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到了應遠征這一代,應家已十分低調,外人都道應家主家脾氣十分古怪。古怪?應遠征裹了裹潮濕霉臭的被子冷哼,能因為自己剃了那隻蠢狗的毛二話不說把自己丟出家門,將所謂的家主試煉提前了三年的臭老頭何止生性古怪!
這一年,應遠征十三歲,蜷縮在遠渡海外的輪船倉庫角落裡瑟瑟發抖,在咒罵那隻蠢狗和臭老頭的不忿中睡去。也是在這裡,應遠征遇到了他這一世的業障。
“臭小子!敢偷吃!看我今天不打死你!”
“住手!”
事情的起因,是廚房裡為貴客準備的雞湯糕點被偷吃了一半。打人的是個華人老頭,被打的是個華人小學徒,圍觀群眾華人洋人參半,上前勸架的是一個瘦弱的華人少年,而罪魁禍首趁亂站在了圍觀群眾中,又順手從某個洋人身上順了十來張洋票子。
似乎沒料到有人會阻止,而且是如此贏弱不堪的人,洋人們似乎打起精神來,這場鬧劇因為這個不自量力的少年終於有了點新鮮看頭。
“別……”有人低聲拉扯了下那人,沒能攔住他的見義勇為。
“這位先生,你為什麼打他?”那少年似乎被氣得不輕,“他都已經說不是他做的,你並沒有證據證明就是他做的不是麼?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就歸罪於一個無辜的孩子是不是太過分了!”
嘖。
應遠征輕蔑地笑了下,真不知該說這個人天真還是愚蠢,在這艘船上最沒地位的大概就是這些華人了。應遠征在這船上住了半個月,對這些事再清楚不過。這個中年華人是個手藝不錯的廚子,在國內開罪了人才帶著年紀很小的兒子偷渡到這船上,恰好有一個有錢的洋人喜歡中餐,才免了被丟到海里餵魚的下場。
他打的也正是他的兒子,原本這一頓不輕不重的打罵叫洋人滿意了,就可以息事寧人,但誰想到圍觀群眾里還有正義感沒有泯滅的人呢?
果然,這件事最後是那名少年被揍了一頓。被揍了一頓不說,還護著那倆完全對他沒有感激之心的父子,自己掏腰包給那兩人付了船資,才算了事。
除了第一晚的狼狽,應遠征在這艘船上過得倒也快活。
收拾了兩個洋人供自己驅使,占了他們的床位,一日三餐穿的用的都不用自己發愁。那天之所以在廚房順了一手,是因為實在受不了那勞什子的西餐,才出手的,至於別人的死活,與他何干?
他應遠征可不是什麼善茬,但看那兩個人高馬大的洋人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被他馴服得跟綿羊似得就知道他的手段。
他不是什麼普通的十三歲的孩子,從手能抓東西開始,就握搶了,這十三年更是在應家的私人衛隊中長大,別說是兩個成年人就是再來十個也不是他的對手。
這兩人對那個見義勇為的孩子倒是欣賞得很,應遠征從他們口中得知,那少年是這一批出國留學的小華人之一,此番去的是德國,學醫。
這年頭送孩子出國留學的不在少數,不過住在這船的一樓的皆是些沒什麼權勢的學子,是國家挑選出來的人才,出來前都和國家立了契,學成後以知識報國的。後來又有一樁關於那少年的新鮮事,說是他的推薦信和入學資格書入境證明等一應文書被人偷了。
應遠征對此沒什麼同情心,只不過當天夜裡還念著廚房熬製著的雞湯,去後廚的時候在船尾看到那少年。
應遠征只當他要投海自殺,不過也沒心情管他,逕自去往後廚。倒是那少年嚇了一跳,他以為是那個玩忽職守的巡邏人醒來了。
見了來人,他才鬆了一口氣。那巡夜人誇張的鼾聲在潮浪聲中此起彼伏,他這一下也沒有吹海風的心情了,正打算回去,卻見那人進了後廚,跟過去一看,這下憤怒了。
“原來你就是那個小偷!”
他們就是這麼結識了。
那少年蠢歸蠢了些,卻是個十分上道的,應遠征原本以為他要抓著自己充公問罪,哪想,聞了那湯水的味道,逕自說便宜了那些洋鬼子,自己也分了一杯羹。末了,還偷偷摸摸地從那個抱著武器打瞌睡的洋人守夜人哪裡偷了個物件丟在廚房裡。
第二天,果然傳來那個守夜人被揍了一頓的消息。那守夜人,正是那天教訓他時打得最狠的那個。這首船上也有自成一派的食物鏈,他們這些沒權勢的位於食物鏈的低端,而這些自認優越的人,可不正也是那些更高一級人的食物麼?
那少年有他堅持的生存之道,同時也記仇得很。
應遠征這才對那少年另眼相看。
那人正直卻頑劣,天真得愚蠢卻滿心赤誠,帶著涉世未深的無辜和對未來對所謂使命的狂熱和憧憬,眼裡儘是鮮活。
公文被偷了,他在船上攬了些有苦又累的活計,賺了幾個大洋,在渡船在一處靠岸的時候給家裡發去電報,又重新補辦了手續。
在他看來,這樣的惡作劇算不得什麼挫折,他自小在醫院中長大,在他的觀念里,非死無大事。
樂天知命,是一種旁人學不來的天賦。
許是被孤立了,見到不排斥他的應遠征,少年尤為熱情。他以為他也是赴洋留學的學子,將自己的身家交代了一遍,執意要應遠征同等交換信息,對應遠征的冷臉沉默也毫無自覺,聒噪得不成樣子。
這一年,應遠征十三歲,蜷縮在遠渡海外的輪船倉庫角落裡瑟瑟發抖,在咒罵那隻蠢狗和臭老頭的不忿中睡去。也是在這裡,應遠征遇到了他這一世的業障。
“臭小子!敢偷吃!看我今天不打死你!”
