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散步時,柳寶林便忍不住提了這事:“你什麼時候又和那魏王玩得好了?”

  李元嬰一聽,肯定有人往柳寶林跟前傳消息了。他可不認這話,當即和柳寶林數落起李泰的不是來:“我才不和他好呢,他總和皇兄告狀,這次也是他突然大聲吼我才讓別人發現我們在說話的。”

  至於自己也去告了狀這種事,李元嬰當然不會和柳寶林說。他認為自己告狀是占理的,《禮記》里說得清清楚楚,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所以,李泰告他狀,他怎麼能不告回去!

  柳寶林知道李二陛下對自家兒子頗為寬縱,一整天下來也確實沒人過來問罪,懸著的心才放回原處。她說道:“外頭的事我不懂,我只想你每天高高興興地出去,也高高興興地回來,千萬別磕著碰著,也千萬別與人結怨。”

  李元嬰連聲答應。從小到大他就沒遇到多少敢讓他不高興的人,誰敢讓他不快活,他就讓對方更不快活!不帶怕的!

  見柳寶林面上仍有憂色,李元嬰便把自己和李二陛下兄弟倆聊的育兒養老話題扒拉出來和柳寶林說了,告訴柳寶林兒子他是不會寵著的。

  將來,他要學李二陛下那樣早早開始培養兒子來接班,兒子一長大,立刻把苦事累事全扔給兒子辦,自己帶著娘和王妃到處玩耍。

  當然,要是有女兒的話,他肯定也帶著一塊去玩!

  那日子啊,想想就覺得要多美有多美!

  柳寶林聽完李元嬰的話,果然不擔心兒子了,她開始擔心自己可憐的孫子。

  要不,等孫子出生了,自己多疼著點?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兒子,這些雜事將來就交給你了!

  未來崽子:?????

  小王爺:不要怪我,我和你們二伯父學的!

  李二陛下:?????

  註:禮尚往來一句,就是出自《禮記》

  第49章

  李元嬰在朝堂上冒了個頭,接下來一個多月都老安靜了,主要是孫思邈在太醫院待不住,總想出去雲遊四方。

  李元嬰怕李二陛下和兕子身體穩不住,自是不肯放孫思邈走,便在圖書館旁又盤下個臨湖的宅院,後頭當藥庫,前頭當醫館,給孫思邈每天開館診病過把癮,順便把《千金方》和李元嬰所要的“醫學教材”編好。

  李元嬰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學,偏又有系統幫他歸納總結、供他實踐練習,胡亂學著竟也頗有成效。可聽孫思邈說,他前頭收的徒弟無一不是從小學起,扎紮實實地熬個十年八年才堪堪能看些小病,再要治些疑難雜病就只能多積攢經驗、多見識些病例了。總之,你沒學個十來年是不可能出師的,出師了也沒人干找你看病。

  別家的事孫思邈管不著,自己收的徒弟孫思邈當然要管,這可是人命關天的事。若是李元嬰要用他編的醫書,照著他的規矩來學怕是也不可能學個幾年就學通!

  李元嬰對此沒意見,反正,又不用他去學,好好挑挑總有學醫的好苗子。

  得到了李元嬰的保證,孫思邈便安心在圖書館旁的醫館住了下來,醫館每天對外開放半天、接診病人,剩下半天用來和慕名而來的各方醫者切磋醫技、交流心得,到晚上閉館了,孫思邈才靜下心來編醫書。

  李元嬰還是怕他走,又借圖書館的便利張貼布告,叫往來的讀書人若是在別處遇上醫者務必要讓他過來交流交流,還把孫思邈狂吹一通,說什麼神醫下凡、藥王現世,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帶著你的藥箱帶上你的醫案,來找我們孫老神醫談醫論藥吧!藥材認不准,孫老神醫幫你認;方子拿不準,孫老神醫幫你增減,只要你來了,總能學到點本領!

  李元嬰一個多月下來就在忙活這事。

  開業雖才不到三個月,圖書館的名聲卻已打得極其響亮,天南海北來的讀書人大多要往著地方走一趟,簡直跟跟朝聖似的。讀書人往來多了,消息也逐漸傳開去!

  聽說孫思邈準備編醫書,每日都騰出半天來與人談論醫術,各地的游醫自然雲集而至,便是自家開著醫館走不開的,也遣個把學徒過來湊個熱鬧,盼著他們能學個一兩手回去。

  這家剛開業不久的醫館很快熱鬧起來,往來的人瞧著比隔壁圖書館還多。

  到五月初,有人來圖書館送了個信,說是南邊的船過來了,送來了今春的新茶。聽說是小王爺想要,那邊已勻出了最好的明前茶準備獻給小王爺,不知小王爺什麼時候得空與他們見上一見。

  李元嬰乍一聽這消息還有些愣神,想了一會才想起這是他叮囑挽翠樓的蘇七娘辦的。他也就去了北里一回,回來叫李二陛下訓了半天,抄了老久的《詩經》,回頭便把這事給忘了。

  沒想到人蘇七娘沒忘,那蘇二娘的義兄也積極得很。想想也說得通,北邊愛喝茶的人不多,偏長安城又匯聚了整個大唐最有錢也最捨得花錢的一批人,蘇二娘這位義兄是做茶生意的,打不開這個大市場可不就急得抓耳撓腮?

  挽翠樓雖是個能銷茶的地方,可去挽翠樓的有多少是去喝茶的?便是喝了,也不會覺得這茶能登大雅之堂,要不,怎麼達官貴人們都不喝,只有你這煙花之地喝?難得有個不是去尋歡作樂,而是獨獨對茶感興趣的人,那蘇二娘的義兄自是迫不及待想靠上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