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一萬兩銀子,葉兒還是付得起的。
她和趙東臣手下的生意,最掙錢的算那座銀樓,年入五千兩以上。其餘的,就並不像陸氏的瓷器鋪、趙慶林以前的香料鋪那樣,一年就有幾千兩銀子,她靠的是多。飯店,年入上千兩的有五個,客棧,年入一百兩的有十一個,年入兩百以上的大車店,有四個,還有一年收入三五百兩的大車店、飯店三個,這些一年的收入也十分豐厚,即使投資織綢廠、綢緞鋪,也並沒有讓她的手頭感到拮据。
掏錢買下宅子,讓葉晨明安排人去建偏院,葉兒打算一併收拾好,再搬家。
王氏訕訕地來辭行,她想會沈家營。
“哦,我最近沒有聽到那裡有什麼消息,你怎麼忽然想起這個了?”
“我是聽王二老爺家的人過來說的,說是正根他爹,嘴饞偷吃西瓜,讓人抓住打了一頓,他身體早就不好了,現在躺床上起不來,說不定熬不到明年春天,他爺爺身體也不好。”
“哦,好吧,沒想到你這一出來,轉眼都六年了,正根也十二歲啦。”沈家營劉家,還有幾十畝地呢,劉正根是那片地的合法繼承人,也是唯一繼承人了,他要是不會去,別人又不知道他還活著,一旦把地給了別人,想要收回來確實很麻煩。
葉兒很感謝王氏在她生二兒子趙正誠時,盡心盡力的服侍,這六年相處,她們關係也非常融洽,便安排王氏隨趙家往返的送貨隊回去,還給劉三爺寫信,讓他妥為照顧,允諾必有報答。
隨後的幾個月里,葉兒陸陸續續聽到了王家和趙家轉來王氏捎的消息。
劉英群在寂寞幾年之後,娶了一個帶著男孩子的寡婦。這寡婦楊村出名的潑貨,沒人敢惹,她之所以嫁給劉英群,就是看上他有幾十畝地了,反正梁善民和劉丁氏都垂垂老矣,劉英群的兒子又不知所蹤,將來,自己兒子為他打幡摔盆,那一份家產就跑不了。
劉英群被人打傷了頭部,因為是他做賊招禍,官府不可能為他撐腰,打人的,連一個銅子都不肯賠。
劉英群平日好逸惡勞,家裡也沒什麼積蓄,吃了一陣子藥,沒有效果,梁善民劉丁氏借不來錢,便沒法繼續為他延醫問藥。
寡婦也不那麼盡心伺候,就等他咽氣,自己兒子繼承家產呢。
那寡婦的兒子也有十三歲了,勉強能夠扶犁種地,她不指望劉英群而活。
劉三爺他們,還在背後尋思,是不是讓劉英群過繼一個劉家的子孫,不能把幾十畝地的好光景,便宜了外姓人吧?
而那寡婦,也在準備著,若是劉三爺敢出什麼么蛾子,她便拿出全身的潑勁兒,鬧個魚死網破,也要為兒子爭取。
王氏帶著兒子不期而至。
那寡婦還沒開始鬧呢,梁善民和劉丁氏就摟著孫子哭得個昏天黑地,劉英群一看到王氏,心裡愧疚,也不敢說趕她走的話。
劉三爺一看有劉正根在,那幾十畝地便毫無疑問是他的,寡婦再鬧也無濟於事。
這寡婦一看也傻眼了,王氏還有和劉英群成婚的婚書呢,劉英群當時說她跟人跑了什麼的,卻沒有正式寫一份休書,到了現在,寡婦的身份立刻玄妙起來,成了偏房了,她還有什麼鬧頭?
