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在這一年的八月,林肯蒼涼的心中就是這樣疑慮重重。他品嘗到了那種沮喪的滋味,那種每個預言家都無法不去品嘗的滋味,對於這個大徹大悟者而言,仿佛一切都在遠遠地逃避著他,他不禁自問,是不是已經到了他逃離自己的日子了。如果他現在放棄的話,不就意味著讓一個激進的或者溫和的繼任者在十分有利於北方的情況下,轉而再去分裂聯邦或者在完全沒有保障的前提下把南北雙方勉強地湊合到一起嗎?可即便他林肯不放棄候選人的提名,麥克萊倫不照樣有可能取勝嗎?這個在南方長大,渾身帶著奴隸主習氣的民主黨人,崇尚金錢和貴族們,難道他不會為個人喜好所驅使,重新逮捕奴隸,從而既失掉這場戰爭又喪失了自己的理想嗎?現在就早有傳聞說,若是麥克萊倫能在十一月份當選總統,那這個傢伙會馬上奪權,不必等到明年三月。而對此,林肯也傳出話,無論發生了什麼樣的情況,他都將堅守自己的崗位,直至法律規定他的最後一天任期。
假若麥克萊他當選之後,又像四年前那樣形成了兩個政府,該怎麼辦呢?早在四年以前,在十一月份和三月之間,林肯就被同樣的問題折磨得幾近絕望。難道這段時間裡國家會再次由於各懷心事的內閣成員們之間的爭鬥而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政府嗎?這可比任何其它事情都重要得多。林肯是不是可以在這少有戰事的冬日歲月里充分利用一下麥克萊倫的徵兵能力呢?想到這裡,林肯決定在特殊情況下建立一個臨時政府,並確定了緊急情況下各部部長的人選。而他們必須在一份備忘錄上簽字,這段話是:“和過去幾天一樣,今天一早,看上去本屆政府很有可能不會重新當選。果真如此,那我有責任和新當選的總統合作,以便在選舉和就職宣誓之間這段時間裡保全聯邦,因為他在選舉中獲勝的情況表明,他今後絕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後來他私下透露說,當時他自己是想在麥克萊倫當選之後,利用他的影響力進行徵兵的。同時,這樣做還可以防止麥克萊倫按照原有的計劃篡位奪權,並且,林肯在這四個月中還可以完全依賴自己的老同事們。
可是怎樣才能讓這些老同事們在文件上簽字,保證忠於自己呢?林肯思考著,四年的共事已經使他們成為自己的朋友了嗎?維爾斯和斯坦頓對他都是忠心耿耿的,只是他們二人之間卻相互猜忌,彼此妒忌,長久以來,這兩位海陸兩軍的首腦總是處在這樣一種不尷不尬的關係中。“如果斯坦頓說我是頭驢子,那我一定不是別的。
因為他說話總是很有道理,有根有據,而且一般情況下,他也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頗有影響的布萊爾在對他不利的情況下被林肯革了職。開始時忌恨總統的賽華德如今為了林肯而和同事們吵翻了,最後,林肯的那種違反常規的處世方式使得他難以領導幾個同仁組成一個集體,共同奮鬥。於是,從整體上看,他的內閣只是一個十分不穩定的集體。而且,就在這個內閣中還有兩位新上任的未加考驗的成員,在他們面前,林肯還不得不掩藏自己的想法。但他卻又需要他們的簽名。怎麼辦?於是,在開會時,他把那份備忘錄折起來放在桌子上,請各位內閣成員在不宣讀這份文件的前提下在上面簽了字。而後,他把這份文件封了起來,帶走了。
內閣成員們雖然都表示驚奇,但最後卻都平靜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此舉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林肯一貫符合道德標準的巨大影響力。他坐在那裡——不是在朋友們中間,而只是在官員中間,其中至多只有兩個人和他有私交——他平靜地讓他們輪流在那份折起來的文件上簽字。如果數年以後,人們要選出最能表現林肯性格的重要文件的話,那麼這一份文件一定在被選之列,因為其中充滿了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防患於未然的智慧。
局勢一下子改變了。就在秘密簽字後不久,有消息傳來說,謝爾曼進軍喬治亞州大獲全勝,不日即攻克了首府亞特蘭大。林肯終於可以給反戰的民主黨人一個答覆了。他隨即命令全國為剛剛取得的勝利感恩一天。現在,西部軍團可以深入敵人腹地,而林肯也重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這時,加拿大邊境上搶劫銀行、襲擊、謀殺屢見不鮮,這也告訴了人們,在戰爭中發動暴亂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舒爾茨也為了能像四年前一樣為林肯的競選作宣傳而放棄了將軍的職務;就連蔡斯也決定,在幾個月的敵對之後,重新和林肯平等合作。在這樣一種勝利的氣象中,民主黨人在講台上歷數戰爭的失敗也只能損害他們自己的名聲了,而看到麥克萊倫自己也要求現政府連任,民主黨派的首領越發不安了;而南方無意中也幫了林肯的忙,因為在交換戰俘時,他們總是先詢問北方戰俘,回去後他們會選誰,只有那些要選民主黨人的戰俘被放了回來,為此,民主黨人丟了不少面子。另外,那些士兵們也都普遍擁護慈父般的亞伯拉罕為總統。
