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八千壯士血染古城(1)
一九四二年一月長沙進攻戰結束後,我從岳州飛機場護送重症患者到漢口時,在岳州飛機場,從某一空軍大尉那裡聽說,石井來到漢口。其後同年二月,我從第十一軍參謀部情報錄中,看到由常德拍到香港的電文:“日軍的飛機一架投入像籠子的東西,此後在住民當中發生鼠疫患者七八名,以後還可能繼續發生,所以請發送防疫材料。”
關於此事連第十一軍軍醫部長藤升軍醫少將也不知道,是石井親自進行的。我痛感到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和平居民所採取的行為是何等的殘酷及非人道!
——錄自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神原秀夫筆供(119—2.8.2第2號)》
石井四郎在他的辦公室里來回踱步。他有些焦躁不安。
歷史已進入1943年了。自去冬希特勒進攻莫斯科遭到慘敗,這場世界大戰的格局就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今年2月,蘇聯軍隊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全殲了德軍30萬人。隨即,美英聯軍先後攻占了太平洋的戰略要地爪達耳卡納爾、阿圖和基斯卡諸島,日軍全線崩潰。盟軍又在東南亞一帶開闢了“中緬印戰區”,20萬的中國遠征軍進行大規模的全線反攻。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也開始對日軍占領區進行反攻,僅僅數月時間,就攻占了8000多個村莊和600多個堡壘。石井怎麼也想不到戰局會如此糟糕。
是的,簡直是糟糕透了!
他覺得有些頭痛,是那種撕裂樣的疼痛。在他的神秘的“731部隊”的寓所里,這些日子以來他飽受著失眠的煎熬。難道我大日本帝國真要成為戰敗國?
他感到從未有過的痛苦!
他想起他的故鄉。故鄉在日本國千葉縣。那是個美麗的濱海漁村。1892年,他降生在漁村的一戶人家。28歲那年,他從京都大學畢業,加入陸軍擔任軍醫。7年後獲得醫學博士學位,被晉升為三等軍醫正,當了陸軍軍醫學校的教官。從1930年春天赴歐洲考察起,他便萌生了研究細菌武器的想法。他記起第一次在陸軍省的一次戰略研討會上發表演說的情景。他走上講台,對著話筒簡潔而有力地陳述他的主張:
“細菌攻擊戰的特徵是效力之偉大,不僅其有效範圍內能人傳人、村傳村地不斷擴大,而且其毒害還可以深入人體內部,其死亡率比炸彈、炮彈要高得多。”台下的聽眾大多是陸軍省的將軍們,有人站起來鼓掌。他的情緒更加激昂起來:“不僅如此,細菌攻擊戰還無需大量鋼鐵,這在戰爭中可以彌補我大日本帝國資源不足之短缺……”
正是那場演說,奠定了他在日本軍界的細菌武器專家的地位。1932年2月5日,日軍占領哈爾濱,完成對中國東北全境的占領。同年,為進一步擴大戰爭的需要,日本陸軍學校開設防疫研究室,他開始著手進行細菌毒素的研究。1933年,他來到滿洲國,在拉濱鐵路背蔭河車站附近建立起細菌實驗所。1938年,他帶領他的部隊移駐哈爾濱以南20公里的平房地區,組建了神秘的“731部隊”,對外稱作“關東軍防疫給水部隊”。他的731部隊的真正使命,甚至在陸軍部高層也只有少數將領知曉。他就在這支部隊裡,用中國人和蘇聯人作實驗,進行鼠疫、霍亂等病菌的感染實驗及活體解剖,並組織生產了大量的細菌武器。他曾在中國浙江、湖南等地進行了細菌武器實戰,收到了令人振奮的戰果,若是能按照他的作戰計劃,這種戰果無疑還會更大。但軍部卻有人以顧及國際影響為由,一再阻撓他的計劃的實施。“唉——”想到這裡,石井不由地嘆息了一聲。
昭和18年5月,軍部決定對中國常德實施攻擊戰,以截斷重慶國民政府的補給線,同時,使屯兵雲南的20萬中國遠征軍回援中原而無法入緬作戰。在派遣軍作戰會議上,第11軍司令官橫山中將由衷地讚賞他在昭和16年11月4日的常德鼠疫攻擊戰。正是這場已歷時兩年的鼠疫,使常德九縣疫死數萬人,造成了中國軍民巨大的心理恐慌,為此次“江南殲滅戰”奠定了基礎。矮而肥胖的橫山中將歷來傲慢,石井平時很看不起他的驕橫,但這次關於常德細菌攻擊戰的評價,使他改善了對橫山的看法。也是,石井需要軍界的將軍們的支持。他甚至有些感激橫山君。
石井在一扇巨大的落地窗前停住腳步。他用手指按壓了一會隱隱作痛的太陽穴,將目光投向遠方的空茫的夜幕,思緒又回到兩年多前的那次神秘的漢口之行。
那天,他和731部隊負責實戰研究的第二部部長太田澄大佐一走下飛機,久候的第11軍參謀長木下勇少將便迎上來行禮:“歡迎您,石井中將閣下!”
