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第二件事,精神食糧。
新千年都過了一半多日子,指導員杜通明從鄉政府只借到1998、1999年度的報紙,僅有的一本雜誌《當代陝西》全連人傳閱著,實在太難等待,乾脆撕成幾份大家分享;報紙中縫看爛了還捨不得扔掉。邵波點子多,快放暑假了,上八海小學借語文課本。張啟河、馬志龍立即響應,三個人一晃一晃到了學校,捧回了一大摞,從第一冊到第十冊,對著大家吹噓,瞧,別看我們新兵蛋子,幹這活兒比指導員強。小學生的課本就是好看,吃的玩的一大堆,全是彩色的。有一篇看圖識字,大家特愛看,越看越饞,畫的儘是蘋果、柿子、西瓜、桔子……
兩個月一傳閱,新書翻爛了,邵波一看,遭了,麻煩來了。果然,學校一看書爛了,要他們賠。連里不給發津貼,兜里全都沒錢,他們只好瞞著連隊幹部,一次次愉愉跑學校,向老師認錯。邵波能說會道:“老師啊,古人說,要讀破萬卷書才算讀書,我們才讀破十本,可憐可憐吧,實在不行,就收下我們當學生吧,你看我們求知慾多強,多好的學生。”
書是學生的,老師也作不了主。張啟河說話老實,一一得一,一二得二,把沒書看的可憐一窩腦端了出來,老師感動得落淚了,把藏書借給他們,有《圍城》,有《三國演義》,有《復活》……他們用報紙把書皮保護得好好的,還規定了不准折頁子。
回撤前,杜通明知道了搞壞課本的事,把三個兵狠狠地剋了一頓,問《三大紀律八頂注意》咋唱的,讓唱了八遍,他們倒挺自覺的,多唱了兩遍。他們想,一遍一本課本,錯誤行為該抵消了吧。杜通明說不行,得照價賠償。三個人愣了,錢呢,哪來的錢,要是有錢,早就把事情擺平了,還用連隊幹部來羅嗦?杜通明掏出100元:“拿著吧,買些學習用品,給學校送去。”
邵波大方著,把錢一拿,揮了揮票子:“指導員,這錢算我的,從我的津貼費里扣。”
馬志龍說:“算我的,我家錢多,不在乎這麼一點。”
張啟河不高興了,推了馬志龍一把:“你錢多,你也不能牛啊,損我們啊,不行,這錢我和邵波出了,你靠邊。”
杜通明篤著他們的腦瓜子:“別爭了,這錢連里出,你們把事情辦好就行了。”
他們高興壞了,把八海小商店裡的鉛筆、本子全買下了,還買了十塊泡泡糖給十個課本小主人。
第三件事,訓練。
中午飯時,副班長匡國松領著邵波、張啟河、常自峰看工具,連長說,你們把溝里的這塊大石頭啃下來,送午飯時,獎你們一人一瓶啤酒。三個新兵聽了,甭說多高興,平時不讓喝酒,這會兒讓喝了還是獎勵的。幹了半個小時,匡國松說休息一會兒吧,幾個人累得把雨衣鋪在地上,全躺下了。匡國松很不順眼,叫他們把雨衣摺疊起來,還是不滿意,要他們疊得像被子一樣。三個人相互看看,新兵連三個月結束就上了工地,不會弄這玩意兒。張啟河不知趣,報告了一聲,副班長,我們不會疊,沒教過。匡國松嗯了一聲,新兵蛋子,這麼多事,不會疊雨衣,就穿雨衣。他一屁股坐到陰涼地里,下了“穿雨衣”的口令,沒等扣上扣子,又喊了一聲“脫雨衣”,晃了晃手腕,說,我給你們掐表,一次一分半鐘。脫雨衣比穿雨衣快,一分鐘就夠了,匡國松說,行,給40秒。邵波只解脖子上的扣子,像穿毛衣一樣,往頭上一套,30秒就夠了。喊了十幾個來回,匡國松說,我口乾,太累了,你們一人穿100遍,穿完了向我匯報。一開始,三個人還數著數,後來乾脆不數了,張啟河也搞不清穿了多少遍,實在又累又膩,反正時間也不短了,打報告吧。
