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一邊,李元嬰扛著李小圓球出去,馬上被李二陛下罵了一頓,說哪有他這樣接人的。

  李元嬰便把李小圓球塞進李二陛下懷裡,把李二陛下的嘴堵住了,李小圓球已經兩三歲,又長得圓滾滾,抱起來死沉死沉。李二陛下是好面子的人,自是穩穩噹噹地把人接住,親自把人抱到馬車上讓他和李象一塊乘馬車。

  李靖要養他的奇珍異獸,平日裡住的府邸就離鬧市有些遠,門庭也十分清靜。早有人提前過來說李二陛下要過來看氂牛,李靖便讓人把該拴起來的飛禽走獸都拴好,僕從侍女統統嚴陣以待,好迎接李二陛下一行人的到來。

  一到李府大門前,李元嬰便把小蘿蔔頭一個個從馬車裡接下來,領著人搶在李二陛下前頭往裡跑。都出來玩了,李二陛下也不在意李元嬰這沒大沒小的舉動,只轉頭問李承乾:“看過氂牛嗎?”

  李承乾沒怎麼和李二陛下閒聊過,猛地聽李二陛下這麼一問,還有些反應不過來。不過他很快回歸正常,搖頭說:“沒見過。”他雖然愛玩得很,但也沒看過這種生長在寒冷高原上的大傢伙。

  李二陛下道:“我以前也沒見過,不過聽江夏王說他去為文成送嫁時見過,個頭很大,肉挺好吃,還兇猛得很,他們一到那邊松贊干布就組織了一場用過氂牛相搏的比賽。”

  說話間,李靖和紅拂已經迎了出來。李靖腿腳不好,走得有點慢,見了李二陛下便開始告罪。

  李二陛下讓李靖不必多禮,本就是他們臨時起意要過來,哪能要求他們處處周全。幾個大的才往裡走,李元嬰已經帶著一群小蘿蔔頭去圍觀氂牛了。活回長安的氂牛隻有這麼兩頭,一頭黑的,一頭白的,那黑毛白毛都又長又密,那角也果真像戴亭說的那樣又長又威風。

  一群小孩趴在圍欄邊上哇哇叫著,都覺得這兩頭高原來客漂亮得很。李元嬰等李靖引著李二陛下他們過來了,還特別期待地問李靖:“這氂牛能騎嗎?它們的毛看起來好長啊,坐在它們背上一定很舒服!”

  李靖是奉命打過吐谷渾的,聞言應道:“吐蕃和吐谷渾的人都養氂牛,騎氂牛的當然也有,不過你才讓人把它們送過來,餵養的人還弄不清楚它們的習性,暫時不能騎,怕它發狂傷人。”

  李元嬰很失望。

  李二陛下道:“你倒是膽子大,什麼東西都敢騎。”

  李元嬰道:“馬沒馴養好一樣凶的,我們還不是照樣騎,只要馴服了,自然都能騎!”他又問李靖,“那什麼時候能騎呢?到時候我再過來騎!”

  李靖道:“我這裡也不一定能養活。”他給李元嬰講了講裡頭的門道,這氂牛似乎是種不願離開故土的生物,離了它們故鄉高高的高原很快就會消瘦下去,甚至死去。像眼前這兩頭氂牛,明顯也在路上消瘦了不少,送來之後也懨懨地不想吃東西。

  要不然的話,這氂牛耐力好,馴養好了是很不錯的畜力,而且它們皮毛厚實,剝下來做衣裳能保暖,連氂牛糞都是好東西,曬乾了用來燒火可以燒很久,在某些地方甚至還能用來造房子。

  李元嬰聽了,又跟其他小蘿蔔頭一起趴在圍欄上看那兩頭氂牛,不知是不是受李靖那番話的影響,他覺得它們精神懨懨,仿佛在思念著它們遠在高原上的故鄉。

  那裡有廣闊的草原、延綿的雪山,天特別藍,世界也顯得特別寬廣。

  李元嬰看夠了氂牛,轉頭和李二陛下說:“連這些氂牛都知道故土難離,文成她們遠離長安,肯定更難過。”

  李二陛下沉默片刻,叫李元嬰坐下說說邏些城那邊的各種消息。

  一群小蘿蔔頭都是沒怎麼出過長安的,聽說李元嬰要起吐蕃的故事都很感興趣地圍坐下來旁聽。

  李元嬰把從戴亭那邊聽來的消息編排了一下,娓娓給他們講述吐蕃的風土人情以及文成的近況,一個女孩子在言語不通的困境裡努力融入進去,想都知道有多難。文成在信里和他說,雖然也有艱難的時候,但是看到自己親手種下的、向陽而綻的葵花時她就不氣餒了,她會好好地盡好身為大唐公主的責任,讓他不用擔心她。

  等李元嬰念到文成寫的詩時,兕子和衡山都哭了。她們想到要是她們也去了那麼遠的地方,那該多想念長安啊!兕子撲進李二陛下懷裡,哽咽道:“父皇,您讓人去把文成姐姐接回來吧,那裡太遠了,一個認識的人都沒有,文成姐姐多孤單啊!”

  李二陛下瞪了李元嬰一眼。

  有兕子她們在,講講開心的事不挺好嗎?還念起詩來了!

  李元嬰馬上閉了嘴。

  李二陛下好言安撫兩個多愁善感的小女兒:“松贊干布年輕有為,是個很不錯的夫婿,你們文成姐姐嫁過去不會受委屈的。”

  兕子和衡山似懂非懂地點頭。

  既然父皇這麼說了,她們就信了。

  回去的路上,李元嬰又冒出個新主意來,驅使著自己的馬挨近李二陛下:“皇兄,我有個想法你聽聽成不成!”

  第111章

  人還在馬上,李二陛下才不聽他閒叨,叫他回宮後再說。李元嬰答應是答應了,口裡還要嘀咕:“路上又沒什麼事干,說說怎麼了,您只要出個耳朵便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