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也正是因為這句質問,祖母一時心急,慌忙地想要向他解釋,卻再也沒給他後悔的機會。
韓初禮不想知道當初的韓初非是怎麼想的,也不想知道韓初非在得知自己有個親生弟弟有多興奮,更不想知道當初韓初非在找到他時是怎麼想的。
他只知道,如果不是因為韓初非,他不可能以那種態度質問祖母,讓她一時情急去追他而摔倒在地,瞬間沒了生機,連搶救的機會都沒給他。
她那麼好的一個人,不應該以這種方式死去。韓初禮心想。
在韓初禮的想像中,她這種好人,就算在壽命到達終點時,也該是躺在床上安祥地睡著。
而非如今這樣,因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而狼狽死去。
為此,韓初禮怨恨到了極點。怨恨他自己聽風即是雨,也怨恨,那個告訴他“事實”的韓初非。
儘管,那是他的親生兄長。
儘管,可能根本原因不在他。
儘管,他知道,其實,一切的源頭還是在他自己身上。
所以,他願意用自己的一生去贖罪,願意用餘生去做個她期待的好人,願意做盡善事,為那個已然逝去的她積福。
可是,他永遠不會原諒自己,更不會,說什麼理智,說什麼不埋怨他。
對於韓初非,他終究還是想說一句,他恨他,甚至恨他們一家人,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一家人。
第22章 第八鏟土 初非
曾經的韓初非很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像胡超胡熊那樣的兄弟,可是,後來他發現他其實也有,只不過,他卻寧願自己從來不知道這件事。
因為,這樣的話,至少,他們還是能在偶爾碰到時會友好地打個招呼的陌生人,而非現在這樣,被自己親弟弟視為仇敵。
韓初非從來都以為他生活在一個不是那么正常的家庭,很小的時候,他家隔壁還住著一對每天跟在他們小姑姑後面的雙胞胎,以及,明顯可憐愛著他們的父母。
韓初非從來沒有在家中感受到過什麼叫做親情,以及,什麼叫做來自父母的愛。
因為他沒有母親,只有父親,只有一個等同陌生人,除了給他提供食物和住宿的地方,半點感情都稀於給他。
韓初非一度覺得他父親可能是個機械,冷漠無情,似乎什麼都不上心。
因此,小韓初非更渴望自己能有一個陪伴自己的兄弟姐妹,這樣,他也許就不會那麼孤獨了。
後來,在韓初非九歲的時候,他知道了一件事。
原來,他並不只有父親,他還有一個已經去世的母親,和爺爺奶奶。
直到這時他才知道,原來當初母親一生下他們就因為意外死去,連帶著他的弟弟也不見了蹤影。
他的父親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選擇一個人帶著他去了外面,直到最近才願意回來。
韓初非不大懂兩者有什麼聯繫,因此他對於他們的話半信半疑。畢竟,在韓初非看來,他父親根本就不像是個會因為妻子死亡就一蹶不振的人。
開玩笑吧,他那個人會懂得什麼是傷心?
不過,他卻因為知道自己有個弟弟,有個和胡超胡熊他們那樣的,同胎所生的弟弟而開心不已。
爺爺奶奶說,當初是他們的錯,沒能攔住賭氣的兒媳,也沒能及時勸住自家兒子他的父親,以至於他母親梁堇思帶著小兒子就徑直離開,然後,卻是天人永隔。
梁堇思去世,而他弟弟,韓初禮也不知所蹤。
於是韓初非就生起了找回弟弟的念頭,這也是他後來後悔一生的根源所在。
後來的韓初非一直在想,如果當時他不那麼衝動,如果當時的他能仔細判斷,看清事實,那麼,一切會不會不一樣?
可惜現實從來不給人留後悔的餘地。
一念之差,便是一生。
很幸運的,韓初非按照他爺爺奶奶所說,在當初母親賭氣出走的路上開始追尋韓初禮的痕跡時,他只用幾個月的時間,就找到了自家弟弟。
彼時,他十四歲,正是衝動且中二的年紀。
正如他衝動的一個人背著小行囊,連告訴家人都不曾就一個人跑去找自己弟弟一樣,在找到弟弟以後,韓初非又衝動地不弄清楚事實,就按照自己的想像給弟弟描述了一下他腦補的故事。
前者,是因為他不相信自己的家人,總覺得他們對自己欺騙眾多。
雖然,事實證明這是真的。
後者,則完完全全給了他一個教訓,讓僅十四歲的韓初非驟然成長起來。
因為事實告訴他,人不能亂說話,世界也不會按照你的想像來運轉。
說來韓初非用了幾個月時間就能找到他家人們耗時許久都未能找到的孩子,說起來是挺詭異的,不過韓初非卻沒多想,只以為那是他們兄弟之間特有的心靈感應。
就像胡超和胡熊,他們兩個雙生子之間總有一種韓初非想像不到原因,卻能清楚地看出來的默契。
因此韓初非根本沒想到,也許當初他家人告訴他的全是胡說八道,也沒想到為什麼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找個人那麼容易,更沒想到,他的家人根本就是知道韓初禮的存在。
然而,只不過是他們父親不認他罷了。
多可笑,他滿心想著自己找到了弟弟,卻沒想到家人們早就不把韓初禮當回事兒。抑或者是說,那個人,他冷酷又冷血的父親,在那個女人抱走韓初禮的那一刻,他就不再認為韓初禮他的孩子。
所以他怎可能為一個不是自己的孩子費心?