工程進入尾聲,邵波、張啟河和常自峰分在一個組清溝修路面。常自峰說,老兵快復員了,明年我們就是老兵了,當了一年兵,還沒摸過炮,沒專業,怎麼帶新兵?邵波說,這還不容易,可以給新兵炫耀我們勞動的成績,“蘭成渝”是個什麼概念,國際級的,我們幹的。張啟河附和著,對,把新兵集合一塊,給他們訓練幹活用工具。常自峰一想,好呀!他提議先訓練一下,他當班長,其他倆人當新兵。邵波和張啟河不樂意,憑什麼你當班長我當新兵?常自峰說,那有什麼的,待會兒你們當班長就行了。他拿著鐵鍬站在溝上面,向著溝里的兩個人喊了一聲:“立正!稍息!”手忙往溝里一指,“課目:勞動。內容:刨鎬。目的: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同志們迅速掌握刨鎬動作要領,為施工打下良好基礎。時間:20分鐘……”
“唉呀呀,太長了吧。”邵波耐不住性情,叫了起來。
“就是,我們刨那麼長時間,你在上面發號施令,不行。”張啟河把洋鎬一丟,“不幹了。”
“哎哎哎,不是說好的嗎,我當完班長你們當,到時候時間由你們定。”見倆人很不情願地拿起了洋鎬,常自峰趕緊下命令,“地點:施工現場。要求:1.勞動人員嚴守勞動紀律,少說話多幹活;2.姿態端正,精神飽滿。標準:熟練掌握刨鎬要領,動作要準確。方法:由我組織,你們兩個具體實施。”
“我們具體實施,你幹什麼?”張啟河沒聽明白剛才的話。
新千年都過了一半多日子,指導員杜通明從鄉政府只借到1998、1999年度的報紙,僅有的一本雜誌《當代陝西》全連人傳閱著,實在太難等待,乾脆撕成幾份大家分享;報紙中縫看爛了還捨不得扔掉。邵波點子多,快放暑假了,上八海小學借語文課本。張啟河、馬志龍立即響應,三個人一晃一晃到了學校,捧回了一大摞,從第一冊到第十冊,對著大家吹噓,瞧,別看我們新兵蛋子,幹這活兒比指導員強。小學生的課本就是好看,吃的玩的一大堆,全是彩色的。有一篇看圖識字,大家特愛看,越看越饞,畫的儘是蘋果、柿子、西瓜、桔子……
兩個月一傳閱,新書翻爛了,邵波一看,遭了,麻煩來了。果然,學校一看書爛了,要他們賠。連里不給發津貼,兜里全都沒錢,他們只好瞞著連隊幹部,一次次愉愉跑學校,向老師認錯。邵波能說會道:“老師啊,古人說,要讀破萬卷書才算讀書,我們才讀破十本,可憐可憐吧,實在不行,就收下我們當學生吧,你看我們求知慾多強,多好的學生。”
書是學生的,老師也作不了主。張啟河說話老實,一一得一,一二得二,把沒書看的可憐一窩腦端了出來,老師感動得落淚了,把藏書借給他們,有《圍城》,有《三國演義》,有《復活》……他們用報紙把書皮保護得好好的,還規定了不准折頁子。
回撤前,杜通明知道了搞壞課本的事,把三個兵狠狠地剋了一頓,問《三大紀律八頂注意》咋唱的,讓唱了八遍,他們倒挺自覺的,多唱了兩遍。他們想,一遍一本課本,錯誤行為該抵消了吧。杜通明說不行,得照價賠償。三個人愣了,錢呢,哪來的錢,要是有錢,早就把事情擺平了,還用連隊幹部來羅嗦?杜通明掏出100元:“拿著吧,買些學習用品,給學校送去。”