林肯當然知道如何響應這種呼聲,在接見俄亥俄軍團時,他說:“……我之所以暫時人主白宮是出於偶然的原因。我是一個活的見證,我的經歷可以證明你們每個人的孩子都有希望來這兒,就像我父親的孩子已經做到的一樣。為了使你們每個人都能憑藉勤奮、實幹和聰明才智,通過我們自由的政體獲得廣闊的天地和公平的機會;為了使你們每個人都能在人生的競賽中享受平等的權利,進行正當的努力,這場鬥爭必須進行下去。這樣,我們才不會失去我們生來就有的權利。”
假若麥克萊他當選之後,又像四年前那樣形成了兩個政府,該怎麼辦呢?早在四年以前,在十一月份和三月之間,林肯就被同樣的問題折磨得幾近絕望。難道這段時間裡國家會再次由於各懷心事的內閣成員們之間的爭鬥而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政府嗎?這可比任何其它事情都重要得多。林肯是不是可以在這少有戰事的冬日歲月里充分利用一下麥克萊倫的徵兵能力呢?想到這裡,林肯決定在特殊情況下建立一個臨時政府,並確定了緊急情況下各部部長的人選。而他們必須在一份備忘錄上簽字,這段話是:“和過去幾天一樣,今天一早,看上去本屆政府很有可能不會重新當選。果真如此,那我有責任和新當選的總統合作,以便在選舉和就職宣誓之間這段時間裡保全聯邦,因為他在選舉中獲勝的情況表明,他今後絕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後來他私下透露說,當時他自己是想在麥克萊倫當選之後,利用他的影響力進行徵兵的。同時,這樣做還可以防止麥克萊倫按照原有的計劃篡位奪權,並且,林肯在這四個月中還可以完全依賴自己的老同事們。
可是怎樣才能讓這些老同事們在文件上簽字,保證忠於自己呢?林肯思考著,四年的共事已經使他們成為自己的朋友了嗎?維爾斯和斯坦頓對他都是忠心耿耿的,只是他們二人之間卻相互猜忌,彼此妒忌,長久以來,這兩位海陸兩軍的首腦總是處在這樣一種不尷不尬的關係中。“如果斯坦頓說我是頭驢子,那我一定不是別的。
因為他說話總是很有道理,有根有據,而且一般情況下,他也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頗有影響的布萊爾在對他不利的情況下被林肯革了職。開始時忌恨總統的賽華德如今為了林肯而和同事們吵翻了,最後,林肯的那種違反常規的處世方式使得他難以領導幾個同仁組成一個集體,共同奮鬥。於是,從整體上看,他的內閣只是一個十分不穩定的集體。而且,就在這個內閣中還有兩位新上任的未加考驗的成員,在他們面前,林肯還不得不掩藏自己的想法。但他卻又需要他們的簽名。怎麼辦?於是,在開會時,他把那份備忘錄折起來放在桌子上,請各位內閣成員在不宣讀這份文件的前提下在上面簽了字。而後,他把這份文件封了起來,帶走了。
內閣成員們雖然都表示驚奇,但最後卻都平靜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此舉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林肯一貫符合道德標準的巨大影響力。他坐在那裡——不是在朋友們中間,而只是在官員中間,其中至多只有兩個人和他有私交——他平靜地讓他們輪流在那份折起來的文件上簽字。如果數年以後,人們要選出最能表現林肯性格的重要文件的話,那麼這一份文件一定在被選之列,因為其中充滿了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防患於未然的智慧。
局勢一下子改變了。就在秘密簽字後不久,有消息傳來說,謝爾曼進軍喬治亞州大獲全勝,不日即攻克了首府亞特蘭大。林肯終於可以給反戰的民主黨人一個答覆了。他隨即命令全國為剛剛取得的勝利感恩一天。現在,西部軍團可以深入敵人腹地,而林肯也重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這時,加拿大邊境上搶劫銀行、襲擊、謀殺屢見不鮮,這也告訴了人們,在戰爭中發動暴亂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舒爾茨也為了能像四年前一樣為林肯的競選作宣傳而放棄了將軍的職務;就連蔡斯也決定,在幾個月的敵對之後,重新和林肯平等合作。在這樣一種勝利的氣象中,民主黨人在講台上歷數戰爭的失敗也只能損害他們自己的名聲了,而看到麥克萊倫自己也要求現政府連任,民主黨派的首領越發不安了;而南方無意中也幫了林肯的忙,因為在交換戰俘時,他們總是先詢問北方戰俘,回去後他們會選誰,只有那些要選民主黨人的戰俘被放了回來,為此,民主黨人丟了不少面子。另外,那些士兵們也都普遍擁護慈父般的亞伯拉罕為總統。
林肯當然知道如何響應這種呼聲,在接見俄亥俄軍團時,他說:“……我之所以暫時人主白宮是出於偶然的原因。我是一個活的見證,我的經歷可以證明你們每個人的孩子都有希望來這兒,就像我父親的孩子已經做到的一樣。為了使你們每個人都能憑藉勤奮、實幹和聰明才智,通過我們自由的政體獲得廣闊的天地和公平的機會;為了使你們每個人都能在人生的競賽中享受平等的權利,進行正當的努力,這場鬥爭必須進行下去。這樣,我們才不會失去我們生來就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