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情經李元嬰這樣一轉換,這事不僅不算敗壞風氣,倒還像是李二陛下因一時失言不得不放走心愛的女人一樣,不僅不該罵,還要大肆褒獎一番!

  這種摺子,魏徵是絕不可能寫的,聽著就像那種諂媚之輩寫出來媚上的東西!魏徵沒應下這事,只是不再罵李元嬰,回去醞釀如何重新寫一封噴人摺子,把李二陛下推卸責任之事也寫進去再罵一遍。

  至於李元嬰,魏徵不準備罵了,他覺著這孩子還有救,李二陛下把事情賴到他身上,他還願意幫李二陛下說話!怎麼看,這都是個好孩子啊!

  小老頭兒幹勁十足,起身虎虎生威地走了,回去重新寫摺子!

  魏徵走了,李元嬰見時間不早,講學應當已經開始了,馬上決定繼續翹課一天。想到李二陛下的無恥行徑,李元嬰惡向膽邊生,讓左右伺候的人都靠過來,如此這般如此這般地吩咐下去。

  做完安排,李元嬰便溜達去尋兕子和皇孫他們玩耍,繼續爭當這宮裡最野的孩子!

  很快地,宮裡宮外漸漸興起一個新故事:《莽國王一言失美》。

  這故事就是剛發生的事被稍微架空一下,改進一下,變成一個有頭有尾的精彩傳奇:女主角堅定聰慧有主見,很有敢愛敢恨的風骨,秉承著“君既無情我便休”想法在國王后悔時也不願回頭,依然奔向宮外自由自在的生活!

  這裡面既沒有提什麼李二陛下,也沒有提什麼武才人,只講了一個令人嚮往的美好故事。可是,只要是聽說過最近李二陛下把武媚賜給滕王的人,一聽到這個故事便會想到李二陛下身上!

  到望日朝會時,不少朝臣上朝時都忍不住悄悄打量李二陛下,看看李二陛下是不是和故事中所說的那樣“黯然神傷,容色憔悴”。

  起初李二陛下沒發覺什麼,挨了魏徵一通罵後見沒人逼著自己去把武媚要回來也就把此事揭過了。結果故事越傳越廣,李二陛下左右伺候之人都聽了一耳朵,早上替李二陛下穿衣時猶猶豫豫地提了一嘴。

  李二陛下這才知道他成了故事裡因一句失言慘遭美人拋棄的可憐國王!

  李二陛下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這玩意是誰的手筆。

  他怒不可遏地叫人去把李元嬰拎過來。

  李元嬰見東窗事發,不僅不害怕,竟還挺得意,哼哼著說:“怎麼?就許你把事情推到我頭上,不許我編個故事嗎?”輪起編故事傳故事的人才,他身邊多著呢!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請你吃回鍋肉!

  李二陛下:……

  第61章

  李二陛下一大早抄起傢伙追著李元嬰揍的消息不脛而走。

  這對兄弟一個四十多,一個才十歲,爹又在好幾年前沒了,怎麼看都是亦兄亦父的組合,哥哥要揍弟弟是天經地義的事。偏李元嬰是不肯乖乖挨揍的,見勢不對撒腿就跑,氣得李二陛下非要揍到他不可!

  李元嬰這廝還是很有良心的,後來看李二陛下跑不動了,還倒回去把李二陛下拉進屋有模有樣地給他揉捏腿腳,口裡語重心長地勸說:“您看看您,身體不頂好,還學人跑起來了!”

  李二陛下國事纏身,也不能年年都外出避暑,今年他就沒去九成宮,只叫人去把洛陽宮修一修,看看明年好不好去巡幸洛陽宮。

  瞧見李元嬰坐在自己身邊裝乖賣巧,李二陛下揍人的心思也歇了。自己慣出來的弟弟能怎麼辦,且受著吧!他抬手往李元嬰腦殼敲了一記,罵道:“下回再幹這種事,我非扒了你的皮不可!”

  李元嬰嘟囔:“還不是你先誣賴我的。”

  李二陛下懶得理他。

  雖說這個收場有損李二陛下的顏面,導致大家都用“聽說你被甩了”的眼神看著他,但武媚之事也算是有了個良好的收場。別人提起來不會覺得李二陛下此舉荒唐,反倒覺得這帝王聽著有血有肉了許多,還挺重信諾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便是帝王自己也不能後悔!

  李元嬰讓董小乙回宮一趟,交待董小乙把學堂與圖書館都交予武媚管理,他先專心完成玉米花生的交接。

  得知武媚是玉米花生換來的,董小乙一陣肉疼。不過等武媚迅速擬定出學堂發展規劃並推行開去之後,董小乙就知道自己不需要心疼玉米花生了。有這麼個人才在,學堂這頭批生員都會被調教成他們底下最得用的人手,將來到了封地上能直接把書院鋪展開!

  除了調教人才之外,武媚還挑了批年長些的學生以及常駐圖書館的志願者輪流滲入圖書館的管理之中,創立了一個名叫“館報”的東西。

  這館報仿照官府邸報形式,向往來的讀書人收集各方時文趣事,每日放在館中供人閱覽,寫得普通的文章、沒價值的消息只把原稿擺在原處隨別人挑著看,寫得好的文章、有價值的消息都選入第二日的館報之中,由人挑選出來張貼到圖書館外的布告欄中供所有人閱覽。

  武媚是覺得圖書館光出不進有些浪費,想儘量把這些讀書人的能量給利用起來。辦都辦了,不能悶不吭聲地投入,最好能讓所有人都以文章選入館報為榮,爭相把自己知道的消息、自己創作的文章送到圖書館這邊來,徹底把圖書館打造成天下讀書人心中的聖地!如此一來,只要圖書館開一天,天下讀書人就會記得滕王為他們做過的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