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勇氣與鋼的較量
接替指揮的3連副指導員鄒士勇,面對剩下的3個山頭,感到空前的壓力。鄭副連長和1排戰士,用生命換來了寶貴的經驗。鄒士勇當即決定,改變戰術,繼續攻擊後面3個山頭。他把2排放在正面,3排放在側翼。側翼先打,隨後2排再發起衝擊。鄒士勇嚴令,誰也不許喊口號,無聲地上!速度要快!
中美兩軍步兵對抗:沉默的步兵 氣與鋼的較量
長津湖畔新興里全景
新戰術發揮了作用。側翼的3排吸引了美軍火力,2排遭受的火力小了很多。即便如此,美軍的火力仍是志願軍難以企及的。於是,突擊部隊湧現出了一批英雄。正在組織打第二個山頭時,3個和部隊失散的戰士循著槍聲找到了1282高地。領頭的是1連的副班長石金藍。他找到鄒士勇,堅決要求參加戰鬥。鄒士勇把3人編入了突擊隊。攻擊第二個山頭時,石金藍右臂負傷了。鄒士勇動員他下去,石金藍堅決不撤:"還有左臂,我還有2條腿!"攻占第三個山頭後,美軍感覺到了危險。一旦1282高地易手,山下的美軍陸戰1師大部隊處境堪危。於是,美軍組織了猛烈的反擊。在鞏固陣地的作戰中,石金藍的頭部再次負傷,卻推開準備後送他的戰友,繼續作戰。美軍猛烈的火力,第三次擊中了石金藍的右腿,他已經無法移動了,就坐在陣地上向美軍射擊。直到美軍反擊被壓制下去,石金藍才被戰友抬下了火線。
鞏固住第三個山頭後,3連已經傷亡慘重了。上級把奪占1282高地第四個山頭的任務交給了2連。為了加強火力,營重機槍分隊的班長秦忠憲攜重機槍配給2連。上去以後,秦忠憲才發現槍打不響。嚴寒把槍管里的一圈水凍住了。秦忠憲二話不說,扔下重機槍,帶領3個抬槍的戰士,每人舉著2枚手榴彈,跟著突擊部隊一起衝鋒。部隊奪占了半山腰的一處美軍陣地後,撿到了一挺重機槍。秦忠憲調轉槍口就打,用火力掩護突擊部隊繼續衝擊。奪占陣地後,美軍猛烈反擊。秦忠憲始終和2連堅守在陣地上。到最後,陣地上只剩下5個人,幹部全部陣亡。秦忠憲把剩下的幾個戰士組織起來,一直堅守到後援部隊上來。其實,配合2連作戰的秦忠憲,在沒有武器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下火線。當時的戰場環境,在陣地上多呆一分鐘就多一分陣亡的危險,跟隨突擊隊衝鋒,生還的可能性更小,但配屬作戰的秦忠憲和幾名機槍兵,明知道前進意味著傷亡,卻始終沒有後退半步。
1282高地最終被志願軍占領。就在2連、3連攻擊1282高地的同時,27軍的80師、81師對盤踞在新興里的美軍發動了攻擊。新興里的戰鬥中,27軍又湧現出一名"董存瑞"式的炮兵戰鬥英雄--孔慶山。
孔慶山,一名炮兵班長。新興里戰鬥中,他奉命帶一門92步兵炮,配合238團攻擊。在前進的路上,一個美軍火力點攔住了238團。這個火力點位於半山腰,是一處獨立房屋,房前是一大片開闊地,非常便於防守方發揚火力。238團組織了多次衝鋒,用步兵夾著炸藥包準備將其炸毀,但怎麼也無法接近。步兵傷亡很大,心急如焚。連隊命令炮兵敲掉這個火力點。孔慶山就帶著幾名炮兵,繞到房子的側後面。那是一個小高地,敵人的火力打不到。沒想到的是,炮裝備好後,卻在高地上立不住。92步兵炮在射擊前,需要在地上駐鋤,將炮柱坐在坑裡,否則一射擊炮就翻了,無法準確射擊。小高地的土石被嚴寒凍得梆硬,工兵鍬鑿上去就是一個白點,根本挖不動。而此時,獨立房前,步兵的傷亡還在加劇。
