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2頁
鵝蛋臉看著比較有福氣,尖下巴則有點狐媚子,乾乾瘦瘦不像個益夫的樣兒,胸大屁股大好生養……,多少年後依舊是一些老太太選兒媳的標準,然則哪一種在她們眼裡是丑的?
唐朝公主中擅長打馬球、踢蹴鞠的不在少數,擅舞的美人都擅長綠袖舞、胡旋舞,這胡旋舞類似現在的肚皮舞,白居易的《胡旋女》詩中寫,「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肥胖之人別說連續轉上千圈萬圈,估計一百個圈下來就一頭栽地,動彈不得了。
說到楊貴妃,相比於當時同樣的梅妃等美人而言,確實是更顯豐腴些,梅妃甚至以此嘲笑過她,如果唐朝以肥為美,梅妃的嘲諷豈非成了讚美?
她27歲被唐玄宗冊封為妃,宮中畫師為她做畫時她都三十多了,豐腴一些豈非正常,即便如此,唐玄宗也取笑過她有些胖,有一次唐玄宗看書,楊貴妃問他在看什麼,唐玄宗便笑,說你一定不喜歡。
楊貴妃搶過去一看,卻是漢朝的書,寫的正是趙飛燕一段故事,楊貴妃不服,便說:「我的舞蹈比她跳得好。」由這一段也可看出唐人的健康美並非以肥為美,這環肥燕瘦是到了宋朝,由蘇東坡的詩才傳開的,唐玄宗和楊貴妃是有真感情的,她一人稍胖,實非大唐主流。
白居易寫詩讚他最喜歡的兩個妾:「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很難想像是個大胖子。
那所謂的胖,其區別大抵也只是瑪麗蓮夢露和奧黛麗赫本的區別。
為了寫好唐朝,我自己搜集,並委託幾位書友幫我搜集了大量有關唐朝的文章和唐人小說,閱讀消化它需要一段時間。
我要揣摩那時的社會風貌,揣摩那時有代表性的男人和女人的人物性格和精神風貌,我收集了大量史料,包括對武則天性格的心理分析,這些東西看過之後不會大量加入我的小說,過於考究不如注重故事性。
沒有必要在這些地方寫實,比如查閱一些史料,唐人稱父親為哥哥,父親排行老三,便對人說我家三哥,如果這也照實寫,恐怕我得處處加括號以註明其真正身份了,實無必要,而其風格也不體現於此。
我寫的是小說、故事,而非論文,不會那麼全面介紹這個社會的一切,只通過主角的雙眼去看他們所看到的一切,故事之外的話題少提,增加故事性。我只是要在心中先對那個時代有個比較準確的定位。
要寫出一個唐朝來,不是要寫初唐時期皇室一家親、君臣一家親,臣臣一家親,官民一家親,大臣不是忠的就是奸的,忠的光芒四射毫無瑕疵,奸的從頭壞到腳一無是處,那是官場的童話。
也不是你寫一堆標準的唐朝的建築,服飾或者在語言風格上如何的接近唐朝,而是寫出那種內在的精神風貌,唐朝人比較於其它朝代的人的不同,正是他們的精神風貌,這種風貌寫出來了,也就展現了他們。
另外就是淡化帝王將相的原因了。
我常常在想,歷史小說應該怎麼寫?難道僅僅只圍繞著一群帝王將相在那裡爭權奪利嗎?還是應該同時兼顧天下百姓狀況及民風、民情呢?
我們觀古今歷史,只見刀光劍影、鮮血漣漣,歷史被濃縮成了一部宮廷權術史,難道中華幾千年的歷史就只幹這個?
歷史不是帝王將相專有的舞台!
我總是不由自主把唐朝當成現在的美國——民族大熔爐,開放,但又不失自己的傳承,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只是相近比喻。
穿過去改歷史的套路,已經被寫濫了,一開始是新奇,可是從原始社會一直到現在,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沒被人改過了,再這麼寫下去,這條路只會越走越窄,我覺得該變一變了。
要有古味,要寫生活百態,寫個人故事。人的喜怒哀樂,人生歷程,感情愛情,這才是永恆不變的主題,所以,要改,不要等讀者煩得逼著你去改。
我對寫人更感興趣,人的魅力在於感情。這是人類永恆不變的主題。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言於情,敘於事,成了一個貶義詞,以致有些人滿臉的不屑:「言情?哈!」
嘴都撇到了嘴丫子上,而我們寫書的也心虛的深以為羞愧的把它拋開,生怕人家說咱言情。感情:親情、愛情、友情,仇恨、悲傷,不正是叫人引起共鳴的麼?
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想,我該走什麼樣的路
歷史風格,是必須要保留的。
歷史類作品,總該給大家帶來一點古色古香的味道,儘量不要太現代了,那才是它——這種文學形式所獨有的魅力。
要是在這欣賞的過程中,能夠引起你對歷史的興趣,能夠引來一些歷史通書友增進我的知識,能給一些歷史不通的朋友普及一些知識,那更是善莫大焉。
當然,這知識不能用說教和介紹,要融入故事,不知不覺地展露給你。我現在有時用介紹的方式太正規,讓讀者一看就知道這是有出處的,固然叫讀者少了質疑,卻也少了故事性,這一點要改。
質疑由書友們在書評區去辯論解釋吧,忠心服務於故事,奉獻一個好看的故事,才是我的責任。
諸位好友,一路旅程,一年有餘,也該上岸歇歇啦!
