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都在心裡大喊“陛下英明”,再叫這人說下去,這場朝會不知要什麼時候才能開完!

  李元嬰又不是太子,好財也沒礙著誰,李二陛下自己親自出手幫他打廣告了,別人能說什麼?真要噴的話,也要噴李二陛下才是,可惜這人沒魏徵的能耐,不敢直接將矛頭對準李二陛下!

  李泰暗恨在心,怎地只有這麼個蠢貨肯站出來不痛不癢地彈劾幾句?就他這種彈劾法,李元嬰會有事才怪!

  李泰在心裡憤懣不已,坐在他前頭的李承乾卻有了動作。

  李承乾執起象笏開口道:“兒臣有事要奏。”

  李承乾鮮少在朝會上說話,不缺席就不錯了,難得李承乾主動開口,李二陛下自然欣然頷首,示意他儘管說。

  李承乾取出一份文稿讓人呈給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不明所以,打開那捲文稿一看,上頭的字有點熟悉,寫得和千金茶盒子上頭的“借問好茶何處有?千金堂內千金茶”一個樣,顯見是他那么弟寫的。

  李承乾道:“這是滕王昨日給我看的,他才剛學寫文章不久,昨日寫好這篇文章覺得心裡沒底,拿來給兒臣讓兒臣幫他看看,讓我先幫他看看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回頭他再呈給父皇。”李承乾頓了頓,看了眼剛才說話的言官,“若非剛才有人彈劾滕王,我不會在沒經滕王允許前就拿出來。”

  其他人你看我我看你,都看見了對方眼底的好奇:那混世小魔王寫了什麼文章,居然能讓李承乾拿到朝會上來說?

  李二陛下把那稍顯稚氣的文章看完,掩卷讓人把它拿回給李承乾,吩咐道:“承乾,你給大家念一念,讓大家都聽聽這個被罵作胡作非為的傢伙是怎麼想的。”

  李承乾依言取回文稿,不疾不徐地給文武百官念出李元嬰這篇文章。

  論文采李元嬰和剛才那位文官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他倒是一點都不囉嗦,開頭就把賣茶獲利幾何的事都列了出來,不過三四百斤茶葉,賣出的價錢可以換回無數石米糧,這個利潤是非常驚人的!

  這麼一大筆錢,李元嬰一點折扣都沒打就在文章里寫了出來。

  李元嬰還在文章里寫,他與蕭德言談論賦稅,知曉為了鼓勵南北貨易,各種買賣都是不收稅的,但是他認為茶利甚巨,若不收的話可能會導致百姓紛紛不種糧食種茶葉。

  李元嬰提出,為了大唐社稷長治久安,往後茶葉買賣按照漢時的商稅來收,直接來個十稅一!

  李元嬰還進一步提議,往後已有的、必須的行當還按照以前的慣例來,若是有個什麼新事物、新買賣,那必須經由朝廷來判定需不需要納稅。

  更多的東西,李元嬰沒在文章里寫,他只寫他現在能想到的。既然蕭德言說已有的不能隨便改,李元嬰覺得現在北邊又沒幾個人賣茶,像千金堂這樣賣茶葉是個全新的行當,那這一行總是能改的!

  至於其他人要不要繼續跟風賣茶、要不要再南下買茶山買茶園,那就看他們願不願意跟著納稅了。

  反正,李元嬰是不差這幾個錢的,只要大唐江山穩固,他就能沒心沒肺地繼續當他的小王爺。

  李元嬰琢磨出這文章,自覺還挺不錯,昨晚便溜去東宮讓李承乾抽空看看,回頭告訴他有沒有要改的地方。

  李承乾昨晚還有要事要處理,原以為李元嬰只是寫了篇普通意義上的詩文,便叫李元嬰先放下,他回頭再看看。

  結果等李承乾忙完後拿起來看完,他又有些睡不著了,一整晚都在想著這事:他們么叔才十歲,不過跟著蕭德言學了幾天,跟著孫思邈看了看宮外的世界,想的做的便與旁人不同了。

  相比之下,他這個太子倒是從來沒靜下心來想過這些問題。

  今天來上朝李承乾還揣著李元嬰的文章,本來是想朝會之後給孔穎達他們看看,沒想到居然有言官攻訐李元嬰高價賣茶之事。

  李承乾想都沒想,李二陛下喊停那位言官之後馬上把李元嬰的文章拿了出來。

  這篇無論文采還是技巧都非常稚嫩的文章,又一次讓整個朝會沉默下來。

  大唐立國已有二十餘年,從最初的紛亂不堪到貞觀的百廢俱興,耗盡了朝中所有人的心血。

  現在,天下安定了,仗打得少,還基本都是勝仗,他們原本應該可以暫且鬆一口氣才是,可隨著新舊世家紛紛結為姻親、互相勾連,各地的豪強富戶逐漸冒頭,更多的問題也漸漸來到眼前。

  雖然眼下還沒出什麼亂子,看起來一切都和和美美,好得不得了,可人無遠慮則必有近憂,蕭德言能看出來的事,別人也不是看不出來的!

  房玄齡首先反應過來,開口直接誇了李元嬰一通,表示滕王此心可嘉,可以依言照辦。

  房玄齡一開腔,其他人自然也跟上。

  朝會結束後,百官都去外頭吃工作餐。這工作餐又叫“廊下食”,是上朝之後給百官安排的食物,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免得百官一天下來餓得不行!

  文武百官依次往外退,三三兩兩地聚到一起邊用飯邊討論剛才的朝會,進行亘古不變的飯桌交際。

  李二陛下把李承乾叫了過去,把李元嬰那篇文章要了過去。

  父子兩人分坐兩處,沒聊政務也沒聊別的,倒是就著李元嬰聊了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