東方明珠,讓它們源源不斷地為大唐輸送數不盡的物資和財富。

  為了護衛好這些海港,他們得訓練出強悍的水師,每日在海上巡邏兼訓練,讓所有踏入海港的人都能感受到大唐的強盛與悍勇!

  這個藍圖太美好了,李二陛下捨不得放棄,所以他想讓李元嬰去試試。反正李元嬰信誓旦旦地表示建港是不會虧的,甚至都不用朝廷出一個銅板!

  房玄齡幾人對視一眼,知曉李二陛下主意已決,便都不再多勸,由著李二陛下給李元嬰寫了批覆意見:港口可以建,錢反正沒有,春耕不能耽誤,賺的錢要上交朝廷。

  魏徵臉皮抽了抽。

  難怪李元嬰能掰扯出什麼“引人向善”的理論來,原來是家學淵源,李二陛下這話無恥得連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不阻攔他慣著李元嬰胡鬧了!

  雖然朝廷不給人也不給錢,但李二陛下還是答應讓李淳風跑一趟,去幫李元嬰擇期,挑個好日子讓港口開工。這樣一來,李元嬰的要求就全部被滿足了!

  至於李元嬰對戴亭天花亂墜的一通夸,李二陛下沒理會。

  戴亭這人有能力也有想法,卻不適合放到明面上來,一來他是內侍出身,入朝天生不占優勢;二來他所做的事本就不是能光明正大去做的,過了明路反而不好發揮。

  李二陛下叫人把回信送去給李元嬰,順便把李淳風也打包過去。

  這次去滕州的還有老神醫孫思邈。孫思邈本就不愛和朝廷打交道,屢次拒絕入太醫院,長留長安是為了修《千金方》。

  今年開春孫思邈已經把《千金方》獻給朝廷,讓太醫院那邊審核校對、刊行天下。這是李元嬰答應過他的事,書修好了,孫思邈也不想留在長安了,索性跟李淳風一起去河南道,幫李元嬰開醫學院。

  李二陛下雖捨不得放神醫離開,卻也知道強留不可能把人留下,只能在親自召見過孫思邈之後把人放走了。

  到了二月中旬,萬物復甦,蔬菜瓜果多了,飛禽走獸都肥了,山上長的山下結的、天上飛的水裡游的都透出一股子能吃的氣息。本來就生意紅火的豐泰樓搞了個大動作,幾十家分店同時開張,同時推出一種全新的菜系:炒菜!

  這段時間各個分號的掌廚們都在忙著練習炒菜方法,上手之後,他們很快把應季的食材都來回蹂躪,因地制宜地發展出當地的特色。

  李元嬰當初說讓他們回家鄉獨自掌一家豐泰樓,他們還以為李元嬰是在哄他們賣力幹活,現在居然真的成真了!

  這讓他們幹勁十足!

  比起出去單打獨鬥,傍著豐泰樓這棵大樹可舒坦多了,利潤他們可以分紅,多賺多得。而且有李元嬰在,沒人來找他們麻煩,他們可以全心投入到研發新菜色、提升自己廚藝上頭。只要有腦子的人都會看到,他們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所以大夥都憋足勁等著自家分號開張的這一天到來。

  熱油下鍋,急火猛炒,做出來的菜色雖不不如精烹細燉好看,卻勝在快、勝在香,更勝在別處沒有!

  豐泰樓分號統一時間開張,炒菜果然在各地引起一陣熱潮,新鮮的事物剛出來,大夥的好奇心都非常旺盛,何況豐泰樓很少讓人失望,食客們自然都蜂擁而至,爭相品嘗香噴噴的炒菜。

  許是因為價格低廉、吃得起的人比較多,蛋炒飯居然成了最受歡迎的新菜!

  這股子蛋炒飯熱潮從長安一路熱到滕州,又由各地商賈遊人傳往各地,很快地,但凡看到豐泰樓的人都想進去叫上一盤嘗鮮!

  魏徵等人一般自是不會到外面吃飯的,所以得知炒菜風潮的時間反倒要晚一些,反而家裡的晚輩先得知消息。

  魏徵一聽說這事,眉頭緊皺,很不滿意李元嬰動不動就搞出這樣的事兒來。別人都是悶聲賺大錢,他倒好,撈錢撈得沸沸揚揚,人人都在討論!

  沒過幾天,許多人都打聽到更多消息了:原來這菜要配上特製的炒鍋才方便做出來!

  現在問題來了,豐泰樓一下子開那麼多分號,每天出的炒菜又能供那麼多食客享用,李元嬰到底叫人打造了多少鐵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