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不過,薛濤雖然未必就是冰清玉潔的世外仙姝,但她卻氣質高華,端莊典雅,不似一般俗濫的風塵女子。最早賞識她的是西川節度使韋皋。《鹿鼎記》中幾個人拍韋小寶的馬屁,替韋小寶找了個祖宗,正是韋皋。他們將韋皋說成是大忠臣,並封為忠武王(真實情況是:諡號忠武,贈太師,沒有封王)。韋皋殺了反賊朱沘的使者,這事是有的,總體說來也是忠臣,但韋皋後來也驕橫跋扈,西川幾乎成了他的獨立王國,手下的官職任用,全憑韋皋一句話。所以韋皋見薛濤詩書俱佳,就任命她為校書郎一職,有人勸阻說:「軍務倥傯之際,奏請以一妓女為官,倘若朝廷認為有失體統,豈不連累帥使清譽;即使僥倖獲准,紅裙入衙,不免有損官府尊嚴,易給不服者留下話柄,望帥使三思!」但韋皋還是讓薛濤實實在在地擔任起校書郎的職責,後人也因此尊稱妓女為「女校書」。
韋皋死後,朝廷派一個叫袁滋的人來接替。但韋皋舊部看當時其他藩鎮都「高度自治」,於是韋皋的屬下劉辟就自封為西川節度使,並向朝廷要求將東川和山南都歸自己統領。袁滋一看這陣勢,嚇得沒敢上任。要是劉辟碰上唐德宗、唐順宗這樣的焉巴皇帝倒也罷了,老劉八字不好,正好撞槍口上了,碰上的是正想削除藩鎮,大幹一番的唐憲宗。唐憲宗派大將高崇文入蜀平亂。劉辟是文人出身,又因謀反不得人心,很快兵敗被擒。唐憲宗下令將其全家處斬,以儆效優。劉辟也會寫詩,《全唐詩》存詩兩首,和反臣們的詩列為一卷。其中這首還不錯:「皎潔三秋月,巍峨百丈樓。下分征客路,上有美人愁。帳卷芙蓉帶,簾褰玳瑁鉤。倚窗情渺渺,憑檻思悠悠。未得金波轉,俄成玉箸流。不堪三五夕,夫婿在邊州。」薛濤現存詩集中沒有和劉辟的唱和之作,估計當時就算有,也因劉辟是反賊而自己銷毀了。
高崇文率大軍入蜀後,薛濤當然不得不迎接,於是寫了本篇這首詩。上來這句「驚看天地白荒荒」,形容過去劉辟統治時一片昏暗,然後寫高崇文平亂誅賊後,川中百姓重獲光明。逢迎之詞當然是有的,但是此詩寫得也確實氣勢不凡,尤其是出於一紅裙女子之手。高崇文並非讀書人,但也粗知文字,薛濤這首詩估計也能看個半懂。《全唐詩》中也錄有他的一首詩:「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號將軍。那個髇兒射雁落,白毛空里亂紛紛。」大家一看便知,這位高崇文畢竟是武夫本色,實在應該改名叫高崇武才對。
酒席宴上,高崇文(舊本詩話有的作高駢,誤,高駢生活時代和薛濤完全不搭界)起令道:「口,有似沒梁斗。」薛濤當即機敏地回答:「川,有似三條椽」。薛濤的回答,不但完全貼切,而且落在「川」字上,比高崇文隨口亂說的更有意義。高崇文還有點不服氣,挑剔說:「你那個三條椽中怎麼有一條是彎的啊(指川字第一筆是撇)?薛濤答道:「閣下是堂堂節度使,卻用『沒梁斗』,我一個小女子,用個彎了的一條椽有什麼不可啊?」高崇文聽了大笑。元稹有詩夸薛濤是「言語巧似鸚鵡舌」,實在也不是過譽之詞。如果薛濤生活在現在,當個電視節目主持人什麼的,肯定隨機應變,妙語連珠,遠勝當下某些花瓶似的女主持人。
薛濤一生經歷十一鎮西川節度使:韋皋、袁滋、劉辟、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②、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有人說「凡歷事十一鎮,皆以詩受知」,這不免有所誇大,像袁滋根本沒有上任,連薛濤的面也沒有見過。據現在薛濤留下的詩篇來看,和韋皋、高崇文、武元衡、段文昌、李德裕等酬酢較多。不過即使如此,薛濤也像月季花一樣稱得上是「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能被歷任官員賞識,除了她出眾的美貌外,更多的是她的才情。到李德裕任節度使時,薛濤已是蒼顏鶴髮的老人了,然而她仍舊以一首《籌邊樓》讓眾人嘆服:「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此詩氣勢,如劍戟相擊,鐵馬奔騰,非胸有百萬甲兵者不能道也。明胡震亨《唐音癸簽》稱薛濤「工絕句,無雌聲,自壽者相。」
薛濤活了七十多歲,在唐代已是非常高壽了。但薛濤這一生也不容易,在這麼多的權官中周旋應付,略有不慎,就要被責罰。薛濤詩中留下的就有《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韋皋)》、《罰赴邊上武相公(武元衡)》、《十離詩》等詩作。從這些詩作中,我們也能感受到,貌似一直左右逢源的薛濤,號稱「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的薛濤,美酒宴中作樂,薛濤箋上題詩的同時,她的內心也會有不安,也會有痛苦。到了後來,薛濤漸漸地淡出了這個圈子。後來的節度使段文昌再邀她時,她寫了首詩說:「儂心猶道青春在,羞看飛蓬石鏡中。」婉拒了這類邀請。薛濤晚年隱居在望江樓中,穿起女道士的服裝。也許只有此時,她才心得安樂,擁有一份閱盡滄桑後的坦然。
