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士奇徒兒:
我,青虛道人,終南山全真教前任掌門。
貧道雲遊途經山東蓬萊cháo水鄉,落榻易山施主宅,見徒兒八字全陰,命犯孤鸞,陰間桃花,水上出牆,天沖地克遇三刑,三十歲必定夭折。遂為徒兒更名易士奇,並許以師徒之名,若有緣,徒兒必定於而立之年登終南山。
東晉葛洪曾於咸和初年隱廣東羅浮山煉丹,卒於東晉興寧元年,舉屍入棺,輕如蟬蛻,世以為屍解仙去。徒鄭隱竟然藏匿葛洪屍蛻,不知所蹤。三十年後,西南突然崛起拜屍教,席捲雲貴及寮國、交趾等地,其教主即是鄭隱。之後忽然於一夜之間銷聲匿跡,以後歷朝均有史官調查其事,均不得要領。
為師雲遊四海,偶然之中發現了失蹤1600年的拜屍教蹤跡,寫下此信後,即刻下山一路追查。
若有朝一日徒兒得見此函,當於重陽宮中修習全真派武學三年。三年後,衰運已除,便可在全國當時銷量最多的那份報紙上連續刊登一則下面的尋人啟事,直到有人聯繫你為止。
尋人啟事:尋失散於山東蓬萊cháo水鄉多年的徐清師父,聯繫人易士奇,電話xxxxxxx。
徐清即為師道號青虛是也。
此信中所談之事絕不可向任何人提起,包括全真派門中之人,切記!看完毀掉此信。
師父青虛親筆。
易士奇看罷密函,沒有作聲,長吸了一口氣,默默地掏出打火機點燃了信紙,最後用鞋底碾碎了紙灰。
“信上說啥?”岩黑問。
“易大哥,你怎麼啦?”小華關切的問。
“可能我們要在重陽宮住上一段日子了。”易士奇說道,心下尋思該怎樣向大學解釋,弄不好被解聘的可能性很大。
重陽宮正殿。易士奇與小華從容走進了殿門,來到了掌門白雲道長座前。
易士奇遞上那封寫有白雲道長名字的信封,說道:“這是青虛師父給您的信。”
白雲道長詫異的撕開了信封,看了裡面的信,半晌沉思不語。易士奇也默默地看著他,殿上鴉雀無聲。
白雲道長抬頭看著易士奇,慢慢說道:“易師弟,從今後,你我就是同門師兄弟,青虛師叔留你在山上修習全真派武學三年,以師弟的天資穎悟,希望到時有所小成。重陽宮後有當年青虛師叔所住的一所單獨院落,他要你在那兒住滿三年,院子關了十年,一直無人打掃。”
“沒關係,我們自己收拾收拾即可。”易士奇道。
“那好,我這就帶你們去。”白雲道長起身帶著他倆出殿門繞過上善池同說經台,來到小山後面的一處院落。
院落不大,三間房,東面易士奇住,西屋是原先的客房,正好由小華住,中間堂屋有火灶,鍋碗瓢盆一應俱全。
“遵師叔信中吩咐,我會安排本教中高手輔導易師弟的功課,至於飲食,可去重陽宮食堂就餐。有一點須明示師弟,請過來一邊說話。”白雲拉易士奇來到院子裡。
“本派出家之人戒yín欲……”白雲說道。
“掌門師兄放心,我知道了。對了,白石師兄為何可以結婚成家?”易士奇問。
“正因為如此,觸犯了教規,被逐出了山門。”白雲鄭重說道。
東方地平線紅彤彤一片,新的一天開始了。
將來我也被逐出山門不就行了,易士奇想。
“我也這樣想。”岩黑打著哈欠說。
小華簡單的收拾了下房子,發現原來青虛的生活過於簡樸,她對易士奇說需要下山買些生活日用品,於是易士奇喊住一個小道士,請他稟明一下掌門,他先下山買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
深秋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華也感到精神放鬆多了,既然易大哥說要做好長期居住的打算,自己自然要照顧好他了。以前哥哥去沿海念大學,小華就是一個人做飯吃,每當哥哥假期回家時,都誇她做的菜好吃呢。
終南山下有一個集市,肉菜應有盡有,熙熙攘攘的十分熱鬧,他倆先找了家麵店,每人來了一碗羊肉泡饃,這也是陝西地區有名的小吃。
終南山全真教近些年在江湖上名聲鵲起,重陽宮香火鼎盛,各地慕名前來的道士和香客絡繹不絕。
集市上來來往往的各色人里,就有遠道而來一身風塵的道士和道姑,善男信女們手持高香,一夥伙的結伴上山。
易士奇和小華坐在店中,用手往碗裡掰著面饃。
就在這時,一個身材高大穿紅衣戴黃帽的喇嘛走進店來,喊服務員要碗羊肉泡饃。
“和尚也吃羊肉嗎?”小華望著坐在相鄰桌子旁的紅衣喇嘛問易士奇。
“喇嘛是來自青海西藏那邊,高原氣候惡劣,若不吃些肉類與脂肪是很難抵禦寒冷的,因此藏傳佛教並不禁止食肉。”易士奇解釋道。
易士奇看著那喇嘛,約莫四十左右歲的年齡,膚色黝黑,那是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的,雙手大而粗糙,他也在向碗裡掰面饃,那碗……,吸引了易士奇的目光。
“嘎巴拉。”他脫口而出。
咦,那紅衣喇嘛詫異的望著易士奇:“施主認得此碗?”他的普通話頗為生硬。
易士奇自覺失言,只得開口說道:“大師這碗可是嘎巴拉?”
