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長孫無忌見李二陛下龍顏大悅,便問李元嬰在信里寫了什麼。

  李二陛下秉承著“弟弟誇我的話不能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基本原則,很大方地把李元嬰的來信給長孫無忌看。

  長孫無忌很快後悔了。

  他恨不得自己眼睛瞎了!瞎了多好啊,可以不用看李元嬰那一串串的花樣馬屁!你們兄弟倆平時都是這樣寫信的嗎?!

  就這麼沒營養的廢話,李二陛下不僅看了,還看得心情大好,長孫無忌覺得這信得讓魏徵來看看,讓魏徵管管他的准孫女婿。這小子怕是當不成孤臣的,當佞臣還差不多!有他這樣給一國之君寫信的嗎?就是尋常人家的兄弟,也不會這麼肉麻露骨!

  長孫無忌見李二陛下對這封信很是滿意,琢磨了一下,還是將外面的傳言給李二陛下說了。反正他不說,李二陛下也會知道,外頭跟這事沾點邊的人都在傳呢,遲早得傳到李二陛下耳里!

  李二陛下聽長孫無忌說外頭的人都在說自己把李元嬰當槍使,臉色微微發沉,剛才的愉悅沒了大半。不過李二陛下思索片刻,又笑了起來:“元嬰若是知道我把他當槍使,肯定會高高興興地跑來問我要往哪裡刺,巴不得我多使他幾次。”

  長孫無忌道:“滕王殿下還小,心思單純。”

  這話的意思其實是,等李元嬰再大些,心思怕就多了。

  李二陛下沒說什麼,叫人送筆墨上來,給李元嬰寫了封回信,叫人快馬送去鄠縣。回信寫完了,他不再提這個話題,和長孫無忌討論起其他政務來。

  鄠縣那邊,李元嬰給李二陛下寫完信就一蹦三尺高,興沖沖地給小夥伴們分派工作。因為縣衙上下都被擼了,問罪的問罪,遣散的遣散,所以縣衙裡頭空蕩蕩的,連個人影都沒有。

  李元嬰自己代縣令之職,魏姝她們就得在縣丞、主簿、縣尉、錄事、佐史之中挑個位置。她們起個頭,往下就可以在縣內挑選人才來填充。

  李元嬰這廝顯然是任人唯親的,自己一屁股坐到縣令位置上,就喜滋滋地招呼魏姝她們選自己想挑的位置。用他的說法是,干自己想幹的事心裡才快活,做起事來才有勁!

  在場的除了李元嬰,就只有狄仁傑一個男的,所以狄仁傑當仁不讓地把縣尉挑走了。李元嬰聽狄仁傑搶先要了縣尉位置還挺遺憾,說道:“聽說當初平陽姐姐就是在鄠縣這裡招兵買馬,跟著父皇起兵!要是城陽她們來當縣尉,是不是也能搞出一隊娘子軍!”

  平陽公主是李二陛下的妹妹,當初隋末大亂,平陽公主勸駙馬柴紹去跟著父兄起兵奪天下,讓他不用擔心自己,她另有打算。結果,她的另有打算是自己回鄠縣變賣田產、招攬各方英雄,帶著人一路殺去響應她父兄!

  平陽公主下葬時,太上皇不顧眾人反對,用軍將的下葬儀制將愛女下葬。

  可以說,平陽公主是了不得的女中豪傑、巾幗英雄!

  狄仁傑聽李元嬰這麼說,趕忙往左右看了看,瞧見屋裡沒旁人。狄仁傑才沒好氣地對李元嬰道:“你可不能亂說話,如今大唐好好地,百姓安居樂業,你怎麼能拿隋末的事情來比?”什麼招兵買馬什麼跟著起兵,他不想活,別人還想啊!

  李元嬰撇撇嘴,不以為然。他說道:“皇兄又不是傻子,他會不知道我沒那個意思嗎?”

  不過平陽公主到底只有一個,城陽和那位已故的巾幗英雄很不一樣。武媚她們的性格可能比較合適,偏她們的身份又不適合出這個頭,所以李元嬰還是只能把縣尉的位置給狄仁傑。

  武媚比較年長,挑了縣丞,這是僅次於縣令的二把手,需要調節各方工作;魏姝則挑了主簿,主要和李元嬰待在一起商討縣務,給李元嬰出出主意;城陽當了錄事,負責帶人記錄和整理各種文書;金勝曼則管著一干佐史,負責調配各部門的人手。

  每個人都挑完職位,討論好自己需要多少人手、對手底下的人有什麼要求,風風火火地去寫自己分管那一塊的招聘告示去了。

  李元嬰也沒閒著,溜達去縣學準備拎了一批能說會寫的人過來當志願者,讓他們和縣裡的百姓宣講縣衙需要招什麼樣的人。

  縣學的學生早聽說李元嬰差人在鄠縣建圖書館,地都選好了,心中十分激動。哪怕他們這一代考不上,他們的兒孫將來也可以盡情讀書了,一代接一代地讀,總有出頭的機會!

  所以聽說李元嬰要來縣學巡察,所有人都很激動,心裡都盼著李元嬰早些到。

  不過縣裡主事的人擼了一批,涉嫌聽命開除吳志遠的學官也被革職了,所以縣學的學子們都安安分分地等待著,不敢有什麼逾矩的動作。

  要知道他們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註定了他們不能當熱血青年,動不動就為同窗請命或者為學官求情!

  李元嬰見學生們一個個跟鵪鶉似的朝自己見禮,但精神頭挺不錯,偶爾偷偷望過來的眼神也算有神,非常滿意,抬手免了他們的禮,囫圇著把自己的來意和學生們說了,讓他們不能咬文嚼字,要走近百姓,儘量用大白話和百姓傳達政令。

  李元嬰又對他們講了一番自己的讀書感悟:書是讀不完的,怎麼把書上的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怎麼真正當一個於國於民有大用處的人,還是得走到百姓里去,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這樣才不至於一輩子只懂得搖頭晃腦念幾句經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