孔慶山用工兵鍬別住一條炮腿,將鍬把壓在自己的肚子下,再用肩膀扛起另一條炮腿,然後命令戰士開炮。戰士們沒人敢動,他們深知,如果開炮,班長就完了。30米外,大批步兵被獨立房的火力撂倒。沒時間猶豫,孔慶山急了,怒喝戰士開炮。戰士含著淚打響了這一炮。一炮把敵人的火力點炸毀了,美軍30多人斃命。開炮的瞬間,孔慶山被火炮的後坐力拋出五六米遠。因為炮位距離目標太近,一塊炸飛的彈片又打在孔慶山的肚子上,當場犧牲。
在評價朝鮮戰場戰況時,毛主席曾做過這樣的比喻:美軍鋼多,但是氣少,我軍雖然鋼少,但是氣足,因此我軍一定能夠打敗美軍
沒有打響的伏擊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纂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是國內關於韓戰最權威的資料之一。關於當時的戰況,書中有這樣的記錄:
" (1950年12月)1日和2日,我第27軍部隊和第20軍之第59師,在囦水裡、死鷹嶺地區,與柳潭裡逃敵展開激戰。3日,該敵在下碣隅里之敵接應下,在50餘架飛機掩護下,以坦克群為先導,傾其全力進行突圍,猛攻我死鷹嶺、獐項里、西興里一線陣地。我第59師在敵兩面夾擊下,奮力抗擊,給了敵人以重大殺傷,但終因連日作戰,彈藥不濟,凍傷及戰鬥減員較大,陣地為敵突破。突圍之敵一部被我殲滅,大部被迫丟棄重裝備逃到下碣隅里。"
這段文字準確地介紹了交戰雙方的行動。然而,閱讀這種資料,你無法切身感受中國步兵作戰的艱苦。鄒士勇老人的一段切身經歷,為這段戰史做了生動的解讀。
當時,美軍陸戰第1師、步兵第7師在志願軍的打擊下,全線崩潰,向南逃跑。鄒士勇所在的3連,奉命從側翼追擊美軍。部隊急行軍,追至死鷹嶺上。死鷹嶺下是一條公路,通向下碣隅里,那是敵人逃跑的唯一一條公路。按上級部署,死鷹嶺應該有友鄰第20軍的部隊擔負阻擊。
接替指揮的3連副指導員鄒士勇,面對剩下的3個山頭,感到空前的壓力。鄭副連長和1排戰士,用生命換來了寶貴的經驗。鄒士勇當即決定,改變戰術,繼續攻擊後面3個山頭。他把2排放在正面,3排放在側翼。側翼先打,隨後2排再發起衝擊。鄒士勇嚴令,誰也不許喊口號,無聲地上!速度要快!
中美兩軍步兵對抗:沉默的步兵 氣與鋼的較量
長津湖畔新興里全景
新戰術發揮了作用。側翼的3排吸引了美軍火力,2排遭受的火力小了很多。即便如此,美軍的火力仍是志願軍難以企及的。於是,突擊部隊湧現出了一批英雄。正在組織打第二個山頭時,3個和部隊失散的戰士循著槍聲找到了1282高地。領頭的是1連的副班長石金藍。他找到鄒士勇,堅決要求參加戰鬥。鄒士勇把3人編入了突擊隊。攻擊第二個山頭時,石金藍右臂負傷了。鄒士勇動員他下去,石金藍堅決不撤:"還有左臂,我還有2條腿!"攻占第三個山頭後,美軍感覺到了危險。一旦1282高地易手,山下的美軍陸戰1師大部隊處境堪危。於是,美軍組織了猛烈的反擊。在鞏固陣地的作戰中,石金藍的頭部再次負傷,卻推開準備後送他的戰友,繼續作戰。美軍猛烈的火力,第三次擊中了石金藍的右腿,他已經無法移動了,就坐在陣地上向美軍射擊。直到美軍反擊被壓制下去,石金藍才被戰友抬下了火線。
