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泰夠被他們父皇偏愛了吧?結果兩個人一對上,他們父皇的選擇是把李泰送到封地上去,連閻氏有孕都沒能改變父皇這個決定!

  他們這么叔雖只是他們父皇同父異母的兄弟,卻是從小在他們父皇跟前長大的,又特別能鬧騰,於他們父皇而言自然是不一樣的。現在看來,和他們這么叔不對付的人,下場都挺慘,比方說以前教過李元嬰的一些夫子這回也被塞進“皇家使團”裡頭,奉命去吐蕃開班講學了。都是些埋首書堆半輩子的讀書人,遠行一趟不知得吃多少苦頭啊!

  李恪雖然遭了無妄之災,但也知道這是因為自己排行最靠前,心態挺平和。他說道:“么叔你還小,父皇捨不得你吃苦。”

  李元嬰道:“哪能說是吃苦?多好玩啊!”他興沖沖地給李恪介紹自己看好的遊玩路線,要李恪一定得去試玩一番,回來告訴他好不好玩。

  李恪聽完李元嬰充滿嚮往的話,明白了,李元嬰是真的想去玩,而不是想坑誰。他答應下來,表示不僅會幫忙試玩,還會跟其他人集思廣益開發各種新玩法。

  李元嬰聽了非常高興,跑去和李二陛下誇了李恪一通,說什麼“知我者,三侄子也”。

  李承乾也在旁邊聽著李元嬰由衷的誇讚,他覺得李元嬰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好侄子又要換人了。不過這種“第一好”沒什麼可爭的,反正有青雀墊底,他們總不會掉到最後去!

  皇家使團的事算是定了下來,要去探望人家,自然得提前通知一聲,使團還沒出發,李二陛下便讓人去信通知松贊干布那邊。大唐的公主嫁了過去,家裡人要去看一看,多名正言順的事是不是?

  李二陛下還表示,自己會派一批搞文教工作的讀書人過去幫助吐蕃搞好教化,現在紙價降低了,他還贊助了一批經籍,讓他們有機會學學四書五經,學學詩詞歌賦,要是學得好了,歡迎來大唐留學,大唐甚至還能給留學生考科舉的機會!

  李元嬰有機會讀了這封信,覺得非常滿意,要氣度有氣度,要內涵有內涵,很能顯出大唐雄風!他還不死心地磨李二陛下:“明年讓我去麼?”

  李二陛下瞥他一眼:“什麼時候你能從國子監考出來了,我就讓你去。”

  李元嬰道:“我想考的話,明年就能考出來!”

  李二陛下慢悠悠應道:“等你考出來再說吧。”

  李二陛下不給準備,李元嬰也不糾結,又換了個主意:“早前我不是讓人去挖龍骨,他們早挖齊了,我還讓人照著它們拼起來的模樣做出個大傢伙,可大可大了,就放在水車對面!明兒沒有大朝會,您要不要去葵園看看?”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想去的人不能去,不想去的人非得去,大人的世界真複雜!(指指點點)

  第114章

  照李元嬰的想法,既然都有人拿他尋得龍骨做文章,那他更要大張旗鼓地展示這塊巨大的化石。

  葵園現在陸陸續續修成了小縣城規模,光靠葵園產出雖也能支撐下去,但是算起來有點虧,李元嬰決定跟襄城宮一樣對外開放,每天接納一些人過來遊玩。當然,人數得限定一下,不能讓人把他的葵園糟蹋了!

  既然要向外人開放,讓人過來看“龍骨”,李元嬰自然得到李二陛下面前過個明路。這不,他積極地遊說李二陛下一起去葵園玩,只要李二陛下都看過了,就沒有什麼祥瑞不祥瑞之說了!

  李元嬰努力給李二陛下數去葵園玩的好處:“現在有不少玉米可以吃,我們看中哪根就讓人掰哪根,當場烤來吃,多棒!還有花生也可以拔了,剛拔出來的花生生吃都特別鮮甜,煮熟也好吃!”

  李元嬰從李二陛下左耳念到李二陛下右耳,終於把李二陛下說動了,決定拖家帶口去看看李元嬰所說的“龍群”。

  第二天一早,李元嬰早早找齊小夥伴等著李二陛下忙完一起出發。

  對這件事,魏徵就有話要說了。

  主要是李元嬰這小子在國子監里讀書還挺安分,一從裡頭出來就能鬧出動靜來,還總愛把李二陛下慫恿出宮玩。

  皇帝出遊問題多多,耽誤政務還是其次,安全才是大事!你那葵園還住了許多高昌人,誰知道裡頭會不會有對大唐把高昌變成安西都護府這件事懷恨在心的人?

  魏徵堵著李二陛下一行人勸諫一通,大意就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你咋能老聽弟弟的慫恿往危險的地方跑?你要是出事,江山社稷怎麼辦,天下動盪誰負責?

  李二陛下聽得一陣頭疼,覺得這趟大約是去不成了。

  李元嬰帶著一串小蘿蔔頭跟在李二陛下後頭聽魏徵噴人,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也在被噴之列。

  見李二陛下靠不住,葵園之行馬上要泡湯,李元嬰馬上捋起袖子自己上場:“老魏你這麼說就不對了,安西都護府已經是大唐的一部分,曾經的高昌人如今都是我們大唐的百姓,你又不認得他們,怎麼能憑空猜測人家心懷怨憤?如果在天子腳下都能說是‘危牆’,那世上還有什麼地方是皇兄能去的?”

  魏徵被李元嬰噎了一下。

  李元嬰還繼續噎他:“皇兄自登基以來勤勉為政,時刻想著的都是怎麼把天下治理好,讓百姓安居樂業,你卻說皇兄長安邊上的地方都不能去,那豈不是說皇兄連長安城都管不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