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元嬰歡喜地跑了。

  等踏上回程那天,李二陛下就後悔了。

  因為李元嬰打包的東西有好幾車呢,連帶著李治和兕子她們也都湊了一車,跟在御駕後頭浩浩蕩蕩的一大串,瞧著就像李二陛下這個皇帝不是來玩的,而是來搜刮民脂民膏的!

  不過話都放出去了,李二陛下雖然想把李元嬰揪過去揍一頓,卻也沒讓人把李元嬰那幾車東西扔掉。

  御駕要歸長安,沿途遠遠圍觀的人自然不少,有人看到李元嬰那幾車禮物果然議論紛紛。聽到有人質疑李二陛下是不是搜羅了什麼奇珍異寶帶走,旁邊賣貨的貨郎就不樂意了,插嘴道:“才不是,那都是滕王殿下買的,你是沒看到,前幾天滕王殿下帶著幾位小公主在街上花錢可大方了,還買了好幾個我的風車!你看看那輛車外面是不是插著個風車,呼啦啦轉得可歡了!”

  其他挑著擔或者背著筐的貨郎也紛紛應和,甚至趁機自誇自己的東西有多好,連滕王和小公主那樣的貴人也讚不絕口!

  這些腦筋靈活的貨郎們倒是大大受益,許多人雖然半信半疑,卻也紛紛好奇地買了些不貴的小玩意看看是不是真的好到連貴人都喜歡!

  接著有人指著跟在隊伍後方綴著的幾個花農開始新一輪的討論——

  “那個不是我們村的嗎?他種花的手藝是我們村一絕!”

  “我聽說滕王挖了好幾個擅長種花的人回長安,還讓他們把妻兒都帶上呢!”

  “傍上了貴人,他們往後是大富大貴了啊!”

  “聽說這位滕王殿下做什麼都大方,不僅會種花的人他要,會養雞養狗的他也要!”

  “可惜這位殿下回長安了,要不我也要去投奔他!瞧瞧那個張大牛腰杆挺得多直,生怕沒人認得出他似的!”

  “不晚啊,你沒看城裡貼的布告嗎?但凡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可以去襄城宮那邊碰碰運氣!”

  李元嬰雖然踏上返回長安的歸程,這類議論卻不僅沒捎下去,反而還因為年節臨近、親朋好友走動得比平時多而越來越火熱。

  一直以來,王爺公主這樣的天潢貴胄都離百姓挺遠,許多人不是對他們一無所知就是敬而遠之,難得接觸到這麼一個平易近人的小王爺,大夥的討論熱情一時半會是不會消退的,尤其是那些直接接觸過李元嬰的——那麼有面子的事,掛在嘴邊吹噓個一年半載絕對不成問題!

  李元嬰早把這些事拋諸腦後了,他們現在面臨著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根據魏姝這個探子得來的情報,魏膺最近頭懸樑錐刺股,學習刻苦得很!所以,他們讓魏膺考倒數第一的計劃很可能面臨危機!

  李元嬰別的沒有,就是有股不服輸的勁頭,都卯足勁要帶小夥伴們考贏魏膺了,他哪能考不過!考慮到回京後孔穎達就要給他們安排考試,李元嬰決定窩在溫暖的馬車裡和小夥伴們一起補課!

  一路上雖然寒風呼呼吹,一群小蘿蔔頭所在的馬車裡卻時不時傳出朗朗讀書聲,偶爾李小圓球跑過來找他們,讀書聲里還會添一道“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之類的,皇室下一代、下下一代瞧著都有相當高昂的學習熱情。

  御駕還在路上,洛陽這邊的消息卻已傳回長安。這次李二陛下安排留守長安的宰輔人選是高士廉,是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的舅舅,算是李承乾長輩中的長輩。

  聽了李二陛下行獵伊闕,順便去看了伊闕佛窟的事兒,高士廉眉宇之間帶上幾分憂色。李泰有孝心是好事,可細觀李泰這些年的行事,顯然已經有了與李承乾一別苗頭的心思,朝中不少朝臣不是暗中倒戈,就是兩邊押注,明眼人都能看出兄弟相爭的苗頭。

  這兩個孩子都是長孫皇后的嫡出兒子,高士廉的親甥孫,他難道要眼睜睜看著這兩個孩子重蹈他們父皇的覆轍、鬧到手足相殘那一步?

  高士廉愁眉不展,帶著剛得來的消息進了宮。

  李承乾覺得于志寧他們挺煩的,不過對高士廉這個自己私底下可以喊一聲“舅公”的長輩十分敬重。

  高士廉來時李承乾正帶李象玩木牌,李元嬰讓人送來的,據說玩法是全部按照一定間距排列起來,最後輕輕一推就能把所有牌推倒。

  李象很喜歡這東西,每回看李承乾有空便拉著他一起擺。

  聽人通稟說高士廉來了,李承乾想了想,直接讓人把高士廉領進來。高士廉見到李承乾父子二人其樂融融地在那玩兒,緊皺的眉心稍稍舒展開,先行向他們見禮。

  李象好奇地看著頭髮發白的高士廉,軟乎乎地按照李承乾的示意和這沒見過的老人家問好,還邀請高士廉一起玩木牌。直至連推兩次木牌過足了癮,他才乖乖去找太子妃玩耍,讓李承乾和高士廉聊正事。

  高士廉見李承乾這麼耐心地陪李象玩,以為他還不知道李二陛下前往伊闕的事,便與他說起自己剛得來的消息。

  李承乾道:“幾天前我已經收到么叔的來信,裡面提到過這事。”

  想起李元嬰在信里寫的東西,李承乾就有些想放聲大笑。

  本來李元嬰說他們一起去看了伊闕佛窟,又說李泰在那裡鑿了佛像替他們母后攢功德,他心裡還在想李泰到底是真的記掛著母后還是想拿這事傳揚孝名。可看著李元嬰後頭寫的內容和附帶的那篇《伊闕佛龕碑》,李承乾立刻疑慮全消。不管老四是什麼想法,經李元嬰這麼一攪合怕都會氣得半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