關關造新船去了,造船時間大概一個半月左右。
等新船航行的時候,歡迎您再登上我的船,繼續陪伴我遠航。
唐朝公主中擅長打馬球、踢蹴鞠的不在少數,擅舞的美人都擅長綠袖舞、胡旋舞,這胡旋舞類似現在的肚皮舞,白居易的《胡旋女》詩中寫,「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肥胖之人別說連續轉上千圈萬圈,估計一百個圈下來就一頭栽地,動彈不得了。
說到楊貴妃,相比於當時同樣的梅妃等美人而言,確實是更顯豐腴些,梅妃甚至以此嘲笑過她,如果唐朝以肥為美,梅妃的嘲諷豈非成了讚美?
她27歲被唐玄宗冊封為妃,宮中畫師為她做畫時她都三十多了,豐腴一些豈非正常,即便如此,唐玄宗也取笑過她有些胖,有一次唐玄宗看書,楊貴妃問他在看什麼,唐玄宗便笑,說你一定不喜歡。
楊貴妃搶過去一看,卻是漢朝的書,寫的正是趙飛燕一段故事,楊貴妃不服,便說:「我的舞蹈比她跳得好。」由這一段也可看出唐人的健康美並非以肥為美,這環肥燕瘦是到了宋朝,由蘇東坡的詩才傳開的,唐玄宗和楊貴妃是有真感情的,她一人稍胖,實非大唐主流。
白居易寫詩讚他最喜歡的兩個妾:「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很難想像是個大胖子。
那所謂的胖,其區別大抵也只是瑪麗蓮夢露和奧黛麗赫本的區別。
為了寫好唐朝,我自己搜集,並委託幾位書友幫我搜集了大量有關唐朝的文章和唐人小說,閱讀消化它需要一段時間。
我要揣摩那時的社會風貌,揣摩那時有代表性的男人和女人的人物性格和精神風貌,我收集了大量史料,包括對武則天性格的心理分析,這些東西看過之後不會大量加入我的小說,過於考究不如注重故事性。
沒有必要在這些地方寫實,比如查閱一些史料,唐人稱父親為哥哥,父親排行老三,便對人說我家三哥,如果這也照實寫,恐怕我得處處加括號以註明其真正身份了,實無必要,而其風格也不體現於此。
我寫的是小說、故事,而非論文,不會那麼全面介紹這個社會的一切,只通過主角的雙眼去看他們所看到的一切,故事之外的話題少提,增加故事性。我只是要在心中先對那個時代有個比較準確的定位。
要寫出一個唐朝來,不是要寫初唐時期皇室一家親、君臣一家親,臣臣一家親,官民一家親,大臣不是忠的就是奸的,忠的光芒四射毫無瑕疵,奸的從頭壞到腳一無是處,那是官場的童話。
也不是你寫一堆標準的唐朝的建築,服飾或者在語言風格上如何的接近唐朝,而是寫出那種內在的精神風貌,唐朝人比較於其它朝代的人的不同,正是他們的精神風貌,這種風貌寫出來了,也就展現了他們。
另外就是淡化帝王將相的原因了。
我常常在想,歷史小說應該怎麼寫?難道僅僅只圍繞著一群帝王將相在那裡爭權奪利嗎?還是應該同時兼顧天下百姓狀況及民風、民情呢?
我們觀古今歷史,只見刀光劍影、鮮血漣漣,歷史被濃縮成了一部宮廷權術史,難道中華幾千年的歷史就只幹這個?
歷史不是帝王將相專有的舞台!
我總是不由自主把唐朝當成現在的美國——民族大熔爐,開放,但又不失自己的傳承,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只是相近比喻。
穿過去改歷史的套路,已經被寫濫了,一開始是新奇,可是從原始社會一直到現在,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沒被人改過了,再這麼寫下去,這條路只會越走越窄,我覺得該變一變了。
要有古味,要寫生活百態,寫個人故事。人的喜怒哀樂,人生歷程,感情愛情,這才是永恆不變的主題,所以,要改,不要等讀者煩得逼著你去改。
我對寫人更感興趣,人的魅力在於感情。這是人類永恆不變的主題。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言於情,敘於事,成了一個貶義詞,以致有些人滿臉的不屑:「言情?哈!」
嘴都撇到了嘴丫子上,而我們寫書的也心虛的深以為羞愧的把它拋開,生怕人家說咱言情。感情:親情、愛情、友情,仇恨、悲傷,不正是叫人引起共鳴的麼?
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想,我該走什麼樣的路
歷史風格,是必須要保留的。
歷史類作品,總該給大家帶來一點古色古香的味道,儘量不要太現代了,那才是它——這種文學形式所獨有的魅力。
要是在這欣賞的過程中,能夠引起你對歷史的興趣,能夠引來一些歷史通書友增進我的知識,能給一些歷史不通的朋友普及一些知識,那更是善莫大焉。
當然,這知識不能用說教和介紹,要融入故事,不知不覺地展露給你。我現在有時用介紹的方式太正規,讓讀者一看就知道這是有出處的,固然叫讀者少了質疑,卻也少了故事性,這一點要改。
質疑由書友們在書評區去辯論解釋吧,忠心服務於故事,奉獻一個好看的故事,才是我的責任。
諸位好友,一路旅程,一年有餘,也該上岸歇歇啦!
關關造新船去了,造船時間大概一個半月左右。
等新船航行的時候,歡迎您再登上我的船,繼續陪伴我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