她讓劉英群在放人的契書上簽字,帶著兒子回娘家。
不過,這寡婦也不是那麼好相與的,家裡能翻騰走的,她都想拿走,甚至連糧食都要裝了去,說是她和兒子種地收來的。
劉三爺帶著劉家的男丁,把糧食留下,趕走了寡婦,幫著王氏母子安頓下來。
劉英群死得很及時,王氏還在不得不打算伺候他的時候,他便撒手歸西,大概也是有愧於王氏,不敢為她增加負擔吧。
葉兒聽說了,忍不住感慨,他這輩子,好容易知趣了一次,大概是人之將死吧。(未完待續)
正文 109 投毒殺人案
梁善民好容易有了孫子,卻沒了兒子,也不知道該喜還是該憂,正根還小,他強打精神操持了劉英群的喪事,便病倒了。
王氏當年吃了那麼多苦,對這兩個老的怨懟很大,便藉口自己是媳婦,伺候公公不方便,只肯在廚房做飯,卻不去上房一步,劉丁氏老了,自己走路都顫顫巍巍,還得給梁善民洗洗擦擦、餵藥餵飯,沒多久也累病了。
王氏在外漂泊這麼多年,知道的事情比以前多多了,她表面上的事情做得還過得去,實際對這兩個卻不是真心看護,梁善民沒多久便病入膏肓,劉丁氏也日益孱弱,一年時間,兩人雙雙離世。
劉家沒有一個人指責王氏有不對的地方,就那麼幫著把劉丁氏和梁善民掩埋了事。
王氏和兒子雖然孤兒寡母,但自己的日子自己過,她反而暗暗欣喜。梁正根不會種地,但他卻有特長,就是脾氣溫和善於獻小殷勤,王氏賣了幾畝地,在贖回街上那間鋪子,開起了雜貨鋪,交給兒子打理,家裡的地,多數租賃出去,留下五畝,她自己種點豆子油菜,還有一畝是菜地,娘兒倆吃不完,便賣掉一些,日子過得平淡,卻安穩。
趙家這一年,卻波雲詭譎,暗流洶湧。
二老太爺下不去決心置沈氏於死地,但他卻養著痴和尚,整個趙家人,都認定那是沈氏的姘、頭。沈氏明知不是,但卻有嘴無處訴,剛開始她還擺出一副清者自清的姿態。她本來竭力辯駁都說不清。陸氏又刻意推波助瀾,更讓沈氏渾身是嘴都說不清。
就在這時,趙慶林接到京城鋪子掌柜送來的一封急信,說是趙慶輝找到一個老太太,是沈氏當年嫁的第一個人家的鄰居,這個婆子信誓旦旦,說沈氏因為和一個富家公子偷情。被婆家抓到才被休的,而且。當時還懷了身孕。
照那個婆子說的時間,趙慶林的確不是趙家的後代,而是沈氏和jian夫所生。
與此同時,二老太爺也接到了兒子的信。說是帶了那個婆子往回趕,要爹爹通知全族的人,開祠堂把趙慶林趕出去。
趙慶林這些年,也偷偷攢下了不少的產業,脫離趙家,雖然要被分去多數財產,但也不是過不下去,可他兒子趙東升怎麼辦?沒有族籍,祖母還背著個yín婦的惡名。無論如何也沒法繼續考學的。
趙東升有多麼希望考上秀才,趙慶林心裡很清楚,自從趙正顯院試通過。趙東升那個羨慕嫉妒恨,回到家裡就開始發奮,就差沒有頭懸樑錐刺骨了,今年夏天,他要再次下場,在這節骨眼上。趙慶林豁出去也要護著兒子。
再說趙慶輝一行,一路上食宿馬車都有趙東臣的鋪子提供。他們輕車簡從,很快就進入了河東府地界,眼看謝州在望,有兩天就要到家了,他終於鬆了口氣。
這天晚上,依然住在趙家大車店,吃過晚飯,掌柜派小二送來點心。
這是一個年輕人,長得倒是白淨,只是有些畏縮,從進門到離開,一直低著頭,他抹乾淨桌子,習慣的把抹布搭在肩頭。
趙慶輝立刻覺得不對勁,趙家大車店經過趙東臣這幾年打理,和以往相比有很大變化,尤其是店小二,特別注重乾淨衛生,沒人在肩頭搭抹布。
“回來!”趙慶輝喊道。
“爺,有話請吩咐!”這個夥計若是個新來的吧,行動之間,卻十分熟絡,可若是熟手,如何又和其他人不一樣呢?