①白荒荒:荒荒,指黯淡無際貌。杜甫有詩:「野日荒荒白」。這裡指天日無光的樣子,形容劉辟統治時一片昏暗。
②王播:《鹿鼎記》第三十九回中提到過「王播碧紗籠」的故事,正是說的此人。王播早年貧困,和尚不讓他吃飯,他當了官也沒有太計較。但後來他對江淮一帶百姓搜刮甚酷,民怨甚多。
韋皋死後,朝廷派一個叫袁滋的人來接替。但韋皋舊部看當時其他藩鎮都「高度自治」,於是韋皋的屬下劉辟就自封為西川節度使,並向朝廷要求將東川和山南都歸自己統領。袁滋一看這陣勢,嚇得沒敢上任。要是劉辟碰上唐德宗、唐順宗這樣的焉巴皇帝倒也罷了,老劉八字不好,正好撞槍口上了,碰上的是正想削除藩鎮,大幹一番的唐憲宗。唐憲宗派大將高崇文入蜀平亂。劉辟是文人出身,又因謀反不得人心,很快兵敗被擒。唐憲宗下令將其全家處斬,以儆效優。劉辟也會寫詩,《全唐詩》存詩兩首,和反臣們的詩列為一卷。其中這首還不錯:「皎潔三秋月,巍峨百丈樓。下分征客路,上有美人愁。帳卷芙蓉帶,簾褰玳瑁鉤。倚窗情渺渺,憑檻思悠悠。未得金波轉,俄成玉箸流。不堪三五夕,夫婿在邊州。」薛濤現存詩集中沒有和劉辟的唱和之作,估計當時就算有,也因劉辟是反賊而自己銷毀了。
高崇文率大軍入蜀後,薛濤當然不得不迎接,於是寫了本篇這首詩。上來這句「驚看天地白荒荒」,形容過去劉辟統治時一片昏暗,然後寫高崇文平亂誅賊後,川中百姓重獲光明。逢迎之詞當然是有的,但是此詩寫得也確實氣勢不凡,尤其是出於一紅裙女子之手。高崇文並非讀書人,但也粗知文字,薛濤這首詩估計也能看個半懂。《全唐詩》中也錄有他的一首詩:「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號將軍。那個髇兒射雁落,白毛空里亂紛紛。」大家一看便知,這位高崇文畢竟是武夫本色,實在應該改名叫高崇武才對。
酒席宴上,高崇文(舊本詩話有的作高駢,誤,高駢生活時代和薛濤完全不搭界)起令道:「口,有似沒梁斗。」薛濤當即機敏地回答:「川,有似三條椽」。薛濤的回答,不但完全貼切,而且落在「川」字上,比高崇文隨口亂說的更有意義。高崇文還有點不服氣,挑剔說:「你那個三條椽中怎麼有一條是彎的啊(指川字第一筆是撇)?薛濤答道:「閣下是堂堂節度使,卻用『沒梁斗』,我一個小女子,用個彎了的一條椽有什麼不可啊?」高崇文聽了大笑。元稹有詩夸薛濤是「言語巧似鸚鵡舌」,實在也不是過譽之詞。如果薛濤生活在現在,當個電視節目主持人什麼的,肯定隨機應變,妙語連珠,遠勝當下某些花瓶似的女主持人。
薛濤一生經歷十一鎮西川節度使:韋皋、袁滋、劉辟、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②、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有人說「凡歷事十一鎮,皆以詩受知」,這不免有所誇大,像袁滋根本沒有上任,連薛濤的面也沒有見過。據現在薛濤留下的詩篇來看,和韋皋、高崇文、武元衡、段文昌、李德裕等酬酢較多。不過即使如此,薛濤也像月季花一樣稱得上是「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能被歷任官員賞識,除了她出眾的美貌外,更多的是她的才情。到李德裕任節度使時,薛濤已是蒼顏鶴髮的老人了,然而她仍舊以一首《籌邊樓》讓眾人嘆服:「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此詩氣勢,如劍戟相擊,鐵馬奔騰,非胸有百萬甲兵者不能道也。明胡震亨《唐音癸簽》稱薛濤「工絕句,無雌聲,自壽者相。」
薛濤活了七十多歲,在唐代已是非常高壽了。但薛濤這一生也不容易,在這麼多的權官中周旋應付,略有不慎,就要被責罰。薛濤詩中留下的就有《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韋皋)》、《罰赴邊上武相公(武元衡)》、《十離詩》等詩作。從這些詩作中,我們也能感受到,貌似一直左右逢源的薛濤,號稱「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的薛濤,美酒宴中作樂,薛濤箋上題詩的同時,她的內心也會有不安,也會有痛苦。到了後來,薛濤漸漸地淡出了這個圈子。後來的節度使段文昌再邀她時,她寫了首詩說:「儂心猶道青春在,羞看飛蓬石鏡中。」婉拒了這類邀請。薛濤晚年隱居在望江樓中,穿起女道士的服裝。也許只有此時,她才心得安樂,擁有一份閱盡滄桑後的坦然。
①白荒荒:荒荒,指黯淡無際貌。杜甫有詩:「野日荒荒白」。這裡指天日無光的樣子,形容劉辟統治時一片昏暗。
②王播:《鹿鼎記》第三十九回中提到過「王播碧紗籠」的故事,正是說的此人。王播早年貧困,和尚不讓他吃飯,他當了官也沒有太計較。但後來他對江淮一帶百姓搜刮甚酷,民怨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