“正是嘎巴拉碗,它是納木錯一個難產而死的婦女頭骨做的。”喇嘛說道。
“啊!”小華聞言吃了一驚。
“不是只有得大成就的上師頭骨才可以制嘎巴拉碗嗎?”易士奇問道,他想起了那死去的上海姑娘陳圓的話來。
“施主說的是修行無上瑜伽灌頂時的法器,那是極為罕見的。”喇嘛解釋道。
“噢,原來如此。我這裡也有一隻嘎巴拉碗,煩請大師過目,能否看出它是出自哪裡?”易士奇從旅行服的內袋裡掏出那隻嘎巴拉碗。
那喇嘛接到手裡看了看,說道:“這不是嘎巴拉碗。”
古怪的微笑 正文 第三十九章 苦行僧
那喇嘛說道:“嘎巴拉碗亦稱‘顱碗’,是藏密的至高無上的法器,在梵語中的意思就是護樂,是大悲與空性的象徵。藏傳佛教密宗的黃教、白教、紅教都有嘎巴拉碗法器,越是大成就者的顱骨製成的嘎巴拉碗就法力越是高強。”
“大師是如何辨別出此碗不是嘎巴拉碗呢?”易士奇問道。
“嘎巴拉碗都要刻上六字真言或其它密咒,這隻碗上則什麼都沒有。”喇嘛肯定道。
“如此說來,嘎巴拉碗的法力是由密咒所激發,那頭骨之中一定儲有頭骨主人生前巨大的生物磁場,通過一個鑰匙或稱作開關來釋放,這個鑰匙或開關就是六字真言或是刻在碗上的其它密咒。”易士奇推測道。
紅衣喇嘛未可置否,只是微笑不語。
“不知大師是藏密哪一教?法號如何稱呼?”易士奇恭敬的問道。
“貧僧格桑。仁波切,高攀不上那黃白紅正教,是滇藏一帶的苦行僧。”那喇嘛見易士奇言語見識不凡,也不隱瞞便如實相告。
“啊,原來您是活佛,失敬失敬。”易士奇吃驚不小,他知道密宗的仁波切就是中原人所說的活佛。
洛桑活佛淡淡一笑。
易士奇研究風水學時,曾翻閱過一些有關藏傳佛教的書籍,因此知道藏傳密宗有黃白紅三教,其中黃教最盛最有錢,青藏高原的好一些的廟宇幾乎都是黃教的,包括布達拉宮,達賴喇嘛和班禪活佛也是黃教的。白教噶瑪噶舉派精於藏醫,深受藏民愛戴,紅教日漸式微,幾所不聞。據說千年以來,雪域高原民間還有一個極秘密的笨教,其教義和組織從不為外人所知,因此書中也只是一筆帶過。
“我是深圳大學講師易士奇,這位是我的朋友李小華,今日有幸結識活佛,實屬三生有幸。”易士奇忙自我介紹。
羊肉泡饃上來了,大家邊吃邊談,甚是投機,只是小華看到格桑使用人骨碗啖肉喝湯,心中噁心。
“這可以消除納木錯婦人的前世罪孽,也是她的遺願。”格桑活佛坦然道。
格桑是個開朗健談的人,他一直雲遊於名山大川,想在中原物色一名衣缽弟子,得知易士奇初來終南山學道,便勸其棄道學佛。
“學我密宗既能吃肉還不影響娶妻生子。”格桑看了看小華說道。
易士奇苦笑著搖了搖頭。
“你跟了我,不用多久就可以驅除你腦袋裡的惡靈了。”格桑看出來易士奇已被惡靈俯身,建議道。
“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年,生何喜,死何憂?率性而為,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了,包括吃肉、喝酒和生孩子。”易士奇哈哈一笑,竟然是一身的豪氣。
“說得好,易老弟年紀輕輕如此灑脫,甚合貧僧意,他日若是厭倦了刻板的荒山老道生活,儘管前來找我便是。”格桑真誠說道。
“一言為定,可我去哪兒尋你?”