鞏固住第三個山頭後,3連已經傷亡慘重了。上級把奪占1282高地第四個山頭的任務交給了2連。為了加強火力,營重機槍分隊的班長秦忠憲攜重機槍配給2連。上去以後,秦忠憲才發現槍打不響。嚴寒把槍管里的一圈水凍住了。秦忠憲二話不說,扔下重機槍,帶領3個抬槍的戰士,每人舉著2枚手榴彈,跟著突擊部隊一起衝鋒。部隊奪占了半山腰的一處美軍陣地後,撿到了一挺重機槍。秦忠憲調轉槍口就打,用火力掩護突擊部隊繼續衝擊。奪占陣地後,美軍猛烈反擊。秦忠憲始終和2連堅守在陣地上。到最後,陣地上只剩下5個人,幹部全部陣亡。秦忠憲把剩下的幾個戰士組織起來,一直堅守到後援部隊上來。其實,配合2連作戰的秦忠憲,在沒有武器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下火線。當時的戰場環境,在陣地上多呆一分鐘就多一分陣亡的危險,跟隨突擊隊衝鋒,生還的可能性更小,但配屬作戰的秦忠憲和幾名機槍兵,明知道前進意味著傷亡,卻始終沒有後退半步。
1282高地最終被志願軍占領。就在2連、3連攻擊1282高地的同時,27軍的80師、81師對盤踞在新興里的美軍發動了攻擊。新興里的戰鬥中,27軍又湧現出一名"董存瑞"式的炮兵戰鬥英雄--孔慶山。
孔慶山,一名炮兵班長。新興里戰鬥中,他奉命帶一門92步兵炮,配合238團攻擊。在前進的路上,一個美軍火力點攔住了238團。這個火力點位於半山腰,是一處獨立房屋,房前是一大片開闊地,非常便於防守方發揚火力。238團組織了多次衝鋒,用步兵夾著炸藥包準備將其炸毀,但怎麼也無法接近。步兵傷亡很大,心急如焚。連隊命令炮兵敲掉這個火力點。孔慶山就帶著幾名炮兵,繞到房子的側後面。那是一個小高地,敵人的火力打不到。沒想到的是,炮裝備好後,卻在高地上立不住。92步兵炮在射擊前,需要在地上駐鋤,將炮柱坐在坑裡,否則一射擊炮就翻了,無法準確射擊。小高地的土石被嚴寒凍得梆硬,工兵鍬鑿上去就是一個白點,根本挖不動。而此時,獨立房前,步兵的傷亡還在加劇。
孔慶山用工兵鍬別住一條炮腿,將鍬把壓在自己的肚子下,再用肩膀扛起另一條炮腿,然後命令戰士開炮。戰士們沒人敢動,他們深知,如果開炮,班長就完了。30米外,大批步兵被獨立房的火力撂倒。沒時間猶豫,孔慶山急了,怒喝戰士開炮。戰士含著淚打響了這一炮。一炮把敵人的火力點炸毀了,美軍30多人斃命。開炮的瞬間,孔慶山被火炮的後坐力拋出五六米遠。因為炮位距離目標太近,一塊炸飛的彈片又打在孔慶山的肚子上,當場犧牲。
在評價朝鮮戰場戰況時,毛主席曾做過這樣的比喻:美軍鋼多,但是氣少,我軍雖然鋼少,但是氣足,因此我軍一定能夠打敗美軍
沒有打響的伏擊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纂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是國內關於韓戰最權威的資料之一。關於當時的戰況,書中有這樣的記錄:
" (1950年12月)1日和2日,我第27軍部隊和第20軍之第59師,在囦水裡、死鷹嶺地區,與柳潭裡逃敵展開激戰。3日,該敵在下碣隅里之敵接應下,在50餘架飛機掩護下,以坦克群為先導,傾其全力進行突圍,猛攻我死鷹嶺、獐項里、西興里一線陣地。我第59師在敵兩面夾擊下,奮力抗擊,給了敵人以重大殺傷,但終因連日作戰,彈藥不濟,凍傷及戰鬥減員較大,陣地為敵突破。突圍之敵一部被我殲滅,大部被迫丟棄重裝備逃到下碣隅里。"
這段文字準確地介紹了交戰雙方的行動。然而,閱讀這種資料,你無法切身感受中國步兵作戰的艱苦。鄒士勇老人的一段切身經歷,為這段戰史做了生動的解讀。
當時,美軍陸戰第1師、步兵第7師在志願軍的打擊下,全線崩潰,向南逃跑。鄒士勇所在的3連,奉命從側翼追擊美軍。部隊急行軍,追至死鷹嶺上。死鷹嶺下是一條公路,通向下碣隅里,那是敵人逃跑的唯一一條公路。按上級部署,死鷹嶺應該有友鄰第20軍的部隊擔負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