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正要當面詢問鄭和,卻被烈火煽起的股旋風噗嗤一聲刮進了大西洋,連掙扎都沒來得及掙扎一下,便被一個漩渦吞沒了。

  三寶太監的最後一支艦隊,就這樣終結了。

  二十、中國

  在那場海難中逃生的,僅有一名葡萄牙藉水手。

  他名叫達·伽馬,時年十七歲。

  他被炸飛起來,拋入水中。海洋被大流產一般的鮮血染得紅亮而透徹,人置身其中,就像是嬰孩在子宮中嬉水。達·伽馬在這好玩的赤潮中像海蜥一樣奮力游泳,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終於被一艘路過的商船救起。這時他已經完全昏了頭,害上嚴重的遺忘症,逢人便說,他遭遇了一群頭纏紅布的黑眼睛黃皮膚海盜的襲擊。

  但此後總有一種東西在他的頭腦中嗡嗡作響,召喚著他東方之旅的夢想。

  在反覆不盡的夢寐中,他遇到一個自稱為鄭和的中國太監,著急地要與他續簽勤王的契約。

  西曆一四九七年即明弘治十年,達·伽馬的船隊繞過了好望角。

  這正是當年鄭和艦隊的來路。

  之後他又繼續東去,不舍晝夜,於次年抵達了印度。此時,距鄭和離開人世已有六十四年了。達·伽馬沒有找到鄭和。他最終未能續約。

  葡萄牙人在澳門建立起據點,是一五五三年即明嘉靖三十二年的事情。

  這是西方世界第一支抵達中國的艦隊。

  懷特人由此開啟了新的歷史。

  後記

  正宗的海

  2002年,在見到那片奇異的海之前,我幾乎放棄了這本書。我大概在1998年左右開始寫它,當時僅是一些片斷的故事。那時只是逞強,試圖去窺察一種更宏大而自己無法把握的東西。我是在長江邊長大的。第一次見到大海已經是1992年的事了。我對海洋的感覺,更多的只是恐懼。

  實際上,寫了《深淵》便寫不下去了。但是,有朋友看了後,認為應該繼續寫下去。於是又繼續。其實心中很反對。就是這樣矛盾的人,對勉強的事情又努力去做。至於海洋到底是什麼呢?說不出一個所以然。那時大概是2000年。

  斷斷續續寫到了2001年,寫了大約20多萬字,試著把一些章節(其實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小故事)寄給《科幻世界》,都陸續發表了,包括《深淵》、《海下的山巒》、《水棲人》、《紅色海洋》、《天下之水》,其中,《深淵》獲得了銀河獎,《天下之水》獲得了銀河獎讀者提名獎。

  那時,才想到用《紅色海洋》給這些故事做—個整體的書名。但很快,我就不知為什麼忽然提不起勁了,沒有興趣了,也不想再完善它,把它放到了一邊。

  但是,在2002年,在一個偶然而又好像是必然的機會裡,我在旅行途中,見到了一片新的大海。朋友說:“這就是正宗的海。”我深以力然。平生第一次,心裡產生了真正要去了解一個大海的強烈衝動。

  尤其是,它浸透在每一朵浪花中的悲觀。不知道明天會怎樣。那種時時面對死亡、無法挽救自己、沉入深淵底部一般的深切哀慟。總之,是一種心心相印的東西。

  那時,我一個人坐在海邊,久久地看這樣的海,想著餘下的人生該怎麼辦的問題。總之,那段時間裡,這突如其來的海便莫名其妙地吞噬了我。說吞噬一點也不為過,雖然那海自己也許並不覺得。

  沒有想到,海洋也會帶來這樣的喜悅與痛苦。曾經滄海難為水,到了這個時候,才知道是比寫作更不輕鬆的一件事情,也對什麼是科幻以及科幻應該怎麼寫,有了新的認識。兒年來一直流浪於心外的《紅色海洋》,至此才仿佛有了歸宿。

  我其實也算是與海有緣了。

  第一次見到海是在越南。後來又經歷過不少的海,都遊戲而過,都無所謂。甚至,還在珠峰腳下採集到了來自遠古深海的貝類化石,也不過如此。但這一次卻被巨大的漩渦吸到了底。

  但為什麼是這一片海呢?

  與正宗的海接近了那麼一剎那,又分開了。海成為了記憶。

  到了2003年,才重新回過頭來思考《紅色海洋》與我的緣分,閒下來時,便作一些修改和補充。《紅色海洋》慢慢長成了一頭記憶的反芻動物,卻永遠找尋不到它應該具備的本真了。這是遺憾終身的事情。

  如果現茌從頭冉寫一遍《紅色海洋》,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吧?

  但誰能給我一台時間機器呢?

  2003年夏天,來自北方的海潮把我推至了東海之濱的上海。在這裡,承蒙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的好意,《紅色海洋》如今得以出版。

  這便是宿命吧?

  韓松

  2004年8月10日

  附錄

  韓松/百科名片

  1、人物履歷

  韓松出生於重慶。1984~1991年就讀於武漢大學英文系、新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及法學碩士學位。1991年,他以優異的考試成績進入新華社,歷任記者、《瞭望東方周刊》雜誌副總編、執行總編,對外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等職。在此期間,他撰寫了大量報導中國文化和社會動態的新聞和專訪,還參加過中國第一次神農架野人考察。和有關克隆技術進展的報告文學《人造人》。

  2、獲獎及貢獻

  韓松的作品極富文學情趣,結構精巧,內蘊深遠,可謂獨樹一幟。1988年、1990年獲中國科幻銀河獎,1991年獲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1995年獲中國科幻文藝獎。其大部分短篇收錄在《宇宙墓碑》中。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說集《宇宙墓碑》、長篇小說《2066之西行漫記》、《讓我們一起尋找外星人》、《紅色海洋》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