“去到當時全國銷量最大的報紙上刊登一個尋人啟事……”
“啊……!”易士奇大吃一驚。
“你說在報紙上……”易士奇支支吾吾道。
“不錯,我走到哪裡一看報紙便知,方便之極。”格桑活佛絲毫沒有發覺易士奇那奇怪的神態。
“我覺得留個手機號碼更簡單些。”易士奇吞吞吐吐道。
“貧僧從不使用現代化的機器。”格桑一本正經說道。
這話兒聽起來有些彆扭,易士奇想。
活佛告訴了如何刊登尋人啟事,如何將格桑的名字倒過來,變成桑格云云。
“您認識青虛麼?”易士奇問。
“青虛?貧僧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格桑活佛撓了撓頭道。
“活佛叔叔,求您醫治易大哥吧。”小華突然開腔道,神情誠懇虔誠。
易士奇心中一熱,這丫頭對易大哥真的是實心實意。
“我傳你一句密咒,可以克制那東西在你腦袋中作亂,但若是想取出來,則須前來尋我,如何?”格桑活佛道。
“多謝活佛,如此甚好。”易士奇答道。
“你聽好,薩坦阿祗伽都伽婆夜……”活佛要易士奇附耳過來,悄悄說給他一句梵音密咒。易士奇知道,密宗密咒必須口耳親傳,密而不為人之。
“薩坦阿祗伽都伽婆夜……”易士奇輕輕複述一遍,腦中頓感一片清涼,還果真管用。
我,青虛道人,終南山全真教前任掌門。
貧道雲遊途經山東蓬萊cháo水鄉,落榻易山施主宅,見徒兒八字全陰,命犯孤鸞,陰間桃花,水上出牆,天沖地克遇三刑,三十歲必定夭折。遂為徒兒更名易士奇,並許以師徒之名,若有緣,徒兒必定於而立之年登終南山。
東晉葛洪曾於咸和初年隱廣東羅浮山煉丹,卒於東晉興寧元年,舉屍入棺,輕如蟬蛻,世以為屍解仙去。徒鄭隱竟然藏匿葛洪屍蛻,不知所蹤。三十年後,西南突然崛起拜屍教,席捲雲貴及寮國、交趾等地,其教主即是鄭隱。之後忽然於一夜之間銷聲匿跡,以後歷朝均有史官調查其事,均不得要領。
為師雲遊四海,偶然之中發現了失蹤1600年的拜屍教蹤跡,寫下此信後,即刻下山一路追查。
若有朝一日徒兒得見此函,當於重陽宮中修習全真派武學三年。三年後,衰運已除,便可在全國當時銷量最多的那份報紙上連續刊登一則下面的尋人啟事,直到有人聯繫你為止。
尋人啟事:尋失散於山東蓬萊cháo水鄉多年的徐清師父,聯繫人易士奇,電話xxxxxxx。
徐清即為師道號青虛是也。
此信中所談之事絕不可向任何人提起,包括全真派門中之人,切記!看完毀掉此信。
師父青虛親筆。
易士奇看罷密函,沒有作聲,長吸了一口氣,默默地掏出打火機點燃了信紙,最後用鞋底碾碎了紙灰。
“信上說啥?”岩黑問。
“易大哥,你怎麼啦?”小華關切的問。
“可能我們要在重陽宮住上一段日子了。”易士奇說道,心下尋思該怎樣向大學解釋,弄不好被解聘的可能性很大。
重陽宮正殿。易士奇與小華從容走進了殿門,來到了掌門白雲道長座前。
易士奇遞上那封寫有白雲道長名字的信封,說道:“這是青虛師父給您的信。”
白雲道長詫異的撕開了信封,看了裡面的信,半晌沉思不語。易士奇也默默地看著他,殿上鴉雀無聲。