而他的爺爺奶奶,那對老人更是對自己的獨子惟命是從,關係扭曲得根本不像是個正常家庭。
可惜的是,當時的他尚不知道這個現實,便開始了陰謀論。
他想,既然自己那麼容易都能找到自己的弟弟(儘管是因為自己和弟弟有心靈感應),那麼家人們找起弟弟來應該也不是那麼困難吧?
所以,是收養弟弟的那個寡婦把弟弟藏得太深?
當然,韓初非事先是探查過情況的,也得知那個寡婦死了丈夫,沒了兒子和兒媳,只留下一個親孫子和她相依為命。
韓初非當時就想呵呵她一臉,親孫子?我怎麼不記得我有你這麼個奶奶?
瞬間被這一事實點爆的韓初非完全忽略掉周圍人對她的好評,頓時覺得這個老寡婦不是什麼好人,又虛偽又噁心,絕對是想偷偷霸占他弟弟。他甚至開始陰謀論,懷疑當初他們母親的死是不是跟這個老太婆有關。
然後,他就找上了韓初禮,告訴他,他是自己的弟弟,那個老太婆是騙你的,你根本就不是她孫子。
而且,別人都說根本沒見過她的什麼丈夫兒女,可能她根本就沒有,所以她才會把你偷來當成自己的孫子養。
更可能,當初我們母親的死亡就是她造成的。
雖然當時韓初非並沒有說得那麼直接,語氣上可能要委婉些,可是,並不耽誤韓初禮理解他的意思。
畢竟,雙生子之間有些默契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與此同時,這個默契,也代表著,雖然生活的環境不一樣,韓初禮卻也跟韓初非一樣,處於中二的年紀。
韓初禮不想知道當初的韓初非是怎麼想的,也不想知道韓初非在得知自己有個親生弟弟有多興奮,更不想知道當初韓初非在找到他時是怎麼想的。
他只知道,如果不是因為韓初非,他不可能以那種態度質問祖母,讓她一時情急去追他而摔倒在地,瞬間沒了生機,連搶救的機會都沒給他。
她那麼好的一個人,不應該以這種方式死去。韓初禮心想。
在韓初禮的想像中,她這種好人,就算在壽命到達終點時,也該是躺在床上安祥地睡著。
而非如今這樣,因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而狼狽死去。
為此,韓初禮怨恨到了極點。怨恨他自己聽風即是雨,也怨恨,那個告訴他“事實”的韓初非。
儘管,那是他的親生兄長。
儘管,可能根本原因不在他。
儘管,他知道,其實,一切的源頭還是在他自己身上。
所以,他願意用自己的一生去贖罪,願意用餘生去做個她期待的好人,願意做盡善事,為那個已然逝去的她積福。
可是,他永遠不會原諒自己,更不會,說什麼理智,說什麼不埋怨他。
對於韓初非,他終究還是想說一句,他恨他,甚至恨他們一家人,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一家人。
第22章 第八鏟土 初非
曾經的韓初非很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像胡超胡熊那樣的兄弟,可是,後來他發現他其實也有,只不過,他卻寧願自己從來不知道這件事。
因為,這樣的話,至少,他們還是能在偶爾碰到時會友好地打個招呼的陌生人,而非現在這樣,被自己親弟弟視為仇敵。
韓初非從來都以為他生活在一個不是那么正常的家庭,很小的時候,他家隔壁還住著一對每天跟在他們小姑姑後面的雙胞胎,以及,明顯可憐愛著他們的父母。
韓初非從來沒有在家中感受到過什麼叫做親情,以及,什麼叫做來自父母的愛。
因為他沒有母親,只有父親,只有一個等同陌生人,除了給他提供食物和住宿的地方,半點感情都稀於給他。
韓初非一度覺得他父親可能是個機械,冷漠無情,似乎什麼都不上心。
因此,小韓初非更渴望自己能有一個陪伴自己的兄弟姐妹,這樣,他也許就不會那麼孤獨了。
後來,在韓初非九歲的時候,他知道了一件事。
原來,他並不只有父親,他還有一個已經去世的母親,和爺爺奶奶。
直到這時他才知道,原來當初母親一生下他們就因為意外死去,連帶著他的弟弟也不見了蹤影。
他的父親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選擇一個人帶著他去了外面,直到最近才願意回來。
韓初非不大懂兩者有什麼聯繫,因此他對於他們的話半信半疑。畢竟,在韓初非看來,他父親根本就不像是個會因為妻子死亡就一蹶不振的人。
開玩笑吧,他那個人會懂得什麼是傷心?