趙慶輝給守在門口的長隨使了個眼色,自己坐下端起茶杯,假意吸了一口,其實連杯子都沒敢沾唇:“你是新來的嗎?”
“是!”
“叫什麼?”
店小二有些不耐煩,勉強忍著,擠出笑臉:“爺,這會兒店裡很忙,稍等會兒,小的陪你聊天吧?”
趙慶輝大怒,隨手把杯子擲在地上:“大膽!知道我是誰嗎?”
店小二一下子直起腰杆,最初的畏縮和膽怯都沒了,他聲音裡帶著陰狠:“知道,你是二老太爺跟前的,不過,這店子雖然姓趙,卻是大房的大爺的,我自問沒做錯什麼,還輪不到你發威風。”
說完,一甩抹布,掉頭就要走,卻被背後的兩人堵住。
趙慶輝就算輕車簡從,兩個護身的保鏢還是少不了的,那小二根本不是對手,一下子就被制服了。
大車店的掌柜被叫了來,指著小二氣憤道:“你怎麼來了?”然後對趙慶輝行禮,解釋說,“他是以前店子裡的夥計,因為偷東西,還替十四老爺傳信,被大爺趕出去了,他早就不是店裡的夥計了。”
趙慶輝點點頭:“我也這麼想。”他還沒說出如何處置這個人,就聽到隔壁一聲慘叫。
“不好!”
趙慶輝變了臉色,長隨小貴已經撞開隔壁的房門:“老爺,老爺,王嬤嬤吐血了。”
假夥計猛然跳起,想要掙脫,卻被陳護衛一掌劈暈。
掌柜急忙命人請來了大夫,可惜回天乏術,那個證人已經毒發不治。
假夥計在給趙慶輝送點心之前,先給王嬤嬤送去了,這個在京城窮途末路靠乞討為生的女人,肚子明明都飽著,卻還是沒能抗拒美味的誘惑。
衙役過來,搜查假夥計,發現他身上還揣著一個有毒的點心,大概是準備萬一暴露,好自殺的。
捕頭問清假夥計住址,一面要衙役把犯人押回去,一面帶人去了假夥計的家裡。
趙慶輝也沒閒著,一面派人去官府打點,隨時掌握第一手消息,一面緊急送信給家裡。
案發地不是謝州地界,趙慶輝一點人脈也沒有,他派人星夜趕路,給在京城的趙東臣報信。
好歹趙東臣還能和霍十五搭上話。霍十五哪裡肯管這些小事?但趙慶輝卻在拜訪主事的官員時,暗示趙家和閣老家有那麼點兒關係。
官府的人耳朵靈著呢,趙家大車店開滿河東府每個州縣,還在京城開了個狀元樓,他們是知道的。
能在京城順利站住腳,肯定有來頭,趙慶輝的話他們便有幾分相信。
再說,隨著調查,案子也對趙慶輝特別有利。
那個假夥計被趙家大車店開除,一年多沒找到事情做,後來在一個小飯店跑堂,賺錢很少,他母親又得病去世,醫藥和喪葬費使得家境窘迫,但他家炕洞裡,卻找到一包銀子,有零有整,不下一百兩。
假夥計卻咬死口不肯招供,縣官用了大刑,亦無結果。假夥計的妻子沒想到也嘴硬的很,眼看事情陷入僵局,大車店的掌柜報來一個消息,假夥計的兒子前不久讓人接走。
趙慶輝這天,提著一壺酒,一隻燒雞來找假夥計:“你一個男人能熬刑,我還想得通,沒想到你老婆竟然也夠硬,呵呵,我很好奇啊。”
她和趙東臣手下的生意,最掙錢的算那座銀樓,年入五千兩以上。其餘的,就並不像陸氏的瓷器鋪、趙慶林以前的香料鋪那樣,一年就有幾千兩銀子,她靠的是多。飯店,年入上千兩的有五個,客棧,年入一百兩的有十一個,年入兩百以上的大車店,有四個,還有一年收入三五百兩的大車店、飯店三個,這些一年的收入也十分豐厚,即使投資織綢廠、綢緞鋪,也並沒有讓她的手頭感到拮据。
掏錢買下宅子,讓葉晨明安排人去建偏院,葉兒打算一併收拾好,再搬家。
王氏訕訕地來辭行,她想會沈家營。
“哦,我最近沒有聽到那裡有什麼消息,你怎麼忽然想起這個了?”
