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元嬰奇道:“你莫不是也想爭一爭?”

  見李元嬰一副“你要想爭可得早點告訴我,我好離你遠點”的表情,李治正色道:“不管大哥、三哥,還是四哥他們,都比我要厲害得多!論長論賢都輪不到我頭上,我爭什麼?”

  李元嬰這才好好兒把晚膳吃完,與李治到禁苑中邊散步邊把話題拉回正題上。

  李元嬰還是覺得杜荷不適合城陽。

  城陽性格有點內向,又十分純善。

  可從杜荷今天的表現來看,一來他有著超出年齡的野心,想來是因為杜如晦早逝,自己撈不著好前程,心裡很不甘心;二來又衝動易怒,連在李二陛下面前都能尋機對房遺愛下狠手,絕不是那種能好好過日子的類型。

  這樣一個人,怎麼看都不是城陽的良配。

  李治知道李元嬰的分析很有道理,擰眉道:“父皇時常緬念萊國成公,怕是不會悔這樁婚事。”杜如晦死後被追封為萊國公,諡號“成公”,李治便稱他為萊國成公。

  李元嬰沒見過杜如晦,只聽說過杜如晦的一些事跡。他直搖頭:“爹是爹,兒子是兒子!你還是你父皇的兒子呢,能一樣嗎?你父皇可有十四個兒子!至於女兒,那就更多了,只比我上頭的姐姐少一點點而已。”

  這麼多兒女,李二陛下肯定是不能一一把關的,大多是看個家世就許了。別的李元嬰管不來,兕子她們他是管定了,不靠譜的堅決不讓嫁,管他姓杜還是姓房!

  說起來,今天鬥毆的兩伙人之中其實還有一個準駙馬:房遺愛。

  李二陛下對功臣的愛重體現在嫁公主上——

  襄城公主嫁了蕭瑀之子。

  長樂公主嫁了長孫無忌之子。

  豫章公主嫁了唐儉之子。

  巴陵公主嫁了柴紹之子。

  清河公主嫁了程知節之子。

  反正公主多,一家家嫁過去都綽綽有餘,李二陛下自然也選了兩個頗為寵愛的公主指婚給最為信重的“房杜”之子:指給杜家的是城陽,指給房家的則是高陽!

  這次最愛熱鬧的高陽沒過來九成宮,因為前段時間冷熱交替,她又貪涼喝了不少冰水,硬生生把自己折騰病了。

  李元嬰覺得高陽這駙馬也不太靠譜,不過高陽比城陽年紀要小一點,應該沒那麼快出嫁才是,先瞅瞅城陽這樁婚事怎麼解決再說。一回生,二回熟,這次能做成,下次肯定就駕輕就熟了!

  李治見李元嬰攪黃這樁婚事的決心很堅定,便問:“那你打算怎麼做?”

  李元嬰道:“暫時還沒想好,回頭我們再商量商量。”說實話,他對婚事這玩意還沒有太清晰的概念。不過今天李二陛下讓他抄《禮記》,倒讓他從中得了不少靈感。

  雖說這書的條條框框看著讓人頭皮發麻,但是這些條條框框也不是不能利用的。

  李元嬰和李治分別之後,回房間邊洗澡邊琢磨這事。想著想著,他便覺得天色還早,不能和平時一樣早早睡下。

  李元嬰叫人伺候自己穿好衣服,帶上戴亭去了藏書樓那邊。因著李二陛下來避暑,入夜後藏書樓仍是燈火通明,仿佛隨時等候李二陛下過來走一趟。

  這大大地方便了李元嬰,他讓戴亭在外頭候著,自己沿著一排排書架尋覓白天看過的那捲《禮記》。

  就在李元嬰循著記憶看見躺在書架一隅的《禮記》時,意外地看見個十四五歲的少女拿著卷書倚在那裡細讀。少女只給李元嬰瞧見張側臉,只見她眉如遠山、鼻樑挺翹,怎麼看都是個美人胚子。

  李元嬰才九歲,沒到對女子好奇的年齡,自然也不大有欣賞美人的閒心。他大咧咧地走過去,尋到《禮記》拿起來準備走人。

  李元嬰的腳步聲驚動了少女,她轉過頭往李元嬰望來,一雙明眸里滿是好奇。

  少女打量著李元嬰的衣著,發現他應當是皇室中人,再看看年齡與相貌,心中已推測出李元嬰的身份。她含笑問好:“殿下這麼晚來找書看嗎?”

  李元嬰見少女仿佛洞悉了自己的身份,仰起頭看了看她,發現應當是宮中的低品妃嬪,於是(在他自己看來)很有禮貌地“嗯”了一聲,抱著那捲《禮記》轉身走了。

  回去的路上,剛才一直遠遠等在一邊的戴亭開了口:“那是陛下的武才人,父親是武士彠,早年曾與太上皇相交。”

  武士彠因為曾與太上皇、齊王有交情,玄武門之變後並未得到李二陛下的重用,前兩年他特意將聰慧美麗的女兒送了進宮,想走走後宮路線。

  可惜差不多時間進宮的還有個徐才人,這徐才人頗有長孫皇后的影子,具體體現在她敢於直言勸諫李二陛下。

  所以,徐才人今年已經晉封為婕妤,比停滯在才人上的武才人更得聖寵。

  這恐怕就是武才人一個人躲在藏書樓看書的原因。

  李元嬰習慣了戴亭的博聞強記,聽他把這些事細細道來也不奇怪。他雖對後宮之事沒甚興趣,但也不阻止戴亭留心這些事情,畢竟要攪黃城陽的婚事說不得還得借借後宮之力。

  李元嬰頷首表示自己知道了,抱著《禮記》回去挑燈夜讀。

  等李元嬰連夜把《禮記》讀完,整卷《禮記》也出現在了萬界圖書館裡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