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象不好意思地紅了臉。

  李元嬰也玩累了,聽一旁沒了動靜,轉頭一看,看到李二陛下他們站在邊上看,馬上招呼小夥伴:“累了,不玩了!”他玩馬球是為了開心,可不愛玩給別人看!

  其他人自是跟著下了馬,跟著李元嬰去向李二陛下見禮。

  李二陛下讓李元嬰領他再去看看馬。

  去馬場的路上,房玄齡問李元嬰:“聽說你給養馬的人許諾說他們每養出十匹好馬就分他們一匹?”

  李元嬰道:“對啊。”他見房玄齡一臉肉疼,頓時語重心長地勸說起房玄齡來,“老房啊,人不能總計較眼前一分一厘的得失。哪有既想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的道理?他們自己能得好處,自是會盡心盡力拿出真本事來給我們養好馬。有些經驗不摸索十年八年是摸索不出來的,別的不說,就說造紙,現在紙價是便宜了,但我前頭讓人想法子壓低成本可投入了不少錢,照著現在的價錢,怕是賣個二十年紙都賺不回來,這還多虧了我遇上媚娘和鄧慶這些聰明人。所以,人才很重要啊!”

  房玄齡語塞。

  他當然知道人才重要,要不怎麼所有明君都求才若渴?

  可是,白把馬給這些吐蕃部族的人,他還是不太放心,怕他們反咬大唐一口。

  李元嬰見房玄齡憂心忡忡,湊到房玄齡身邊和他說悄悄話:“我跟你說,戴亭告訴我這些人大多和松贊干布、祿東贊都破家滅族之仇,我們給他們馬,在他們心裡我們就是他們的朋友、是願意在他們瀕臨絕境時幫助他們的恩人,我們對他們越好,他們就越覺得松贊干布和祿東贊不是東西,只要一有機會,他們一定逮著松贊干布那邊瘋咬,絕不會反過來和松贊干布聯手的。照我說,回頭還可以把那些個大唐將士不用了的兵甲武器悄悄賣給他們!”

  雖說松贊干布算是他侄女婿,但李元嬰也不覺得對吐蕃下手有什麼負罪感。他覺得文成嫁太遠了,照他說,還是讓吐蕃成為大唐的一部分、讓松贊干布成為大唐的臣子,這樣文成的日子一定過得更舒坦,想回長安就回長安,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哪用像現在這樣委屈求全。

  李元嬰說得心安理得、理所當然,房玄齡卻聽得頭皮發麻。他問李元嬰:“這是你想出來的主意?”

  這一招,當初隋文帝也做過,隋文帝為了分化草原部族,就採取了扶弱抗強的手段,哪邊處於弱勢就暗暗幫哪邊,好叫他們相互廝殺!後來不管隋煬帝還是李二陛下都暗中用過這一手,只是成不成功就另說了,反正這一招不新鮮,但是用好了用處不小!

  李元嬰道:“當時沒想,只覺得這些被破家滅族的人挺可憐,就給他們許了諾。後來我和戴亭一商量,就感覺這事是可行的,反正被人知道了也沒什麼,難道還不許我們大唐對人好嗎?我們大唐一向最寬仁友愛了!”

  房玄齡沒再多說。

  李二陛下走著走著發現李元嬰不見了,轉頭一看,就見他在和房玄齡湊一起嘀嘀咕咕。他招手讓李元嬰跟上,問他和房玄齡在說什麼。

  李元嬰道:“我在和老房聊大唐該怎麼敦親睦鄰。”

  房玄齡聽李元嬰這麼一說,腳下差點打滑。

  神他媽的敦親睦鄰!

  李元嬰還一臉篤定地給李二陛下解釋是怎麼個敦親睦鄰法。所謂的敦親,就是他覺得大唐應該和侄女婿松贊干布建立更親近的關係,比如把吐蕃變成大唐的疆土,這不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嗎?所謂的睦鄰,就是周圍這些可憐人雖然和松贊干布他們有矛盾,但是我們得幫理不幫親啊,他們不是被殺了爹就是被搶了媽,那麼無辜、那麼可憐,我們難道不應該幫助他們嗎?所以,他就是在和老房商量如何才能敦親睦鄰啊!

  李二陛下:“……”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我的話有什麼問題嗎?我的話有什麼問題嗎?我的話有什麼問題嗎?

  第152章

  李元嬰被攆回了小夥伴隊伍裡頭,不用他領路了。主要是李二陛下怕讓他再張嘴吧啦吧啦講下去,自己會忍不住把這糟心弟弟揍一頓。

  見過能胡扯的,沒見過這麼能胡扯的!

  虧得這些話是在自己人面前說的,要是跑去松贊干布和祿東贊他們面前說,這小子怕是活不過明天了。

  馬場就在眼前,李元嬰被趕回去狄仁傑幾人身邊,很不高興地控訴李二陛下過河拆橋的可恥行徑。在場的除了盧照鄰都是老熟人了,大多清楚李元嬰是什麼德性,一看他被李二陛下趕走就知道肯定他又發揮了他過人的氣人才能。

  好在李元嬰也沒真覺得自己是在干好事,抱怨幾句就消停了,沒在有外人的情況下發表敦親睦鄰言論。

  李元嬰改為了解新朋友,主要問題盧照鄰范陽遠不遠,風景怎麼樣,有什麼好吃的。

  范陽離長安確實遠得很,在幽州那一帶,隸屬於河北道。

  范陽盧氏是五大姓之一,源遠流長,底蘊頗深,盧照鄰言談舉止也比尋常少年要沉穩從容。他與盧氏其實不算特別親,但房玄齡身居相位,他這次來長安求學自是得拜訪一下本家堂姑。

  沒想到盧氏聽說房玄齡要來太和宮,竟叫房玄齡帶上他,這才有了他參加滕王閣宴會的事兒。對於李元嬰的問題他都耐心地解答,說起話來不疾不徐,自有一番異於尋常人的氣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