他點點頭,鼻子裡輕輕哼了一聲,便徑直走向飛機旁的一輛小車。他看見,早他兩個小時飛抵漢口機場的兩架轟炸機已被鐵蒺藜團團圍住。他的731部隊遠征隊已接管了停機坪的崗亭。崗亭里的機槍口對準著停機坪的唯一通道。
他感到滿意,嘴角上泛起一絲讓人難以覺察的笑意。
只有他和太田大佐知道,這裡停著的一架轟炸機上,裝載著50公斤比炸彈還要可怕得多的鼠疫菌!
那是魔鬼!當盛著魔鬼的玻璃瓶口打開,嗬!可惡的中國軍隊就會被魔鬼吃掉!他興奮地摸了摸領口,然後抬抬手。汽車便一下啟動,駛出機場,飛快地向漢口城裡駛去。
一九四二年一月長沙進攻戰結束後,我從岳州飛機場護送重症患者到漢口時,在岳州飛機場,從某一空軍大尉那裡聽說,石井來到漢口。其後同年二月,我從第十一軍參謀部情報錄中,看到由常德拍到香港的電文:“日軍的飛機一架投入像籠子的東西,此後在住民當中發生鼠疫患者七八名,以後還可能繼續發生,所以請發送防疫材料。”
關於此事連第十一軍軍醫部長藤升軍醫少將也不知道,是石井親自進行的。我痛感到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和平居民所採取的行為是何等的殘酷及非人道!
——錄自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神原秀夫筆供(119—2.8.2第2號)》
石井四郎在他的辦公室里來回踱步。他有些焦躁不安。
歷史已進入1943年了。自去冬希特勒進攻莫斯科遭到慘敗,這場世界大戰的格局就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今年2月,蘇聯軍隊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全殲了德軍30萬人。隨即,美英聯軍先後攻占了太平洋的戰略要地爪達耳卡納爾、阿圖和基斯卡諸島,日軍全線崩潰。盟軍又在東南亞一帶開闢了“中緬印戰區”,20萬的中國遠征軍進行大規模的全線反攻。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也開始對日軍占領區進行反攻,僅僅數月時間,就攻占了8000多個村莊和600多個堡壘。石井怎麼也想不到戰局會如此糟糕。
是的,簡直是糟糕透了!
他覺得有些頭痛,是那種撕裂樣的疼痛。在他的神秘的“731部隊”的寓所里,這些日子以來他飽受著失眠的煎熬。難道我大日本帝國真要成為戰敗國?
他感到從未有過的痛苦!
