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元嬰覺著李治這個親成得著實糊塗,不過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李元嬰也沒多勸。結果他們沒安心讀多久書,朝廷那邊就得了個不怎麼好的消息:齊王李祐在齊州那邊自己搞了一套班子準備造反。

  李二陛下才過了幾天舒心日子又接到這樣的消息,頓時勃然大怒,當即命兵部尚書李績帶人去齊州把人逮了!李元嬰還是告假吃李治喜宴時才知曉這件事的,外頭都把事情壓得死死的,暫且還沒人知曉,還是李二陛下處置了李祐生母陰妃才在宮中傳了開去。

  這邊兒子成親,那邊兒子造反,李元嬰覺得李二陛下這個爹當得也辛苦。李治的喜宴鬧騰完後,他悄悄去尋李二陛下說話,寬慰寬慰被兒子戳了一刀的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面上無喜無怒,也沒趕李元嬰走,叫人煮了茶留李元嬰說話。

  李元嬰自是好生安慰了李二陛下一通,讓他彆氣著自己的身體,兒子不聽話,揍幾頓就老實了,用不著和他們生氣。

  李祐這侄子李元嬰沒怎麼見過,也不知李祐是什麼樣的人,所以他也沒對李祐造反的舉動做出什麼評價,只納悶地說:“朝廷兵強馬壯,他這麼做不是不自量力嗎?圖什麼呢!”

  李二陛下一直沒發話,由著李元嬰一個勁地說個不停。

  李元嬰說累了,見李二陛下還是那表情,再接再厲地勸說道:“唉,皇兄你不要太難過啊,我看承乾和雉奴他們都很孝順的,三侄子也不錯!”

  李元嬰這份殷勤讓李二陛西下頗為受用,這段時間有來和他商量如何處置牽涉到的一干人等,有人來給他送相關證據,但是像李元嬰這樣跑來滔滔不絕地安慰他的還是獨一份,聽著還真讓他生出幾分“兒子不聽話,真是傷心啊”的感覺來。

  李二陛下兒女不少,可親自過問過的就那麼幾個,他對李祐這個兒子感情著實沒多深。李泰的事就給他提了個醒,既然坐上了這個位置,其實不能指望什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這回李祐撞到槍口上來,他就要給殺雞儆猴給一些人看看,讓他們知道造反不是那麼好造的,哪怕是親兒子,有了反心也只有死路一條!

  這些打算李二陛下沒打算和李元嬰說。

  就李元嬰這疲懶又放縱的性格,逼他造反他都不會有那個心思,沒必要單獨敲打他。

  李二陛下瞥了李元嬰一眼,說道:“行了,回去歇著吧。”

  李元嬰覺得自己白費這麼多口舌了,李二陛下瞧著比開始時沒開懷到哪裡去。李元嬰想起《韓子》里說,君王的喜怒若是輕易被別人知道,那國家可能就要滅亡了,看來李二陛下肯定也偷讀過《韓子》,所以不管高興還是難過都不讓人知道。

  李元嬰也不多留,麻溜跑了。回去後,李元嬰也沒和柳寶林說自己去安慰李二陛下的事,而是挑揀著李治迎親和擺喜宴時的趣事給柳寶林說了。

  宮中近來有些不太平,柳寶林本來心緒不定,但李元嬰一回來她就萬事不愁了,母子二人分享完分別以來的大事小事,都懷著好心情歇下了。

  李治成親還未足月,李祐就被帶回長安。據說他拉的造反隊伍完全是草台班子,李績還沒到齊州,底下已經有人反水把李祐給逮了。李績到了那邊之後任務就輕鬆得很,該抓的抓,該抄的抄,跟著造反的捉起來,勸諫有功的挑出來上報,一場雷聲不大雨點也小的造反活動宣告結束。

  隨著李績押送李祐的造反團伙回京,齊王造反的消息也不脛而走,所有人都對此議論紛紛。好端端的,怎麼這麼想不開?看人家李恪,見天兒被訓斥也沒見反了去,你分在齊州這種富饒地方,靠山又臨海,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眾人剛看完晉王娶親,都想看看李二陛下怎麼處置這個兒子。李二陛下也沒讓人失望,涉事人員全部斬首,包括李祐的黨羽和他的舅家。

  才剛開春,長安城就染了一次血,觀者無不膽寒。

  至於齊王李祐,死得倒是體面些,在宮中被賜了杯毒酒,齊齊整整地去了。

  李二陛下殺了個親兒子,朝堂上的氣氛低沉了幾天,但李二陛下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把他無情的一面體現得淋漓盡致。一時間,成年的沒成年的皇子都得了消息,已經就藩的藩王們也都拿到了專門抄送過去的邸報,讓他們好好看看造反的後果。

  不管身上流著誰的血,敢妄想不該妄想的東西就是這個下場!

  在相州安家一年的李泰也得了份邸報,同時到達的還有閻氏生產的消息。閻氏生了個兒子,母子平安,李二陛下派人過府看過,這是個不錯的好消息,雖然去年大半年裡他寫給李二陛下的信都如石沉大海,但至少李二陛下還沒完全忘記他這個兒子。

  李泰剛高興一些,權萬紀就拿著長安那邊送來的邸報找過來,給李泰念了一遍李二陛下對齊王李祐的處置。

  權萬紀的態度很直白:你看看這造反的後果吧,不僅自己沒好果子吃,親近的人也全都完球了。要是你有這個心思,趕緊歇了吧,別自己找死!

  李泰面色又青又白。

  這權萬紀簡直欺人太甚!

  權萬紀不覺得自己欺人太甚,他必須得進到長史的責任,好好給李泰打預防針,免得李泰想不開也給造個反。不能怪權萬紀心生警惕,因為本來李二陛下有意讓他去當齊王長史的,是李泰突然要就藩,李二陛下才改了主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