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早上李元嬰還玩得挺高興,看到這麼一批步履蹣跚地加入到隊伍之中的人後他心裡莫名有些難受,變得沉默了許多。

  孫思邈以為他嫌這些農夫農夫和乞兒流民身上髒,也不覺有什麼,只道這孩子到底是金玉堆里長大的,受不了這種髒也正常,便說:“你看了這麼多人也累了,到一旁歇著,讓我來吧。”

  李元嬰要想事情,這些人又都是真正需要義診的,就沒爭著上,只叫董小乙給藥堂遞了錢,讓藥堂免費給付不起藥錢的人抓藥。

  隊伍裡頭還有幾個年紀和李元嬰相仿的小乞兒,都才十歲左右,蓬頭垢面,連是男孩女孩都看不出來,他們赤著足、散著發,身體瘦弱,渾身髒兮兮。

  李元嬰想了想,叫董小乙出去買了幾身衣服鞋襪,不用太好,普普通通就行,再買些熱乎的吃食供他們墊肚子,要不然買了藥一會還是會生病。

  至於更多的,李元嬰還沒想好,畢竟他可以讓所有人吃頓好的,卻不能天天給他們吃飽穿暖。

  李元嬰把事情安排下去,才坐回孫思邈身邊,看著伸到孫思邈面前的一隻只髒黑而瘦弱的手。

  許多人病其實都不是大病,只是拖太久了,反而把身體拖到虛弱不堪,若不是朝廷還在各處寺廟周圍設了“悲田”,偶爾可供他們吃頓飽飯,救治一下垂危之人,怕是有很多人要熬不過上個冬天。

  到快輪到那幾個乞兒看病時,董小乙也按照目測的大小把衣裳鞋襪買了回來。

  雖看不出幾個乞兒是男是女,但百姓所穿的衣裳大多大同小異,沒太多的男女之分,董小乙買了最尋常最耐穿的那種,按著李元嬰的意思送去給幾個乞兒。

  那幾個乞兒先是一愣,而後順著董小乙的指示上前向李元嬰連磕好幾個響頭。

  宮中其實不興磕頭,這是最重的禮儀了,李元嬰平時連李二陛下都不會拜!見幾個乞兒上來伏地便拜,頭還磕實了,聲音老響老響,李元嬰感覺簡直是磕在自己的心臟上一樣,叫他胸口有點悶又有點疼。

  李元嬰不太理解這種感受,只能先起身親自把幾個乞兒扶了起來。

  他向來是能說會道的,到這時候也只能幹巴巴地說:“你們的病會好的,病好了,日子也會好起來。”

  幾個乞兒齊齊向李元嬰道謝。

  李元嬰說完頓了頓,拉他們坐下,叫他們伸出手來一一給他們把脈,一一給他們問診。

  等孫思邈那邊看完前一個病患,李元嬰才把幾個乞兒的情況告訴孫思邈,他們的病其實也不嚴重,就是其中一個風寒纏身太久,咳得厲害,身體還在發燙,得趕緊把這熱退下去才行。

  孫思邈見李元嬰如此行事便知他方才並不是嫌棄這些人,而是在想應對之法。他心中對李元嬰更加喜歡,和顏悅色地幫幾個乞兒覆核了病情,把方子增減一番分別給了他們。

  李元嬰見他們肯定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更別說找地方煎藥,索性叫董小乙跟藥堂商量著直接幫他們把藥煎好服下再走。

  都是春天生的病,每個人的情況差不太遠,李元嬰也沒繼續守在孫思邈身邊,而是上前與幾個乞兒攀談,問他們怎麼孤零零地在外頭遊蕩。

  最年長的乞兒竟是個女孩子,照她自己說其實已有十一歲了,只是因為吃不飽所以瞧著顯小,比李元嬰還矮了一個頭。

  她告訴李元嬰前幾年家鄉遇到大旱,大家都吃不起飯了,只能把家裡還不能幫襯著幹活的女孩子帶去外面扔掉。

  這次病得最重的是她的妹妹,她們兩個人都是被扔到外頭不認得回家的路,也不會做別的事,這些年一直在外面乞食為生。

  其他乞兒的遭遇也差不多,有的是被家裡扔掉的,有的是家裡人都不在了,她看他們年紀小,什麼都不懂,沒人管會餓死在路邊,所以都帶上一起乞討,不想這次妹妹染了風寒,大家也都病了。

  大夫都嫌棄她們又髒又沒錢連進都不許她們進,眼看妹妹越病越重,這幾日她天天抱著妹妹哭,都快絕望了,今日一聽孫老神醫來縣裡義診便輪流背著妹妹趕來。

  李元嬰聽她們說完,叫董小乙換了串銅錢遞給為首的女孩兒,說道:“等你們和你妹妹病好了,去長安城外一處叫葵園的田莊找人,就說是滕王讓去的,他們會給你們安排些活干,你們肯幹活,就有你們住的地方。”

  李元嬰與魏姝往來多了,也知曉外頭鮮少用他隨手拿來賞人的金豆子銀豆子,又讀過“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故事,沒多給錢,只給她們足夠去葵園的盤纏。

  驪山離長安並不是特別遠,即便這錢被搶了她們也是可以走到的,不至於因為揣著太多錢而招來災禍。

  幾個乞兒聽李元嬰給他們指了條活路,自是歡喜地落下淚來。

  他們不是不肯幹活,只是沒人教他們也沒人願意收留他們,這才只能到處乞討。他們牢牢地把李元嬰的話全記在心裡,又伏跪在地重重地給李元嬰磕了兩個頭。

  李元嬰再一次被他們磕得心裡發悶,暗暗決定以後都不許底下的人朝自己磕頭,磕頭一點都不好!

  這邊又是贈衣又是磕頭的,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紛紛朝李元嬰那邊張望。

  見人群有異動,隨行的侍衛立刻護在李元嬰左右,他們頗有威嚴的禁衛服飾和亮閃閃的佩劍讓所有人都心生畏懼,全嚇得收回了窺探的目光,繼續排隊等待孫老給自己診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