“住手!”
事情的起因,是廚房裡為貴客準備的雞湯糕點被偷吃了一半。打人的是個華人老頭,被打的是個華人小學徒,圍觀群眾華人洋人參半,上前勸架的是一個瘦弱的華人少年,而罪魁禍首趁亂站在了圍觀群眾中,又順手從某個洋人身上順了十來張洋票子。
似乎沒料到有人會阻止,而且是如此贏弱不堪的人,洋人們似乎打起精神來,這場鬧劇因為這個不自量力的少年終於有了點新鮮看頭。
“別……”有人低聲拉扯了下那人,沒能攔住他的見義勇為。
“這位先生,你為什麼打他?”那少年似乎被氣得不輕,“他都已經說不是他做的,你並沒有證據證明就是他做的不是麼?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就歸罪於一個無辜的孩子是不是太過分了!”
嘖。
應遠征輕蔑地笑了下,真不知該說這個人天真還是愚蠢,在這艘船上最沒地位的大概就是這些華人了。應遠征在這船上住了半個月,對這些事再清楚不過。這個中年華人是個手藝不錯的廚子,在國內開罪了人才帶著年紀很小的兒子偷渡到這船上,恰好有一個有錢的洋人喜歡中餐,才免了被丟到海里餵魚的下場。
他打的也正是他的兒子,原本這一頓不輕不重的打罵叫洋人滿意了,就可以息事寧人,但誰想到圍觀群眾里還有正義感沒有泯滅的人呢?
果然,這件事最後是那名少年被揍了一頓。被揍了一頓不說,還護著那倆完全對他沒有感激之心的父子,自己掏腰包給那兩人付了船資,才算了事。
除了第一晚的狼狽,應遠征在這艘船上過得倒也快活。
收拾了兩個洋人供自己驅使,占了他們的床位,一日三餐穿的用的都不用自己發愁。那天之所以在廚房順了一手,是因為實在受不了那勞什子的西餐,才出手的,至於別人的死活,與他何干?
他應遠征可不是什麼善茬,但看那兩個人高馬大的洋人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被他馴服得跟綿羊似得就知道他的手段。
他不是什麼普通的十三歲的孩子,從手能抓東西開始,就握搶了,這十三年更是在應家的私人衛隊中長大,別說是兩個成年人就是再來十個也不是他的對手。
這兩人對那個見義勇為的孩子倒是欣賞得很,應遠征從他們口中得知,那少年是這一批出國留學的小華人之一,此番去的是德國,學醫。
這年頭送孩子出國留學的不在少數,不過住在這船的一樓的皆是些沒什麼權勢的學子,是國家挑選出來的人才,出來前都和國家立了契,學成後以知識報國的。後來又有一樁關於那少年的新鮮事,說是他的推薦信和入學資格書入境證明等一應文書被人偷了。
應遠征對此沒什麼同情心,只不過當天夜裡還念著廚房熬製著的雞湯,去後廚的時候在船尾看到那少年。
應遠征只當他要投海自殺,不過也沒心情管他,逕自去往後廚。倒是那少年嚇了一跳,他以為是那個玩忽職守的巡邏人醒來了。
見了來人,他才鬆了一口氣。那巡夜人誇張的鼾聲在潮浪聲中此起彼伏,他這一下也沒有吹海風的心情了,正打算回去,卻見那人進了後廚,跟過去一看,這下憤怒了。
“原來你就是那個小偷!”
他們就是這麼結識了。
那少年蠢歸蠢了些,卻是個十分上道的,應遠征原本以為他要抓著自己充公問罪,哪想,聞了那湯水的味道,逕自說便宜了那些洋鬼子,自己也分了一杯羹。末了,還偷偷摸摸地從那個抱著武器打瞌睡的洋人守夜人哪裡偷了個物件丟在廚房裡。
第二天,果然傳來那個守夜人被揍了一頓的消息。那守夜人,正是那天教訓他時打得最狠的那個。這首船上也有自成一派的食物鏈,他們這些沒權勢的位於食物鏈的低端,而這些自認優越的人,可不正也是那些更高一級人的食物麼?
那少年有他堅持的生存之道,同時也記仇得很。
應遠征這才對那少年另眼相看。
那人正直卻頑劣,天真得愚蠢卻滿心赤誠,帶著涉世未深的無辜和對未來對所謂使命的狂熱和憧憬,眼裡儘是鮮活。
公文被偷了,他在船上攬了些有苦又累的活計,賺了幾個大洋,在渡船在一處靠岸的時候給家裡發去電報,又重新補辦了手續。
在他看來,這樣的惡作劇算不得什麼挫折,他自小在醫院中長大,在他的觀念里,非死無大事。
樂天知命,是一種旁人學不來的天賦。
許是被孤立了,見到不排斥他的應遠征,少年尤為熱情。他以為他也是赴洋留學的學子,將自己的身家交代了一遍,執意要應遠征同等交換信息,對應遠征的冷臉沉默也毫無自覺,聒噪得不成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