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元嬰剛才專心聽講,耗神不少,聞到飯香之後覺得餓極了,便跟著魏徵入座,自帶好菜在魏徵家蹭了頓飯。飯後天還沒黑,李元嬰又逮著魏徵問了好些個問題,才揣著自己帶來的《禮記》走了。

  李元嬰前腳剛走,魏徵就訓起自己孫女來。他兒子在外赴任,夫妻倆都是小年輕,帶著魏姝不方便,便將魏姝留在家中。偏他這孫女不愛女紅,獨愛書畫一道,她愛看書、愛習字也就罷了,還愛打扮成男孩兒到外面去。誰家的女兒會像她這麼野?

  魏姝乖乖挨訓,一句都不反駁,到魏徵罵夠了才繞到他身後替他捏肩。她還小,力道也小,給人捏肩本沒什麼用處,卻讓魏徵一下子沒了話。

  魏姝邊給自家祖父獻殷勤邊奇道:“這位殿下和傳言不太一樣。”她聽說宮裡有個混世小魔王,天不怕地不怕,什麼事都敢幹。誰要是惹著了他,一準沒好日子過!聽說他才四五歲時,做事就極其殘忍,曾經命人把一內侍埋在雪裡不許出來,差點讓那內侍丟了命!

  魏徵道:“沒什麼不一樣的。”雖然李元嬰有要改的跡象,可也掩蓋不了他以前是個混帳的事實。

  魏徵很喜歡李元嬰的轉變,卻也不會因此而放鬆警惕。他總感覺這事有點蹊蹺,那麼混帳的一個人怎麼會說變就變?

  李元嬰在回去的路上與外出打探消息的戴亭會合了,兩人一前一後地往回走,都沒說話。行至半途,李元嬰才一拍額頭,懊惱地發現自己居然忘記了假“請教”之名偷看《十漸不克終疏》的事兒。

  真是太不應該了,怎麼把這麼重要的事給忘了!

  好在魏徵每天都會在那裡,絕對不會跑掉,他的機會多得很。李元嬰打定了主意,抱著《禮記》溜達回自己的住處。

  阿史那結社夜襲行宮之後,九成宮的守衛森嚴了許多,李元嬰房門外也有人把守著。他打了個哈欠,在底下人的伺候下沐浴更衣,舒舒服服地睡下了。

  第二日,李二陛下與魏徵等人議事完畢,特地留魏徵問了李元嬰的事。聽魏徵說李元嬰對《禮記》頗感興趣,李二陛下令人把李元嬰自己照著典故編的那些小故事拿來給魏徵看看。

  魏徵是頭一個在他面前說李元嬰好話的人,所以李二陛下想問問魏徵對這些小故事的看法。

  大唐的天下姓李,若是藩王才華卓絕,能穩定一方,於李家皇室自是有利的!

  經歷過玄武門之變,太上皇和長孫皇后又先後逝去,李二陛下對待自己那些個弟弟寬容了許多,早早就給他們封了王。

  唯獨對李元嬰,李二陛下頗為猶豫。這小子說他笨吧,干起壞事來又比誰都精明;說他聰明吧,他又太過膽大妄為。最要緊的是,這小子是在他眼皮底下長大的,還曾經被長孫皇后撫育過大半年,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這個弟弟於他而言都是最特殊的。

  李二陛下原想著給他封個好地方、讓他舒舒坦坦過一輩子,可察覺到李元嬰可能有著過人的天資之後,李二陛下覺得這樣太浪費了。

  他希望天下之才都能為他所用,包括他的弟弟們!

  魏徵將李元嬰給兕子她們講的典故故事看完,心中也和李二陛下一樣驚訝。若這些典故故事當真是李元嬰自己擇選出來改編的,那李元嬰絕對是一塊難得的璞玉!

  李二陛下瞧見魏徵的神色,知曉他的看法也和自己相同,便吩咐道:“他若是再來向你請教,你只管好好教他!”

  魏徵領命退下。

  魏徵不曉得的是,李元嬰今天又逃課了,而且不是逃課來找他,而是去“偶遇”他孫女魏姝。

  李元嬰能通過萬界圖書館感應到魏徵那份《十漸不克終疏》所在之處,昨天魏徵是把它揣在身上的,今天魏徵卻沒揣著,按照方位來判斷,魏徵顯然是把它擱在家裡了。

  李元嬰是個閒不住的,心裡又惦記著任務獎勵,眼珠子轉了轉,很快生出另一計:魏徵不在家,他去與魏徵的孫女魏姝套套近乎,找個由頭跟魏姝一起去魏徵書房玩耍,自然有機會看到《十漸不克終疏》!

  李元嬰說干就干,叫李治給自己請了個病假,溜去魏徵住處外圍尋找魏姝的身影。

  不一會,李元嬰便在一棵樹下瞧見了魏姝。這女孩兒年紀那么小,不知怎地十分嗜書,正捧著一卷書坐在樹下看,不時還拿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

  李元嬰的認知里從來沒有“猶豫”和“害臊”這兩種玩意,他大咧咧地跑了過去,一屁股坐到另一根裸露在地表的樹根上,好奇地看向魏姝在地上塗畫的字跡。

  一看之下,李元嬰吃了一驚,魏姝的字寫得可真好啊,至少比他的字好看多了,雖還稚氣未脫,卻已有了幾分空靈飛動的神韻。

  李元嬰一點都不覺得自己的到來有多突兀,張口品評道:“你這字,有點像褚遂良的。”

  褚遂良是當朝名臣,字寫得特別好,現在被李二陛下欽點去寫起居注——簡單來說就是記錄李二陛下的一言一行,可以時刻追隨在側!

  李元嬰雖不學無術,卻也自幼受各方名師薰陶,別的可能比不上旁人,眼光絕對不會差。

  魏姝見李元嬰一眼便能認出她習的是誰的字,更覺李元嬰和傳言中那個混世小魔王大不相同。她抹平剛才寫的字,又在上頭另起一行,寫的是另一種字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