“我是聽王二老爺家的人過來說的,說是正根他爹,嘴饞偷吃西瓜,讓人抓住打了一頓,他身體早就不好了,現在躺床上起不來,說不定熬不到明年春天,他爺爺身體也不好。”
“哦,好吧,沒想到你這一出來,轉眼都六年了,正根也十二歲啦。”沈家營劉家,還有幾十畝地呢,劉正根是那片地的合法繼承人,也是唯一繼承人了,他要是不會去,別人又不知道他還活著,一旦把地給了別人,想要收回來確實很麻煩。
葉兒很感謝王氏在她生二兒子趙正誠時,盡心盡力的服侍,這六年相處,她們關係也非常融洽,便安排王氏隨趙家往返的送貨隊回去,還給劉三爺寫信,讓他妥為照顧,允諾必有報答。
隨後的幾個月里,葉兒陸陸續續聽到了王家和趙家轉來王氏捎的消息。
劉英群在寂寞幾年之後,娶了一個帶著男孩子的寡婦。這寡婦楊村出名的潑貨,沒人敢惹,她之所以嫁給劉英群,就是看上他有幾十畝地了,反正梁善民和劉丁氏都垂垂老矣,劉英群的兒子又不知所蹤,將來,自己兒子為他打幡摔盆,那一份家產就跑不了。
劉英群被人打傷了頭部,因為是他做賊招禍,官府不可能為他撐腰,打人的,連一個銅子都不肯賠。
劉英群平日好逸惡勞,家裡也沒什麼積蓄,吃了一陣子藥,沒有效果,梁善民劉丁氏借不來錢,便沒法繼續為他延醫問藥。
寡婦也不那麼盡心伺候,就等他咽氣,自己兒子繼承家產呢。
那寡婦的兒子也有十三歲了,勉強能夠扶犁種地,她不指望劉英群而活。
劉三爺他們,還在背後尋思,是不是讓劉英群過繼一個劉家的子孫,不能把幾十畝地的好光景,便宜了外姓人吧?
而那寡婦,也在準備著,若是劉三爺敢出什麼么蛾子,她便拿出全身的潑勁兒,鬧個魚死網破,也要為兒子爭取。
王氏帶著兒子不期而至。
那寡婦還沒開始鬧呢,梁善民和劉丁氏就摟著孫子哭得個昏天黑地,劉英群一看到王氏,心裡愧疚,也不敢說趕她走的話。
劉三爺一看有劉正根在,那幾十畝地便毫無疑問是他的,寡婦再鬧也無濟於事。
這寡婦一看也傻眼了,王氏還有和劉英群成婚的婚書呢,劉英群當時說她跟人跑了什麼的,卻沒有正式寫一份休書,到了現在,寡婦的身份立刻玄妙起來,成了偏房了,她還有什麼鬧頭?