白雲道長抬頭看著易士奇,慢慢說道:“易師弟,從今後,你我就是同門師兄弟,青虛師叔留你在山上修習全真派武學三年,以師弟的天資穎悟,希望到時有所小成。重陽宮後有當年青虛師叔所住的一所單獨院落,他要你在那兒住滿三年,院子關了十年,一直無人打掃。”
“沒關係,我們自己收拾收拾即可。”易士奇道。
“那好,我這就帶你們去。”白雲道長起身帶著他倆出殿門繞過上善池同說經台,來到小山後面的一處院落。
院落不大,三間房,東面易士奇住,西屋是原先的客房,正好由小華住,中間堂屋有火灶,鍋碗瓢盆一應俱全。
“遵師叔信中吩咐,我會安排本教中高手輔導易師弟的功課,至於飲食,可去重陽宮食堂就餐。有一點須明示師弟,請過來一邊說話。”白雲拉易士奇來到院子裡。
“本派出家之人戒yín欲……”白雲說道。
“掌門師兄放心,我知道了。對了,白石師兄為何可以結婚成家?”易士奇問。
“正因為如此,觸犯了教規,被逐出了山門。”白雲鄭重說道。
東方地平線紅彤彤一片,新的一天開始了。
將來我也被逐出山門不就行了,易士奇想。
“我也這樣想。”岩黑打著哈欠說。
小華簡單的收拾了下房子,發現原來青虛的生活過於簡樸,她對易士奇說需要下山買些生活日用品,於是易士奇喊住一個小道士,請他稟明一下掌門,他先下山買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
深秋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華也感到精神放鬆多了,既然易大哥說要做好長期居住的打算,自己自然要照顧好他了。以前哥哥去沿海念大學,小華就是一個人做飯吃,每當哥哥假期回家時,都誇她做的菜好吃呢。
終南山下有一個集市,肉菜應有盡有,熙熙攘攘的十分熱鬧,他倆先找了家麵店,每人來了一碗羊肉泡饃,這也是陝西地區有名的小吃。
終南山全真教近些年在江湖上名聲鵲起,重陽宮香火鼎盛,各地慕名前來的道士和香客絡繹不絕。
集市上來來往往的各色人里,就有遠道而來一身風塵的道士和道姑,善男信女們手持高香,一夥伙的結伴上山。
易士奇和小華坐在店中,用手往碗裡掰著面饃。
就在這時,一個身材高大穿紅衣戴黃帽的喇嘛走進店來,喊服務員要碗羊肉泡饃。
“和尚也吃羊肉嗎?”小華望著坐在相鄰桌子旁的紅衣喇嘛問易士奇。
“喇嘛是來自青海西藏那邊,高原氣候惡劣,若不吃些肉類與脂肪是很難抵禦寒冷的,因此藏傳佛教並不禁止食肉。”易士奇解釋道。
易士奇看著那喇嘛,約莫四十左右歲的年齡,膚色黝黑,那是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的,雙手大而粗糙,他也在向碗裡掰面饃,那碗……,吸引了易士奇的目光。
“嘎巴拉。”他脫口而出。
咦,那紅衣喇嘛詫異的望著易士奇:“施主認得此碗?”他的普通話頗為生硬。
易士奇自覺失言,只得開口說道:“大師這碗可是嘎巴拉?”