不過,他卻因為知道自己有個弟弟,有個和胡超胡熊他們那樣的,同胎所生的弟弟而開心不已。
爺爺奶奶說,當初是他們的錯,沒能攔住賭氣的兒媳,也沒能及時勸住自家兒子他的父親,以至於他母親梁堇思帶著小兒子就徑直離開,然後,卻是天人永隔。
梁堇思去世,而他弟弟,韓初禮也不知所蹤。
於是韓初非就生起了找回弟弟的念頭,這也是他後來後悔一生的根源所在。
後來的韓初非一直在想,如果當時他不那麼衝動,如果當時的他能仔細判斷,看清事實,那麼,一切會不會不一樣?
可惜現實從來不給人留後悔的餘地。
一念之差,便是一生。
很幸運的,韓初非按照他爺爺奶奶所說,在當初母親賭氣出走的路上開始追尋韓初禮的痕跡時,他只用幾個月的時間,就找到了自家弟弟。
彼時,他十四歲,正是衝動且中二的年紀。
正如他衝動的一個人背著小行囊,連告訴家人都不曾就一個人跑去找自己弟弟一樣,在找到弟弟以後,韓初非又衝動地不弄清楚事實,就按照自己的想像給弟弟描述了一下他腦補的故事。
前者,是因為他不相信自己的家人,總覺得他們對自己欺騙眾多。
雖然,事實證明這是真的。
後者,則完完全全給了他一個教訓,讓僅十四歲的韓初非驟然成長起來。
因為事實告訴他,人不能亂說話,世界也不會按照你的想像來運轉。
說來韓初非用了幾個月時間就能找到他家人們耗時許久都未能找到的孩子,說起來是挺詭異的,不過韓初非卻沒多想,只以為那是他們兄弟之間特有的心靈感應。
就像胡超和胡熊,他們兩個雙生子之間總有一種韓初非想像不到原因,卻能清楚地看出來的默契。
因此韓初非根本沒想到,也許當初他家人告訴他的全是胡說八道,也沒想到為什麼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找個人那麼容易,更沒想到,他的家人根本就是知道韓初禮的存在。
然而,只不過是他們父親不認他罷了。
多可笑,他滿心想著自己找到了弟弟,卻沒想到家人們早就不把韓初禮當回事兒。抑或者是說,那個人,他冷酷又冷血的父親,在那個女人抱走韓初禮的那一刻,他就不再認為韓初禮他的孩子。
所以他怎可能為一個不是自己的孩子費心?
而他的爺爺奶奶,那對老人更是對自己的獨子惟命是從,關係扭曲得根本不像是個正常家庭。
可惜的是,當時的他尚不知道這個現實,便開始了陰謀論。
他想,既然自己那麼容易都能找到自己的弟弟(儘管是因為自己和弟弟有心靈感應),那麼家人們找起弟弟來應該也不是那麼困難吧?
所以,是收養弟弟的那個寡婦把弟弟藏得太深?
當然,韓初非事先是探查過情況的,也得知那個寡婦死了丈夫,沒了兒子和兒媳,只留下一個親孫子和她相依為命。
韓初非當時就想呵呵她一臉,親孫子?我怎麼不記得我有你這麼個奶奶?
瞬間被這一事實點爆的韓初非完全忽略掉周圍人對她的好評,頓時覺得這個老寡婦不是什麼好人,又虛偽又噁心,絕對是想偷偷霸占他弟弟。他甚至開始陰謀論,懷疑當初他們母親的死是不是跟這個老太婆有關。
然後,他就找上了韓初禮,告訴他,他是自己的弟弟,那個老太婆是騙你的,你根本就不是她孫子。
而且,別人都說根本沒見過她的什麼丈夫兒女,可能她根本就沒有,所以她才會把你偷來當成自己的孫子養。
更可能,當初我們母親的死亡就是她造成的。
雖然當時韓初非並沒有說得那麼直接,語氣上可能要委婉些,可是,並不耽誤韓初禮理解他的意思。
畢竟,雙生子之間有些默契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與此同時,這個默契,也代表著,雖然生活的環境不一樣,韓初禮卻也跟韓初非一樣,處於中二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