她讓劉英群在放人的契書上簽字,帶著兒子回娘家。
不過,這寡婦也不是那麼好相與的,家裡能翻騰走的,她都想拿走,甚至連糧食都要裝了去,說是她和兒子種地收來的。
劉三爺帶著劉家的男丁,把糧食留下,趕走了寡婦,幫著王氏母子安頓下來。
劉英群死得很及時,王氏還在不得不打算伺候他的時候,他便撒手歸西,大概也是有愧於王氏,不敢為她增加負擔吧。
葉兒聽說了,忍不住感慨,他這輩子,好容易知趣了一次,大概是人之將死吧。(未完待續)
正文 109 投毒殺人案
梁善民好容易有了孫子,卻沒了兒子,也不知道該喜還是該憂,正根還小,他強打精神操持了劉英群的喪事,便病倒了。
王氏當年吃了那麼多苦,對這兩個老的怨懟很大,便藉口自己是媳婦,伺候公公不方便,只肯在廚房做飯,卻不去上房一步,劉丁氏老了,自己走路都顫顫巍巍,還得給梁善民洗洗擦擦、餵藥餵飯,沒多久也累病了。
王氏在外漂泊這麼多年,知道的事情比以前多多了,她表面上的事情做得還過得去,實際對這兩個卻不是真心看護,梁善民沒多久便病入膏肓,劉丁氏也日益孱弱,一年時間,兩人雙雙離世。
劉家沒有一個人指責王氏有不對的地方,就那麼幫著把劉丁氏和梁善民掩埋了事。
王氏和兒子雖然孤兒寡母,但自己的日子自己過,她反而暗暗欣喜。梁正根不會種地,但他卻有特長,就是脾氣溫和善於獻小殷勤,王氏賣了幾畝地,在贖回街上那間鋪子,開起了雜貨鋪,交給兒子打理,家裡的地,多數租賃出去,留下五畝,她自己種點豆子油菜,還有一畝是菜地,娘兒倆吃不完,便賣掉一些,日子過得平淡,卻安穩。
趙家這一年,卻波雲詭譎,暗流洶湧。
二老太爺下不去決心置沈氏於死地,但他卻養著痴和尚,整個趙家人,都認定那是沈氏的姘、頭。沈氏明知不是,但卻有嘴無處訴,剛開始她還擺出一副清者自清的姿態。她本來竭力辯駁都說不清。陸氏又刻意推波助瀾,更讓沈氏渾身是嘴都說不清。
就在這時,趙慶林接到京城鋪子掌柜送來的一封急信,說是趙慶輝找到一個老太太,是沈氏當年嫁的第一個人家的鄰居,這個婆子信誓旦旦,說沈氏因為和一個富家公子偷情。被婆家抓到才被休的,而且。當時還懷了身孕。
照那個婆子說的時間,趙慶林的確不是趙家的後代,而是沈氏和jian夫所生。
與此同時,二老太爺也接到了兒子的信。說是帶了那個婆子往回趕,要爹爹通知全族的人,開祠堂把趙慶林趕出去。
趙慶林這些年,也偷偷攢下了不少的產業,脫離趙家,雖然要被分去多數財產,但也不是過不下去,可他兒子趙東升怎麼辦?沒有族籍,祖母還背著個yín婦的惡名。無論如何也沒法繼續考學的。
趙東升有多麼希望考上秀才,趙慶林心裡很清楚,自從趙正顯院試通過。趙東升那個羨慕嫉妒恨,回到家裡就開始發奮,就差沒有頭懸樑錐刺骨了,今年夏天,他要再次下場,在這節骨眼上。趙慶林豁出去也要護著兒子。
再說趙慶輝一行,一路上食宿馬車都有趙東臣的鋪子提供。他們輕車簡從,很快就進入了河東府地界,眼看謝州在望,有兩天就要到家了,他終於鬆了口氣。
這天晚上,依然住在趙家大車店,吃過晚飯,掌柜派小二送來點心。
這是一個年輕人,長得倒是白淨,只是有些畏縮,從進門到離開,一直低著頭,他抹乾淨桌子,習慣的把抹布搭在肩頭。
趙慶輝立刻覺得不對勁,趙家大車店經過趙東臣這幾年打理,和以往相比有很大變化,尤其是店小二,特別注重乾淨衛生,沒人在肩頭搭抹布。
“回來!”趙慶輝喊道。
“爺,有話請吩咐!”這個夥計若是個新來的吧,行動之間,卻十分熟絡,可若是熟手,如何又和其他人不一樣呢?
