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二陛下今兒心情很不錯,見孔穎達當真苦惱起來,倚在憑几上哈哈一笑,說道:“孔卿何必憂心,讓他們考難道他們就能考上?”

  孔穎達一聽,覺得也對,李元嬰這群小孩雖然都挺聰慧,但真要說他們是天縱之才那也說不上,都還欠些火候。反正他這邊不刻意留難,也不刻意放鬆,只管把他們當普通監生就是了。

  討論偏了會題,又回歸到李元嬰幾人擬出的方案上。

  長孫無忌已經在李二陛下面前當過壞人了,見李二陛下還把李元嬰的提議拿出來討論,他也不再提反對意見。

  房玄齡為人謹慎,鮮少自己拿主意,只挑揀幾處有待商榷的細節出來討論,幾個人給李元嬰的方案打完補丁,一致同意推行此事。反正這事又不費錢又不費事,還能抓批壯丁去搞搞地方工作,何樂而不為?

  最需要煩惱的反而是孔穎達,畢竟監生肯不肯去還得看他怎麼動員,真以為人人都和李元嬰一樣喜歡胡搞瞎搞?許多讀書人都寧願埋首苦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孔穎達煩惱嗎?孔穎達一點都不煩惱,他回了國子監就叫人把李元嬰找來,說事情已經定下來了,拿著房玄齡那邊擬出來的章程叫李元嬰領著監生會的人去宣講。要是沒人去或者監生出去捅了婁子,全部讓他這個倡議人來兜著!

  李元嬰才不慫,他還安慰孔穎達:“不怕,准成的,我一定把事情辦得漂漂亮亮,絕對不丟您的臉!”

  孔穎達見李元嬰信心滿滿,也不多言,隨他去了。

  李元嬰回去後便呼朋喚友宣講實習方案,把願意參與的監生都按照各自的長處組好了隊,摩拳擦掌等著到外面大展拳腳。有各種考慮沒有報名參加的,李元嬰也不勉強,萬事開頭難,等他們把頭開好了,後面的人自然可以接著干。

  李治沒趕上實習這檔事,成婚後不久就被連自己帶王妃被打包去太原。李元嬰特地告假去給李治送行,殷殷叮囑他一定要把太原好玩的地方都打聽出來,順便塞了幾個人進李治的就藩隊伍里,說是什麼“龍骨專家”,到了太原後要幫他找恐龍化石提供設計靈感的。

  李治本來有點傷感,捨不得離開長安,但聽李元嬰沒完沒了地叮囑了一點兩點三點四點,那點兒離愁別緒早化成灰飛走了。他無奈地說:“行,你說什麼是什麼。”

  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到了分別的時候,李元嬰心裡還真有點捨不得,一個勁和李治保證下一個實習地點就定在太原,他們搞完第一輪實習馬上就去太原玩。

  李治點頭,轉身上馬,瞧著很有點當家好男人的模樣了。

  兕子和衡山雖很捨不得李治,但聽說李元嬰過幾個月就帶她們去太原玩就沒那麼傷心了,站在原處目送李治一行人走遠,乖乖跟著李元嬰回宮。李元嬰告假出來給李治送行,自然得回宮見見柳寶林,母子倆其樂融融地用了午膳,還聊了聊豐泰樓的事。

  李元嬰在國子監里,怕柳寶林閒著無聊,就叫人每日進宮來稟報豐泰樓的情侶。柳寶林每日瞧瞧出帳入帳,看看眾人對菜色的評價,再聽聽外頭的逸聞趣事,日子過得挺充實。

  李元嬰還從柳寶林口裡得知稱心最近把音樂團隊管理得很好,往外招了不少伎人,每天都能變著法子表演新花樣。還有一事,柳寶林提到稱心招的伎人之中有個十五六歲的少女,雖不是樂籍,卻很願意參與寫曲編戲之事,據她說,她還與李元嬰認識,是李元嬰替她脫的籍。

  柳寶林本是不過問這些事的,但聽人說是李元嬰認得的小娘子,柳寶林就上了心,心裡暗暗揣測:自己兒子不會是隨了太上皇吧?先給自己招來個王妃,眼下又有個他給脫籍的小娘子,這才十三歲呢,往後還得了!

  因著有了這樣的猜測,柳寶林邊說邊細細觀察著李元嬰的表情。作為李元嬰的親娘,她自是不在意李元嬰風流多情的,但風流多情也得看對象,要是沒娶親就在外頭養外室,別說他未來小王妃是魏徵的親孫女,就是尋常人家也要翻臉。

  李元嬰不曉得這事,外頭的事情他一概交給底下的人管理,自己是不碰的,他碰了可能還要挨罵!李元嬰想了想,很快想起幫他搞茶葉這一塊的蘇大郎,蘇大郎曾讓他幫蘇七娘脫籍,說是要接蘇七娘到家裡和自己的兒女一起住。

  李元嬰道:“我曉得是誰了,您不用操心,我回頭問問是怎麼回事。”他把蘇大郎和蘇二娘結義的事給柳寶林講了講,說那蘇七娘他見過兩回,是個聰慧的女孩子,興許是與蘇大郎的親眷沒處好,或者像媚娘她們一樣不想當個終日留守後宅的尋常女子。她既是要跟稱心一起搞這個音樂班子,那就讓她搞去,他叫人多看照她一下便是。

  見李元嬰面上沒半點心虛,也不像是對那小娘子有什麼情愫,柳寶林便放心了。她笑著說道:“我這邊讓人傳個話就好,不用你特意去經手。”

  李元嬰乖乖點頭。

  母子倆還要再聊,就聽有人來宣召,說是李二陛下要見李元嬰,讓李元嬰過去一趟。

  作者有話要說:

  李二陛下:?回宮咋不來見我?

  第124章

  李元嬰挺納悶的,最近自己沒幹什麼壞事來著,怎麼李二陛下特意叫人來宣召他。雖然心裡打著小鼓,李元嬰還是對柳寶林說:“皇兄肯定是想我了,我這就去見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