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換成別的宗室子弟,聽到李二陛下這番話肯定不會動心。誰要費那功夫去掙個芝麻大點的官?進士有什麼了不起,只有那些出身寒門的傢伙才會為進士出身擠破頭!

  李元嬰不一樣,李元嬰一聽到“大唐獨一份”,眼睛馬上亮了起來:“真的嗎?”

  李二陛下道:“只要你能考上就是真的。”

  李元嬰躍躍欲試:“那有什麼難的,我肯定能考上!”

  李二陛下給畫了這麼大一大餅,李元嬰覺得這皇兄還不錯,歡歡喜喜地送李二陛下到國子監大門外。

  考進士是國子監所有寒門子弟的追求,也是不少世家子弟鍍金的方向,所以進了國子監的人絕大部分都以科舉為目標。

  李元嬰不一樣,李元嬰本來只是為了坑魏膺才來考的試,進國子監也是他皇兄說煩心紈絝子弟敗壞監風。現在紈絝子弟收拾得差不多了,他想的主意也施行開了,要是李二陛下沒說讓他考進士,李元嬰新鮮勁徹底過去後肯定要開始胡搞瞎搞。

  現在李二陛下給李元嬰放了個鉤子,李元嬰一下子又有了新目標。考進士是怎麼考的,李元嬰還真沒研究過,送走李二陛下他便去直舍那邊逮人問個究竟。馬博士不在,李元嬰尋到了沈博士,和沈博士請教進士科的考法。

  沈博士聽說李二陛下許他去考試,心裡還驚了一下。真要考個進士親王出來,還不亂了套?可朝廷律令里也沒有說宗室子弟不許考,人家想上進,你還不許人家上進嗎?

  沈博士輕輕捋須,給李元嬰講了基本章程:首先是鄉里推舉的人才集中在縣裡考一輪,選出真正的人才送到州里再考一輪,合格的,當年十月取解上京應試。一般而言第二年二月便有春闈,可以考取明經、進士諸科。

  明經就是搞學問的,專考經義,既要熟背經典,又要通曉其義;進士則是以策取士,就是給你個關乎民生和家國大事的大論題,讓你說說遇上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國子監不一樣,國子監的監生們有生員解額,學個幾年,過了監內的考試便能應考。相反,要是在監內考個五年都沒達成國子監的要求,國子監就該把這個監生解退了;哪怕達到了國子監的要求,考個九年都沒及第的也得出監。

  所以國子監的監生入學時大多是十四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少年精力最旺盛,接下來幾年是求學的最佳時期。要是往下九年都沒考中,往後就得一年接一年慢慢熬了!

  沈博士道:“進士不易考,文章你得會寫,詩文你也得學。”他耐心教導,“殿下你年紀尚小,見識不廣,寫起文章便顯稚嫩。若當真想高中,你還得多讀書,多交遊,增廣見聞,不能有半點懈怠。你想想,你是很聰明沒錯,但天底下最不缺聰明人,每一輪推選上來參加貢舉的都是大唐最出色的人才,即便你能比他們都聰慧,來個勤勉的也可能將你比下去。”

  李元嬰認真聽著,覺得沈博士說得有道理。

  可大話他都放出去了,要是放棄不考多沒面子!

  李元嬰決定迎難而上!

  他拉著沈博士問自己該看什麼書,又問有誰文章寫得好,邊問邊記下來,回頭該讀的讀、該請教的請教。

  晚上唐觀出去巡夜組織監生會的人了,李元嬰睡不著,拉著唐璿他們詢問大家都準備什麼時候應試。

  唐璿入學快兩年了,算算時間來年差不多可以一試,他考的應該是明經科,因為他已經決定專治《易經》和《禮記》二經,一般來說明經科通讀五經、專治其二便差不多。

  其他人也都有自己的方向。

  他們有的人背負著家人的期望,有的人背負著鄉里的推舉,有的人背負著恩師的厚恩,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方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努力的原因,每個人都有他們無論如何都想做到的事。因為已經認真地把未來規劃得明明白白,所以即使原來國子監的條件有點艱苦,他們也能每日雞鳴便起來讀書。

  李元嬰聽了很有感觸。

  等唐觀回來,李元嬰都和其他人聊完躺下了,其他人都已睡著,就李元嬰還睜著眼想事情。

  聽到唐觀鑽被窩的聲響,李元嬰轉頭看去,發現唐觀已經用被子把自己蒙起來。

  李元嬰伸手扯扯唐觀被子。

  沒動靜。

  李元嬰再扯。

  唐觀露出腦袋瞪他。

  李元嬰和他說悄悄話:“蒙著頭睡覺不好!”

  唐觀不吭聲。

  李元嬰又問他:“你要考進士嗎?”

  唐觀不理他。

  李元嬰自顧自地嘀咕起來:“我本來沒想考的,皇兄說可以讓我考,我就覺得去考一考肯定很好玩,當大唐頭一個進士親王多威風。”李元嬰和唐觀說起自己睡不著的原因,“但是聽大家都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都知道自己以後能做什麼,我覺得我活得太糊塗了,總是這樣想做那也想做,一件事還沒做完我又想做另一件事。”

  借著月光,唐觀一下子看出李元嬰那雙眼睛裡的迷茫和糾結。

  唐觀終歸還是沒能繼續扛著不理人,回道:“你這個年紀就該這樣活,要是才十一二歲就活得明明白白,日子過著還有什麼意思?什麼都試一試,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別人明白了,可能是因為別人已經試過了,這裡哪個不比你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