邵波大方著,把錢一拿,揮了揮票子:“指導員,這錢算我的,從我的津貼費里扣。”
馬志龍說:“算我的,我家錢多,不在乎這麼一點。”
張啟河不高興了,推了馬志龍一把:“你錢多,你也不能牛啊,損我們啊,不行,這錢我和邵波出了,你靠邊。”
杜通明篤著他們的腦瓜子:“別爭了,這錢連里出,你們把事情辦好就行了。”
他們高興壞了,把八海小商店裡的鉛筆、本子全買下了,還買了十塊泡泡糖給十個課本小主人。
第三件事,訓練。
中午飯時,副班長匡國松領著邵波、張啟河、常自峰看工具,連長說,你們把溝里的這塊大石頭啃下來,送午飯時,獎你們一人一瓶啤酒。三個新兵聽了,甭說多高興,平時不讓喝酒,這會兒讓喝了還是獎勵的。幹了半個小時,匡國松說休息一會兒吧,幾個人累得把雨衣鋪在地上,全躺下了。匡國松很不順眼,叫他們把雨衣摺疊起來,還是不滿意,要他們疊得像被子一樣。三個人相互看看,新兵連三個月結束就上了工地,不會弄這玩意兒。張啟河不知趣,報告了一聲,副班長,我們不會疊,沒教過。匡國松嗯了一聲,新兵蛋子,這麼多事,不會疊雨衣,就穿雨衣。他一屁股坐到陰涼地里,下了“穿雨衣”的口令,沒等扣上扣子,又喊了一聲“脫雨衣”,晃了晃手腕,說,我給你們掐表,一次一分半鐘。脫雨衣比穿雨衣快,一分鐘就夠了,匡國松說,行,給40秒。邵波只解脖子上的扣子,像穿毛衣一樣,往頭上一套,30秒就夠了。喊了十幾個來回,匡國松說,我口乾,太累了,你們一人穿100遍,穿完了向我匯報。一開始,三個人還數著數,後來乾脆不數了,張啟河也搞不清穿了多少遍,實在又累又膩,反正時間也不短了,打報告吧。
工程進入尾聲,邵波、張啟河和常自峰分在一個組清溝修路面。常自峰說,老兵快復員了,明年我們就是老兵了,當了一年兵,還沒摸過炮,沒專業,怎麼帶新兵?邵波說,這還不容易,可以給新兵炫耀我們勞動的成績,“蘭成渝”是個什麼概念,國際級的,我們幹的。張啟河附和著,對,把新兵集合一塊,給他們訓練幹活用工具。常自峰一想,好呀!他提議先訓練一下,他當班長,其他倆人當新兵。邵波和張啟河不樂意,憑什麼你當班長我當新兵?常自峰說,那有什麼的,待會兒你們當班長就行了。他拿著鐵鍬站在溝上面,向著溝里的兩個人喊了一聲:“立正!稍息!”手忙往溝里一指,“課目:勞動。內容:刨鎬。目的: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同志們迅速掌握刨鎬動作要領,為施工打下良好基礎。時間:20分鐘……”
“唉呀呀,太長了吧。”邵波耐不住性情,叫了起來。
“就是,我們刨那麼長時間,你在上面發號施令,不行。”張啟河把洋鎬一丟,“不幹了。”
“哎哎哎,不是說好的嗎,我當完班長你們當,到時候時間由你們定。”見倆人很不情願地拿起了洋鎬,常自峰趕緊下命令,“地點:施工現場。要求:1.勞動人員嚴守勞動紀律,少說話多幹活;2.姿態端正,精神飽滿。標準:熟練掌握刨鎬要領,動作要準確。方法:由我組織,你們兩個具體實施。”
“我們具體實施,你幹什麼?”張啟河沒聽明白剛才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