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元嬰來的時候怒氣沖沖,走的時候又歡喜得不得了。

  要去國子監,他得先回去就和柳寶林說,再和小夥伴們商量商量。這次皇兄對他委以重任,他這次說是去讀書,其實是去整治那群紈絝子弟的,順便也去學學老孔怎麼管教學生,回頭他家書院也學一學。

  李元嬰這廝沒心沒肺,李二陛下一誇他就上套,和柳寶林說完這事後就興致勃勃地去找小夥伴們商量去國子監後怎麼玩。

  柳寶林聽說李元嬰要去國子監,都懵了,感覺過年都沒了滋味,忙叫人去打聽打聽國子監是什麼情況。

  聽得越多,柳寶林心裡越沒底,國子監聽著是讀書的好地方,可聽人說那邊管得嚴,衣食住行都由國子監包圓了,不許帶人進去伺候。

  這哪行啊?

  她家寶貝兒子,從小到大連衣服都沒自己穿過,哪能沒人在身邊伺候?所有監生都一塊用飯,飯菜肯定不會好吃到哪裡去,她兒子嘴巴那麼挑,餓瘦了可怎麼辦才好?

  柳寶林愁得團團轉,恨起了自己沒爭得什麼好分位,不能替兒子爭取什麼。但凡她能說得上話,或者太上皇還在,兒子哪會讓人這樣磋磨?

  柳寶林暗暗抹了回淚,回頭見李元嬰開開心心地回來了,試著問他:“兒啊,我們能不去國子監嗎?”

  李元嬰見柳寶林眼眶紅紅的,眼見是哭過了,便拉著柳寶林的手坐下:“去是肯定得去的,我都答應皇兄了。娘你莫擔心,誰能叫我受委屈啊?”

  柳寶林聽他定了主意,當下不再多勸,忙裡忙外地給李元嬰備箱籠去了。既是要去,那要帶的東西就多了,柳寶林看著是缺了哪樣都不行,又背著李元嬰哭了一會,只盼著李二陛下早些放他們母子去封地。

  作者有話要說:

  叮!李二陛下朝你發送“嘆氣.gif”表情!

  小王爺:?

  第93章

  李元嬰等人要進國子監的消息不脛而走。

  不少人都挺高興,畢竟與其放李元嬰在外面搞東搞西,不如塞他進國子監嚴加管教。要不然再讓他天天往李二陛下身邊跑,誰知道他還會弄出什麼東西來?

  其中最高興的自然是李泰,過年時,他還在宮宴上樂呵呵地祝賀李元嬰要進國子監了。

  李元嬰自己也挺高興,他覺得李泰終於會說人話了,馬上殷殷地拉著李泰的手和李泰商量:“青雀你修的《括地誌》真好看啊,我只央著皇兄借我兩卷,已經驚為天人!真沒想到你居然能寫出這麼好的書,你有沒有興趣把它印出來?鄧慶那邊新做的紙比以前的紙要輕薄不少,可以把你的《括地誌》做成《韓子寓言》那樣的書,到時候可以印很多出來供天下人閱覽!”

  李泰沒想到自己冷嘲熱諷一句,居然能讓李元嬰扯出這麼一番話來。他臉上的橫肉抖了抖,覺得李元嬰這人當真是讓人連嘲諷都覺得挺無力,他根本不按你的預想來接話!

  李泰說道:“這就不必了吧?”

  李元嬰積極遊說:“要的要的,我這紙便宜,手上又有現成的雕版師傅,很快能給你把書做出來。我不要你的錢,就要一批放到圖書館裡去,讓天下讀書人也都了解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將來他們要是入朝為官,分到各地去當縣令之類的,也不至於兩眼抓瞎啊!”

  李泰聽李元嬰這樣一說,便覺有些心動。李元嬰那本《韓子寓言》他是看過的,雖說行文粗淺了些,翻閱起來卻確實方便,可以隨身攜帶出去供人與朋友們分享。

  既然走著書立說這條路,誰想的不是想在士林里博個好名聲?李泰雖然大為意動,面上卻還是要推辭一番:“這怎麼好意思讓么叔你破費?要不這樣,你把人借我,再賣我些新紙,我讓人把《括地誌》印出來後送一批到圖書館去。”

  李元嬰倒是沒有上趕著給人送錢的喜好,聽李泰這麼一說便道:“行啊,我和小李那邊打聲招呼,你備好書稿送去小李那邊便好,讓小李給你算算要花多少錢,你直接把錢給小李就好。”

  李泰點頭:“《括地誌》已經獻給父皇了,我得先問問父皇的意思。”

  李二陛下能有什麼意思,當然同意印一批《括地誌》出來供天下士子讀一讀。他也不用李元嬰和李泰出錢,直接走公費印刷程序便好,紙價低了,不僅讓不少讀書人買得起紙,還可以讓原本稀缺的書籍資源變得豐富起來。

  原本各種書的售價昂貴無比,只有世家門閥買得起,現在成本低了,興許省幾頓飯錢就能買,買得起書的人就多起來了!這一點,對擁有圖書館的長安士子們可能不重要,對於其他地方的讀書人來說卻不一樣!

  這也是李二陛下答應試著印刷《括地誌》的原因。

  要是這印書之法當真方便又便宜,往後朝廷可以放開手多印些書!

  讀書人多從世家門閥出來,這一點一直是李二陛下的心病,他們李家從前也是關隴世家出身,隋末動亂起兵的多是他們這些手握人才與兵權的“世家大族”。

  正因如此,他才會在繼位後命房玄齡找由頭裁撤了一大批官員,偌大的朝廷中樞一度只剩下六百多人,隨後才慢慢地從科舉和各方舉薦中重新補充適合的人才,希望能稀釋掉一些世家大族手中近乎壟斷式的權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