趙慶輝給守在門口的長隨使了個眼色,自己坐下端起茶杯,假意吸了一口,其實連杯子都沒敢沾唇:“你是新來的嗎?”
“是!”
“叫什麼?”
店小二有些不耐煩,勉強忍著,擠出笑臉:“爺,這會兒店裡很忙,稍等會兒,小的陪你聊天吧?”
趙慶輝大怒,隨手把杯子擲在地上:“大膽!知道我是誰嗎?”
店小二一下子直起腰杆,最初的畏縮和膽怯都沒了,他聲音裡帶著陰狠:“知道,你是二老太爺跟前的,不過,這店子雖然姓趙,卻是大房的大爺的,我自問沒做錯什麼,還輪不到你發威風。”
說完,一甩抹布,掉頭就要走,卻被背後的兩人堵住。
趙慶輝就算輕車簡從,兩個護身的保鏢還是少不了的,那小二根本不是對手,一下子就被制服了。
大車店的掌柜被叫了來,指著小二氣憤道:“你怎麼來了?”然後對趙慶輝行禮,解釋說,“他是以前店子裡的夥計,因為偷東西,還替十四老爺傳信,被大爺趕出去了,他早就不是店裡的夥計了。”
趙慶輝點點頭:“我也這麼想。”他還沒說出如何處置這個人,就聽到隔壁一聲慘叫。
“不好!”
趙慶輝變了臉色,長隨小貴已經撞開隔壁的房門:“老爺,老爺,王嬤嬤吐血了。”
假夥計猛然跳起,想要掙脫,卻被陳護衛一掌劈暈。
掌柜急忙命人請來了大夫,可惜回天乏術,那個證人已經毒發不治。
假夥計在給趙慶輝送點心之前,先給王嬤嬤送去了,這個在京城窮途末路靠乞討為生的女人,肚子明明都飽著,卻還是沒能抗拒美味的誘惑。
衙役過來,搜查假夥計,發現他身上還揣著一個有毒的點心,大概是準備萬一暴露,好自殺的。
捕頭問清假夥計住址,一面要衙役把犯人押回去,一面帶人去了假夥計的家裡。
趙慶輝也沒閒著,一面派人去官府打點,隨時掌握第一手消息,一面緊急送信給家裡。
案發地不是謝州地界,趙慶輝一點人脈也沒有,他派人星夜趕路,給在京城的趙東臣報信。
好歹趙東臣還能和霍十五搭上話。霍十五哪裡肯管這些小事?但趙慶輝卻在拜訪主事的官員時,暗示趙家和閣老家有那麼點兒關係。
官府的人耳朵靈著呢,趙家大車店開滿河東府每個州縣,還在京城開了個狀元樓,他們是知道的。
能在京城順利站住腳,肯定有來頭,趙慶輝的話他們便有幾分相信。
再說,隨著調查,案子也對趙慶輝特別有利。
那個假夥計被趙家大車店開除,一年多沒找到事情做,後來在一個小飯店跑堂,賺錢很少,他母親又得病去世,醫藥和喪葬費使得家境窘迫,但他家炕洞裡,卻找到一包銀子,有零有整,不下一百兩。
假夥計卻咬死口不肯招供,縣官用了大刑,亦無結果。假夥計的妻子沒想到也嘴硬的很,眼看事情陷入僵局,大車店的掌柜報來一個消息,假夥計的兒子前不久讓人接走。
趙慶輝這天,提著一壺酒,一隻燒雞來找假夥計:“你一個男人能熬刑,我還想得通,沒想到你老婆竟然也夠硬,呵呵,我很好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