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見這件事沒商量的餘地,李元嬰不吱聲了,又同仇敵愾地幫李二陛下罵了一會人才溜走。

  雖然吐蕃沒得去,但去太原和就藩之事定了下來,也夠李元嬰高興老久了。

  可惜城陽不能一起去。

  城陽的婚期本就定在春闈放榜之後。

  中舉之後衣錦還鄉的、覓得良緣的都不少,朝廷很人性化地留了段空檔讓他們享受人生各大喜。

  城陽的婚期正巧在這個空檔里。

  皇家嫁娶還是挺容易的,一切都有人操辦好,自己只要出個人就好,當初李治也是這麼和王氏成婚的。城陽也沒操半點心,在此之前甚至還全副身心投入到複習之中。

  如果說李元嬰是大唐頭一個進士親王,那城陽其實是大唐頭一個進士公主。

  比起對武媚的複雜觀感,眾人對城陽還是很欣賞的,對杜荷這個准駙馬都十分羨慕,因為不是每個公主都像城陽這麼性情溫柔、才學出眾,駙馬真不怎麼好當!

  城陽出嫁當日,李元嬰這個當么叔的自是當仁不讓地當了送親使,親自把她送到杜荷手裡。

  等他們正式搬進公主府後,李元嬰尋了機會過去遊說杜荷跟他去封地。

  杜荷在東宮當差,既然成了李承乾的妹婿,前程自是不會差的。不過李元嬰還是覺得男兒志在四方,總窩在東宮著實沒什麼意思。

  雖然他和太子不能比,但是外頭天大地大,做什麼都痛快,城陽好好的進士身份也不會白白浪費!

  到那時,他叫他皇兄許他造大船,大夥一起出海耍耍!

  杜荷到底是個年輕人,被李元嬰這麼一說自然很心動。他去和李承乾說了此事,正巧李承乾也覺得自己沒什麼能幫李元嬰的,便讓杜荷只管跟著李元嬰去封地。

  李承乾向杜荷保證,將來要是他想回來,東宮肯定會留著他的位置。

  於是李元嬰成功把杜荷撬上自己的賊船。

  李元嬰暗搓搓地這裡挖點人、那裡挖點人,隨行名單越寫越長,長得他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艱難地劃掉了幾個候選人。他強忍住把相中的人才搜刮一空的衝動,腆著臉去找他皇兄把需要走正規手續帶走的人都過個明路。

  李二陛下看了李元嬰擬出來的名單,額頭青筋直跳。

  李元嬰還說:“我都問過他們的意思才寫的名單,他們都願意的。”他湊到李二陛下近前和李二陛下說悄悄話,“皇兄您不是和老魏他們在吵要不要征高麗嗎?我去東邊造大船,幫您練出一批特別厲害的海師來。到時您一聲令下,船就咻咻咻地渡海,直接跑高麗家門口去,嚇死他們!”

  李二陛下覺得李元嬰簡直異想天開:“等你練出海師來,高麗早打完了。”

  李二陛下打高麗的決心還是很堅定的。

  李元嬰道:“那也要造大船,聽說大海老大了,看起來無邊無際,一直往東走能走到倭國,倭國外頭還是海,根本看不到盡頭。不知道更遠的地方是什麼,我想去看看!”

  李二陛下見李元嬰一臉的躍躍欲試,板起臉警告:“要是讓我知道你敢出海,那你封地里就別想再有任何能造船的地方。”海上遇到危險可不是開玩笑的,哪怕你是天潢貴胄、福運無邊,遇上狂風巨浪也無計可施,李二陛下是不會允許李元嬰去冒那種險的。

  李元嬰也不氣餒,再接再厲地提出自己的新主意:“那我不出海,就造個大船讓人繞著岸一路走過去,看能走到什麼地方。等以後船造得更大更好,經驗也更足,再讓人去看看海到底有多大。”

  這次李二陛下沒駁回他的想法:“你造得起來只管造。”

  李元嬰在心裡把自己的封地建設計劃整理了一下,首先要建個大書院,招攬各方人才,然後要修一條從長安去泰山的路,最後,還要造些大船鼓勵大夥出海探險。

  李元嬰想著覺得挺好挺完美,又跟李二陛下討了個準話,問李二陛下這些事自己是不是真的都能做,不能做的可得提前說,免得到時有人說他要造反!

  李二陛下道:“朝廷不會給你多撥錢糧,也不會給你多撥人,你能做便做。”

  李二陛下的態度很明白:路你可以修,反正朝廷沒錢,你自己想辦法;船你可以造,反正朝廷沒錢,你自己想辦法。想要搞文教想要搞基建想要出海探險都沒問題,但朝廷不會給你人,你自己想辦法!

  至於什麼造反不造反的,李二陛下覺得這點根本不用考慮。瞧李元嬰人還沒走心已經飛到外頭去,就知道他有多不喜歡悶在長安。

  還是擔心他憋不住跑去海上玩耍比較實際。

  李元嬰也不要李二陛下給錢給人,他覺得李二陛下老窮了,只要李二陛下許他盡情去玩就好。

  兄弟倆議定就藩之事,李二陛下還叫人送來壺酒,和李元嬰飲了兩杯才散去。

  李元嬰喝得臉紅紅的,跑回去叫柳寶林擔心地拉著看了半晌,煮了茶給他醒酒。

  李元嬰捧著茶吃了,方才那點酒意散得一乾二淨。他說:“皇兄讓我喝,我才喝了小兩杯。”李元嬰和柳寶林分享喜訊,“我和皇兄討了批人,皇兄都許了,等我們從太原回來就可以一起去封地。”

  李元嬰給柳寶林數人頭。

  武媚肯定是要跟他去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