“正是嘎巴拉碗,它是納木錯一個難產而死的婦女頭骨做的。”喇嘛說道。
“啊!”小華聞言吃了一驚。
“不是只有得大成就的上師頭骨才可以制嘎巴拉碗嗎?”易士奇問道,他想起了那死去的上海姑娘陳圓的話來。
“施主說的是修行無上瑜伽灌頂時的法器,那是極為罕見的。”喇嘛解釋道。
“噢,原來如此。我這裡也有一隻嘎巴拉碗,煩請大師過目,能否看出它是出自哪裡?”易士奇從旅行服的內袋裡掏出那隻嘎巴拉碗。
那喇嘛接到手裡看了看,說道:“這不是嘎巴拉碗。”
古怪的微笑 正文 第三十九章 苦行僧
那喇嘛說道:“嘎巴拉碗亦稱‘顱碗’,是藏密的至高無上的法器,在梵語中的意思就是護樂,是大悲與空性的象徵。藏傳佛教密宗的黃教、白教、紅教都有嘎巴拉碗法器,越是大成就者的顱骨製成的嘎巴拉碗就法力越是高強。”
“大師是如何辨別出此碗不是嘎巴拉碗呢?”易士奇問道。
“嘎巴拉碗都要刻上六字真言或其它密咒,這隻碗上則什麼都沒有。”喇嘛肯定道。
“如此說來,嘎巴拉碗的法力是由密咒所激發,那頭骨之中一定儲有頭骨主人生前巨大的生物磁場,通過一個鑰匙或稱作開關來釋放,這個鑰匙或開關就是六字真言或是刻在碗上的其它密咒。”易士奇推測道。
紅衣喇嘛未可置否,只是微笑不語。
“不知大師是藏密哪一教?法號如何稱呼?”易士奇恭敬的問道。
“貧僧格桑。仁波切,高攀不上那黃白紅正教,是滇藏一帶的苦行僧。”那喇嘛見易士奇言語見識不凡,也不隱瞞便如實相告。
“啊,原來您是活佛,失敬失敬。”易士奇吃驚不小,他知道密宗的仁波切就是中原人所說的活佛。
洛桑活佛淡淡一笑。
易士奇研究風水學時,曾翻閱過一些有關藏傳佛教的書籍,因此知道藏傳密宗有黃白紅三教,其中黃教最盛最有錢,青藏高原的好一些的廟宇幾乎都是黃教的,包括布達拉宮,達賴喇嘛和班禪活佛也是黃教的。白教噶瑪噶舉派精於藏醫,深受藏民愛戴,紅教日漸式微,幾所不聞。據說千年以來,雪域高原民間還有一個極秘密的笨教,其教義和組織從不為外人所知,因此書中也只是一筆帶過。
“我是深圳大學講師易士奇,這位是我的朋友李小華,今日有幸結識活佛,實屬三生有幸。”易士奇忙自我介紹。
羊肉泡饃上來了,大家邊吃邊談,甚是投機,只是小華看到格桑使用人骨碗啖肉喝湯,心中噁心。
“這可以消除納木錯婦人的前世罪孽,也是她的遺願。”格桑活佛坦然道。
格桑是個開朗健談的人,他一直雲遊於名山大川,想在中原物色一名衣缽弟子,得知易士奇初來終南山學道,便勸其棄道學佛。
“學我密宗既能吃肉還不影響娶妻生子。”格桑看了看小華說道。
易士奇苦笑著搖了搖頭。
“你跟了我,不用多久就可以驅除你腦袋裡的惡靈了。”格桑看出來易士奇已被惡靈俯身,建議道。
“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年,生何喜,死何憂?率性而為,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了,包括吃肉、喝酒和生孩子。”易士奇哈哈一笑,竟然是一身的豪氣。
“說得好,易老弟年紀輕輕如此灑脫,甚合貧僧意,他日若是厭倦了刻板的荒山老道生活,儘管前來找我便是。”格桑真誠說道。
“一言為定,可我去哪兒尋你?”
“去到當時全國銷量最大的報紙上刊登一個尋人啟事……”
“啊……!”易士奇大吃一驚。
“你說在報紙上……”易士奇支支吾吾道。
“不錯,我走到哪裡一看報紙便知,方便之極。”格桑活佛絲毫沒有發覺易士奇那奇怪的神態。
“我覺得留個手機號碼更簡單些。”易士奇吞吞吐吐道。
“貧僧從不使用現代化的機器。”格桑一本正經說道。
這話兒聽起來有些彆扭,易士奇想。
活佛告訴了如何刊登尋人啟事,如何將格桑的名字倒過來,變成桑格云云。
“您認識青虛麼?”易士奇問。
“青虛?貧僧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格桑活佛撓了撓頭道。
“活佛叔叔,求您醫治易大哥吧。”小華突然開腔道,神情誠懇虔誠。
易士奇心中一熱,這丫頭對易大哥真的是實心實意。
“我傳你一句密咒,可以克制那東西在你腦袋中作亂,但若是想取出來,則須前來尋我,如何?”格桑活佛道。
“多謝活佛,如此甚好。”易士奇答道。
“你聽好,薩坦阿祗伽都伽婆夜……”活佛要易士奇附耳過來,悄悄說給他一句梵音密咒。易士奇知道,密宗密咒必須口耳親傳,密而不為人之。
“薩坦阿祗伽都伽婆夜……”易士奇輕輕複述一遍,腦中頓感一片清涼,還果真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