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后去得早,只留下幾個年幼的孩子,當時最年長的承乾也不過十來歲,所以他才想多留他們在身邊幾年。

  如今青雀都二十二歲了,再長留長安確實不適合。他是相信自己這個孝順聽話的孩子的,可他也知道沒有多少人能經得起蠱惑,他不能讓那些投機之輩找到機會教唆青雀與承乾相爭。

  他不能因為自己的偏愛,就讓青雀將來處境艱難。若鬧得連一母同胞的兄弟都容不下青雀了,青雀以後能有什麼好日子過?

  以前李二陛下是沒想這個,現在李二陛下想了,所以很快就想得清清楚楚並有了決斷。

  是該讓他的青雀到封地去了。

  第二日李泰進宮時,李二陛下便取出一份名單對他說:“青雀,我給你列了一份藩弼人選,你看看可還有想要的人?”

  所謂的藩弼,就是跟著藩王到封地上輔佐、指引藩王的佐臣。

  到底是自己最疼愛的兒子,哪怕決定讓李泰就藩,李二陛下還是想給李泰最好的班底,讓李泰到封地上能過得快活。

  要是換成別的兒子,李二陛下就直接指派人選了。

  李泰一時反應不過來,沒明白李二陛下的意思。

  等他回過神來,才發現李二陛下正注視著他,等著他接過名單。

  父皇要讓他就藩!

  李泰懵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皇兄我跟您說,有人會教壞青雀!

  李二陛下:你說得有道理。就像我當初,也是被逼的!

  小王爺:……

  小王爺:不要臉!(指指點點)

  第104章

  李泰只懵了一會,眼淚就輕輕鬆鬆地掉了下來,他是真的又懵又委屈,哭得非常順溜。

  李泰痛哭流涕地抱著李二陛下表示自己不想去封地,理由實在放心不下:“兒子不怕封地路遠,往來艱難,只怕這一去,見父皇的機會便少了。往後一年只能回來一趟,兒子實在放心不下。”

  看李泰哭得那麼傷心,李二陛下心中頗為觸動,覺得這兒子果然至誠至孝。本來他的決心有些動搖了,可一想起李元嬰昨夜那番話,李二陛下又按下了這份動搖。

  李元嬰與李泰雖算不得多要好,卻也無冤無仇,甚至還經常在他面前誇起李泰家小圓球,還很關心李泰的身體,明知他偏愛李泰也直言不諱。李元嬰圖什麼?李元嬰不圖什麼,李元嬰是為李泰這個侄子考慮,也替承乾考慮。

  正因如此,李元嬰的話才能說到他心坎上。

  李二陛下拍拍李泰的背,說道:“你也是當父親的人了,哪能再做這小兒姿態?你要自己立起來,當兒子們的靠山。哪怕到了封地,每年也可以帶欣兒他們歸來長安小住,不必這樣傷心。我會給你挑最好的藩弼,讓他們好好輔佐你治理封地。”

  李泰聽李二陛下語氣堅決,沒有轉圜餘地,心中雖驚駭不已,卻也不敢當場求李二陛下讓自己留下,只能來來回回地哭著說自己捨不得。哭到估摸著李二陛下耐心用得差不多了,他才抽噎著說回去與王妃她們說說這事。

  李二陛下自是放他回去。

  李泰出了宮門,仍是想不明白李二陛下為什麼突然做出這樣的決定。明明前些天還說要讓他住進武德殿,好日日相見,怎地轉眼就要讓他去封地?

  李泰帶著疑惑回到家,心情不是很好,派人尋幾個心腹過來說話。李二陛下發話要讓他去封地,事情還有轉機嗎?他的封地遠在相州,一來一回都得費不少時間,他所有的謀劃、所有的投入,都要被李二陛下這突如其來的想法打斷了。

  眾心腹聽了也是一驚。

  到底是誰左右了李二陛下的決定?隨著伊闕佛龕的落成和《括地誌》的成書,李泰的名聲水漲船高,在百官和士林之中都是人人誇讚的孝子賢王。眼看著他們隱隱已有了和太子相爭的資本,李二陛下居然在這節骨眼上讓李泰到封地去!

  作為始作俑者,李元嬰勸完李二陛下便回去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覺。第二日仍是休沐,他陪著柳寶林用過早膳,挑揀著昨天的趣事與柳寶林說了,並沒有和柳寶林提自己勸說李二陛下的事。

  李象倒是一大早從東宮那邊跑過來尋李元嬰玩,興沖沖地說自己昨天得了耶耶的夸。大夥都忙科舉的事去了,他也得了一天的假期,所以一大早過來報到,第一時間表明自己要跟著李元嬰一起玩的決心。

  李元嬰自然又找上自己的小夥伴們到處玩耍,出宮後還跑了魏王府一趟,從他侄媳婦閻氏那裡把李小圓球偷了出來,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到葵園看龍去了。

  李泰還沒琢磨透自己為什麼會被打發去封地的事,就聽人說李元嬰來了一趟,把他兒子接走了。

  李泰靈光一閃。

  能夠影響李二陛下的人不多,這混帳么叔就是其中一個。這傢伙很邪門,從小到大運氣都好得很,別人告他狀,他總能輕輕鬆鬆避過;他要是告別人狀,那可真是一告一個準。

  上回李元嬰在李二陛下面前說了一通關於“人太胖對身體不好”的話,李二陛下便時常勸他少吃多走,別再胖下去!

  本來李元嬰去國子監了,宮裡宮外都很平靜;現在李元嬰休沐回宮,頭一天他回來,第二天李二陛下就有意讓他就藩,這事要是和李元嬰沒關係誰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