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孔穎達應了下來。雖然他只管教育,但是李二陛下重文治,他若有事求見,李二陛下自是會見他的。這篇文章寫得詳實有據,應當不會是作假的,這些情況確實該讓李二陛下知曉。

  打發走李元嬰,孔穎達便收拾收拾進宮面聖去。

  李二陛下聽人說孔穎達來了,還有些納罕,這早不早晚不晚的,應該沒孔穎達什麼事才對。

  李二陛下讓人把孔穎達放進來,邀孔穎達坐下說話。

  孔穎達便把館報呈了上去,讓李二陛下看看上頭的頭版文章。

  李二陛下聽說過圖書館那邊辦的館報,也知道上頭時不時會出些不錯的文章。不過館報到底只是非官身的讀書人自由組織的東西,每期質量良莠不齊,雖說李元嬰每日都讓人送一份進宮,李二陛下卻沒那麼多功夫每期都去讀。

  既然孔穎達特地過來讓他看看這篇文章,李二陛下便接過館報細讀起來。

  讀完了,李二陛下嘆了口氣。他說道:“朕做得還是不夠好,不能讓百姓安心啊。”

  孔穎達當然不能接這話,他讚頌了李二陛下一番,又把李元嬰等人的討論轉述給李二陛下。他也覺得不管是為了朝廷還是為了這些自傷手足的百姓,都應該明令禁止這種做法。

  李二陛下點頭贊同,又看了眼館報上的小字介紹,對這個年僅十七歲的張柬之有了點印象。他說道:“這小孩的文章寫得不錯,等進了國子監你們要好好栽培。”

  孔穎達應下了,又提了一嘴:“滕王殿下可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拉人家一起玩。”

  李二陛下道:“那小子見到什麼人不都想拉著人玩?”提到自己這個弟弟,李二陛下不動聲色地誇了起來,“好在眼光不錯,認識的人都挺有本事,沒和什麼亂七八糟的人廝混在一塊。”

  孔穎達能說什麼?孔穎達只能說確實如此,滕王殿下眼光精準,交好的朋友個個都不錯,經常輪流霸占頭名。

  李二陛下很滿意,又叫人把魏徵他們找來說了“福手”“福足”之事,順便讓人把太子也叫來旁聽。

  君臣商量完明令禁絕“福手”“福足”的對策、對坐感嘆了一番之後,李二陛下又狀似不經意地誇起自家弟弟來,誇得還挺曲折,說這文章是館報上的,館報誰弄的?他弟弟!文章又是誰呈給孔穎達的?他弟弟!他們現在商量的這些東西,他弟弟身邊的人也都討論過,這說明什麼?他弟弟人聰明,他弟弟身邊的人也聰明!

  混世小魔王弟弟現在變得這麼出眾,光對孔穎達夸哪夠,當然要叫上所有心腹要臣一次性夸個夠,還要讓承乾過來聽一聽,好好學習學習!

  所有人都聽得十分沉默。

  長孫無忌甚至還在心裡想,對,您這么弟眼光精準,連您的才人都給討了去。您只管再這麼縱容著他,很快這小子就能躥上天去!

  作者有話要說:

  李二陛下:當面使勁損弟弟,背後使勁夸弟弟。

  小王爺:垃圾哥哥!(指指點點)

  第113章

  李元嬰翹首以盼等待新小夥伴加入,沒等幾天,張柬之就補缺進了國子監,進的是太學,專收低階官員子弟或格外優秀的寒門子弟。

  經孔穎達把他的文章往上一送,張柬之這個人算是在李二陛下那邊掛了個號,雖說能不能出頭最後還是要靠他自己,但若是他能冒頭,往後的前程就比別人的要遠大。

  李元嬰沒琢磨這麼多,他只想結交新朋友。一聽說人進來了,李元嬰馬上溜達去找人。

  乍一見,李元嬰覺得這人平平無奇,長相併沒有多突出,身量也不算格外高大。好在李元嬰現在不以貌取人啦,上去便熱情地邀張柬之坐下一塊吃飯,問他那福手福足的事。

  張柬之本來不曉得李元嬰為什麼找上自己,聽李元嬰起了話頭他才明白過來。弄清楚李元嬰的身份和來意之後,張柬之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是因為李元嬰出身皇室、尊貴非凡,而是因為李元嬰是個值得結交的朋友,不管是開設圖書館還是別的事,都有趣得很!

  張柬之也是個有趣的人,他和李元嬰的急脾氣不一樣,他說話不慢不緊,吃飯喝水也不慢不緊,整個人都慢騰騰的,但是說的話、做的事都很勾人,李元嬰時常被他吊得抓耳撓腮。

  沒過幾天,張柬之就融入到李元嬰的小夥伴圈子裡面,和每個人都處得挺不錯。

  國子監這邊風平浪靜,外頭卻不怎麼平靜。李淳風把印刷《文成和親》這本新書的任務安排下去,很快將成品轉交給戴亭那邊去安排。

  戴亭按照李元嬰的吩咐將新書送到每一個該送的人手裡,反響不一,有的人感慨和親不易,有的人想去吐蕃玩玩,有的人則對這種粗淺的行文不屑一顧。隨著《文成和親》流傳開,粗淺的好處也顯出來了,這書上至八十歲的老嫗、下旨三歲小孩都能看得懂,一時之間幾乎人人都在談論此事。

  李二陛下那邊也選好了第一個領頭去吐蕃的皇室代表:吳王李恪。

  太子李承乾自然不能隨意遠行,太子往下數就是李恪。對這個三兒子,李二陛下不算特別上心,但也還算滿意,既然想把宗室子弟扔出去鍛鍊鍛鍊,領頭的人自然得選壓得住他們的,算算李恪也二十三四歲了,放出去走一遭正適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