他想起他的故鄉。故鄉在日本國千葉縣。那是個美麗的濱海漁村。1892年,他降生在漁村的一戶人家。28歲那年,他從京都大學畢業,加入陸軍擔任軍醫。7年後獲得醫學博士學位,被晉升為三等軍醫正,當了陸軍軍醫學校的教官。從1930年春天赴歐洲考察起,他便萌生了研究細菌武器的想法。他記起第一次在陸軍省的一次戰略研討會上發表演說的情景。他走上講台,對著話筒簡潔而有力地陳述他的主張:
“細菌攻擊戰的特徵是效力之偉大,不僅其有效範圍內能人傳人、村傳村地不斷擴大,而且其毒害還可以深入人體內部,其死亡率比炸彈、炮彈要高得多。”台下的聽眾大多是陸軍省的將軍們,有人站起來鼓掌。他的情緒更加激昂起來:“不僅如此,細菌攻擊戰還無需大量鋼鐵,這在戰爭中可以彌補我大日本帝國資源不足之短缺……”
正是那場演說,奠定了他在日本軍界的細菌武器專家的地位。1932年2月5日,日軍占領哈爾濱,完成對中國東北全境的占領。同年,為進一步擴大戰爭的需要,日本陸軍學校開設防疫研究室,他開始著手進行細菌毒素的研究。1933年,他來到滿洲國,在拉濱鐵路背蔭河車站附近建立起細菌實驗所。1938年,他帶領他的部隊移駐哈爾濱以南20公里的平房地區,組建了神秘的“731部隊”,對外稱作“關東軍防疫給水部隊”。他的731部隊的真正使命,甚至在陸軍部高層也只有少數將領知曉。他就在這支部隊裡,用中國人和蘇聯人作實驗,進行鼠疫、霍亂等病菌的感染實驗及活體解剖,並組織生產了大量的細菌武器。他曾在中國浙江、湖南等地進行了細菌武器實戰,收到了令人振奮的戰果,若是能按照他的作戰計劃,這種戰果無疑還會更大。但軍部卻有人以顧及國際影響為由,一再阻撓他的計劃的實施。“唉——”想到這裡,石井不由地嘆息了一聲。
昭和18年5月,軍部決定對中國常德實施攻擊戰,以截斷重慶國民政府的補給線,同時,使屯兵雲南的20萬中國遠征軍回援中原而無法入緬作戰。在派遣軍作戰會議上,第11軍司令官橫山中將由衷地讚賞他在昭和16年11月4日的常德鼠疫攻擊戰。正是這場已歷時兩年的鼠疫,使常德九縣疫死數萬人,造成了中國軍民巨大的心理恐慌,為此次“江南殲滅戰”奠定了基礎。矮而肥胖的橫山中將歷來傲慢,石井平時很看不起他的驕橫,但這次關於常德細菌攻擊戰的評價,使他改善了對橫山的看法。也是,石井需要軍界的將軍們的支持。他甚至有些感激橫山君。
石井在一扇巨大的落地窗前停住腳步。他用手指按壓了一會隱隱作痛的太陽穴,將目光投向遠方的空茫的夜幕,思緒又回到兩年多前的那次神秘的漢口之行。
那天,他和731部隊負責實戰研究的第二部部長太田澄大佐一走下飛機,久候的第11軍參謀長木下勇少將便迎上來行禮:“歡迎您,石井中將閣下!”
他點點頭,鼻子裡輕輕哼了一聲,便徑直走向飛機旁的一輛小車。他看見,早他兩個小時飛抵漢口機場的兩架轟炸機已被鐵蒺藜團團圍住。他的731部隊遠征隊已接管了停機坪的崗亭。崗亭里的機槍口對準著停機坪的唯一通道。
他感到滿意,嘴角上泛起一絲讓人難以覺察的笑意。
只有他和太田大佐知道,這裡停著的一架轟炸機上,裝載著50公斤比炸彈還要可怕得多的鼠疫菌!
那是魔鬼!當盛著魔鬼的玻璃瓶口打開,嗬!可惡的中國軍隊就會被魔鬼吃掉!他興奮地摸了摸領口,然後抬抬手。汽車便一下啟動,駛出機場,飛快地向漢口城裡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