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房俊雖不是長子也不是幼子,但面對盧氏最會討喜,一向最得盧氏偏愛。

  盧氏聽房俊這麼說,對盧照鄰也很不滿,不過盧照鄰到底不是她兒子,她沒法真去管教,只能寫了封信給她嫂子說明情況,免得到時候她嫂子說她沒照顧好盧照鄰,放任盧照鄰和李元嬰這樣的人廝混在一塊。

  寫完信,盧氏對盧照鄰的態度也冷淡下來,全然沒了最開始的熱忱。

  盧照鄰隱隱感覺出了盧氏的不悅,猶豫過後也給家裡寫了封信,言明自己在長安的境況,又把這些天的所學所聞理了出來,向盧父表明自己沒有荒廢學業,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少年人都是愛交朋友的,盧照鄰很喜歡李元嬰這個朋友,所以也希望家裡人能贊同他的判斷和選擇。盧照鄰覺得不應該因為李元嬰出身皇家就先入為主地認為他不能相交,更不應該聽了外面的傳言就斷定李元嬰不學無術、荒誕不羈。

  李元嬰聽說盧照鄰要給家裡寫家書,感覺普通送信的要把信送回范陽不知得跑多久,便提出叫人快馬加鞭幫忙送過去。他還提議盧照鄰買點小禮物送回去,母親是一定要送的,要是有姐姐妹妹什麼的也不能少,你男子漢出門求學,家裡母親姐妹見不著你,總得有點驚喜和念想。

  他又讓盧照鄰不用覺得不好意思,今年金勝曼要回新羅,他準備叫戴亭跟去看看,正好讓人先打前站探探路。戴亭已經去過兩次吐蕃了,李元嬰讓他歇了大半年,不必再親自往吐蕃跑。

  新羅什麼的也可以去看看的,要是金勝曼回去後遇上什麼麻煩也有個人幫把手!

  盧照鄰聽李元嬰說只是順道去一趟幫忙送信,沒再推拒。他聽李元嬰一通掰扯,竟覺得很有道理,還真跟著李元嬰出去買了些方便攜帶的小玩意。

  李元嬰作為東道主,又積極地帶著盧照鄰出去挑些新鮮玩意,自己也給兕子她們捎帶一點。男孩子逛起街來簡單粗暴,看上就買,買完就走,一路上收穫頗豐。

  李元嬰還順嘴和盧照鄰提起高陽在看曹憲注的《爾雅》,說道:“你不是跟著那位曹老學士學了幾年嗎?有沒有什麼讀書筆記什麼的,回頭我拿去給她看看,難得她喜歡。”

  盧照鄰耳根一紅,結結巴巴地說:“這不好吧?”在他接受的教育里,外男和女子交換文稿屬於私相授受,實在於禮不合。

  李元嬰沒注意到盧照鄰微紅的耳根,他認為盧照鄰什麼都好,就是太守禮了點。他對盧照鄰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有什麼不好的,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高陽想學,你又正好會,別說要你點文稿,便是當面向你討教也不成問題啊。要是把這段寫進史書里,後世的人看了也只會說你們一個學得好、一個特好學,怎麼看都是一段佳話!你年紀小小的,一天到晚想這個不合禮數、那個不合禮數,活得累不累啊?”

  盧照鄰被李元嬰說服了,答應回去整理出文稿給李元嬰。

  李元嬰帶著盧照鄰把家書和禮物打包拿給負責前往范陽送信兼踩點的人,與盧照鄰各自回了家,。

  第二日,盧照鄰便把整理出來的《爾雅》筆記交給李元嬰,懷著點小忐忑等著李元嬰把它轉交給高陽。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

  小王爺:我把你當小夥伴,你卻想拱我侄女?(指指點點)

  註:這幾章兩章關於盧照鄰、曹憲、王義方、《蒼雅》的部分都是參考百度百科(也可能是其他百科)瞎編的!

  第154章

  李元嬰回宮後去高陽那邊走了一趟,將盧照鄰整理出來的《爾雅》筆記帶給高陽。高陽這幾天還真轉了性,乖乖坐在屋裡練字,旁邊還擺著已經讀了一部分的《爾雅》。

  李元嬰和高陽往來得多,伺候的人見了他只是行禮,壓根不須往裡通報。他找過去時,高陽正停筆看向窗外,也不知在想什麼,唇角隱隱帶著笑。

  李元嬰捲起手裡那疊文稿敲高陽腦袋:“想什麼呢?”

  高陽被嚇了一跳,捂住腦門轉頭看他,哼道:“沒想什麼!”她才不讓李元嬰知道她在想什麼,要不李元嬰肯定會笑她的!

  李元嬰看高陽是真在練字讀書,沒弄虛作假,便把帶來的文稿給她,說道:“這是我跟盧兄討來的,他跟曹老學士學過三年,裡頭寫的內容應該比書里的要詳盡許多,也易讀很多。你若是有什麼不懂的地方且寫下來,回頭我幫你去問問盧兄或者他老師。”

  高陽聽得一愣一愣,等理解了李元嬰的話,整顆心瞬間被喜悅淹沒了。她寶貝無比地接過李元嬰手裡的文稿,嗔怪道:“你怎麼把別人給的文稿捲成這樣?太不尊重別人了。”

  李元嬰見高陽珍而重之地把文稿收起來,有點意外她真能靜下心來讀這略顯枯燥的蒼雅之學。他哼哼兩聲,還是很大方地說:“只要你有心讀書,什麼書我都給你弄來。”

  高陽知道李元嬰不是在說虛話,心裡有點小心虛,當即拉著李元嬰坐下,親自煮茶給李元嬰喝。

  李元嬰被高陽這麼一哄就高興了,吃了碗茶便高高興興離開,回去後免不了和柳寶林感慨:“高陽也願意讀書了,還以為她一輩子都不愛看書。”

  柳寶林知道李元嬰以“當個好么叔”為己任,笑著說:“誰小時候不愛鬧?人總是會長大的,你自己以前不也不願意看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