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GC-3 式加農炮  蘇德戰爭後期蘇聯主要加農炮之一。1944 年製成並裝 備部隊(軍屬炮兵)。兼有反坦克飽和野戰炮兩種性能,主要用於對付德軍 “虎”式和“豹”式坦克,口徑 100 毫米,彈重 15.6 公斤,彈丸初速每秒約 900 米,直射距離 1080 米,在 500 米距離上命中角 90°時穿甲力為 160 毫米, 最大射速每分鐘 7 發(一說 4—5 發),戰鬥全重 3650 公斤。

  GT 型坦克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主要輕型坦克之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初研製。作為高速車輪履帶式戰役坦克,主要用於獨立的機械化兵團,經過 多次改進。1939 年的 BT-7M 型為全重 14.6 噸,乘員 3 人,45 毫米火炮 1 門, 7.62 毫米機槍 3 挺,前裝甲厚 20 毫米,最大時速 62 公里(履帶式)和 86 公里(輪式),公路最大行程 600 公里(履帶式)和 700 公里(輪式》,曾 在諾門坎事件、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初期使用。

  Л-1 式榴彈炮  蘇德戰爭後期蘇聯主要榴彈炮之一。1943 年製成並裝 備部隊(軍屬炮兵)。口徑 152 毫米,彈重 40 公斤,彈丸初速每秒 508 米, 最大射程 12.4 公里,最大射速每分鐘 4 發,戰鬥全重 3600 公斤。其特點是 比原來同類的 1938 年 K-10 式榴彈炮,行軍全重減少 1 噸,戰鬥全重減少 0.5 噸,增強了機動性。

  ЛB-3 習型轟炸機  蘇聯三十年代未主要中遠程轟炸機之一。1935 年 由*伊柳辛研製成功。1937 年經改進為ЛБ-3Ф中型。機組成員 3 人,裝有 2 台 1000 馬力活塞式發動機,最大時速 440 公里,最大航程 2700 公里,裝備 7.62 毫米機槍 3 挺,可攜炸彈 1—2.5 噸。共生產 1528 架。1938 年起改型為 *Ил-4 型轟炸機。

  дп式輕機槍  即“傑格佳廖夫式輕機槍”。蘇德戰爭期間蘇聯步兵主 要輕機槍。二十年代由*傑格佳廖夫研製成功。1927 年開始裝備部隊。蘇德 戰爭期間仍然是蘇軍輕機槍的基本型號。口徑 7.62 毫米,重 8.9(一說 8.4) 公斤,彈匣容量 47 發,射程 1500 米,實際射速每分鐘 80 發。1944 年製成 其改進型ДпM 式,主要是簡化結構和提高零件質量。

  дшк-38 式重機槍  蘇德戰爭期間蘇聯主要大口徑機槍。其前身為 1930 年*傑格佳廖夫研製成功的дк式大口徑機槍。1938 年由什帕金(Ге оргийСемёновичШпа-гин,1897—1952)改制而成。口 徑 12.7 毫米,機槍槍身重 34 公斤(連槍架全重 170 公斤),射程 3500 米, 彈鏈容量 50 發,實際射速每分鐘 80(一說 125)發。1939 年起裝備部隊。 蘇德戰爭期間主要用於攻擊敵方輕型裝甲車輛和低空飛機。

  ис-2 式反坦克炮  蘇德戰爭中後期蘇聯主要反坦克加農炮之一。 1913 年製成並裝備部隊。口徑 57 毫米,彈重 3.14 公斤,彈丸初速每秒 990 米,直射距離 1100 米。在 500 米距離上命中角 90°時穿甲力為 106(一說 100)毫米,最大射速每分鐘 15 發,戰鬥全重 1150(一說 1250)公斤。

  ис-3 式加農炮  蘇德戰爭期間蘇聯主要反坦克加農炮之一。1942 年 製成並裝備部隊(師屬炮兵)。口徑 76 毫米,彈重 6.2 公斤,彈丸初速每秒 680 米,最大射程 13.2 公里,直射距離 940 米,在 500 米距離上命中角 90 °時穿甲力為 70 毫米,最大射速每分鐘 15 發,戰鬥全重 1180 公斤。其特點 是製造工藝簡單,共有零件 719 個。比三十年代同類加農炮零件減少五分之 三。

  N-16 型殲擊機  即“波利卡爾波夫式殲擊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蘇 聯的主要殲擊機。1933 年由*波利卡爾波夫研製成功。翌年開始裝備部隊。 單座,裝有 1 台 900 馬力活塞式發動機,最大時速 462(一說 489)公里,最 大航程 625 公里,裝備 7.62 毫米機槍 4 挺,可攜炸彈 100 公斤。曾使用於西 班牙內戰和諾門坎地區的戰鬥。至蘇德戰爭爆發時,與 N-15 型一起仍然是蘇 聯空軍中數量最多的主要機種。共約生產 7000 架。

  N-153 型殲擊機  即“鷗式殲擊機”。蘇德戰爭初期蘇聯主要殲擊機之 一。1938 年由*波利卡爾波夫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單座,裝有 1 台 900 馬 力活塞式發動機,最大時速 427 公里,最大航程 690 公里,裝備 7.62 毫米機 槍 4 挺,可攜炸彈 200 公斤。

  Ил-2 型強擊機  即“伊爾-2 型強擊機”。蘇德戰爭期間蘇聯主要強 擊機。廣泛用於低空火力支援陸軍。1939 年由*伊柳辛研製成功。1941 年起 裝備部隊,至蘇德戰爭爆發時有 249 架,戰時共生產 3.6 萬架。單座(1942 年改進型為雙座),裝有 1 台 1750(一說 1600)馬力發動機,最大時速 420 公里,最大航程 765(一說 510)公里,裝備 20(後改為 23)毫米航炮 2 門、 7.62 毫米機槍 2 挺(1942 年雙座型加裝 12.7 毫米機槍 1 挺),能攜 4—8 枚火箭彈和 400—600 公斤炸彈,座艙、發動機和油箱均有裝甲防護。蘇軍稱 之為“飛行坦克”,德軍稱之為“死神”。

  Ил-4 型轟炸機  即“伊爾-4 型轟炸機”。蘇德戰爭期間蘇聯主要中 遠程轟炸機。1938 年由*伊柳辛對*ДБ-3 型轟炸機改制而成。機組乘員 3 人,裝有 2 台 1100 馬力活塞式發動機,最大時速 445(一說 425)公里,最 大航程 3800(一說 3300)公里,裝備 12.7 毫米機槍 1 挺、7.62 毫米機槍 2 挺(其改進型裝備 20 毫米航炮 2 門、7.62 毫米機槍 3 挺),可攜炸彈1—2.5 噸。共生產 5256 架,除作為遠程航空兵主要機種外,還用作海軍魚雷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