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薛仁果經常幹這樣的事,這大概是遺傳,他爹薛舉喜歡殺降兼割鼻,把人半埋起來教訓則是他娘的愛好,薛仁果偏好火刑以及殺人奪妻。

  看著利箭刺穿劉感的身體,薛仁果的氣似乎消了一些,而讓他困惑的是,劉感至死都在厲聲喝斥,而身後的軍將都轉過了身體。

  薛仁果陷入了困惑,唐朝政府成立不過才一年,劉感為什麼要效忠於這個新興的朝廷而不肯歸附於我,為什麼我的軍將不願意欣賞我的虐殺遊戲,難道戰場上比的不就是誰更狠嗎?

  史書將劉感的行為歸於忠義,並用個人操守的高潔來解釋劉感的行為,這樣的解釋大概流於表面,劉感真正力量的源泉應該來自於希望。這希望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希望,而是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希望。

  從三國到現在,天下已經大亂了四百年,四百年的戰火紛爭讓世人嘗盡了苦難,也讓世人無比嚮往亂世的終結。久亂思治,這便是人心的力量。

  亂世是群雄逐鹿的天下,真正的勝出者只有一個,這個勝出者一定是能讓天下人看到亂世終結希望的那位。都於長安的唐朝便讓劉感看到了這樣的希望,而薛仁果縱然匹敵萬人,但他的暴虐永遠無法給人以這樣的希望。

  劉感殺身成仁,足稱忠義,但他在城下吼了那一嗓子,差點泄露了唐軍主力的秘密。

  秘密是“四面俱集”這四個字。

  李世民遲遲未來,確是在集結兵馬。兩個月前的大敗傷到了唐軍的筋骨,為了重新組織一支可以跟薛仁果對抗的大軍,唐軍調動了各方的軍隊。

  九月,李世民終於回到了高﨡,兩個月的時間加一場刻骨銘心的大敗已經足以改變一個人。

  薛仁果的大軍也撤離涇州,回到了折﨡。現在他有全權的指揮權,他將用一場勝利證明誰才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英才。

  薛仁果率兵前去挑戰。

  唐營營門緊閉。

  到了晚些時候,薛仁果打馬回營,他並不是第一次碰到堅壁不出的情況,他相信對方一定有忍耐不住的一天。

  時間一天天過去,薛仁果的兵馬天天都來,對方依舊營門緊閉,秦軍開始變得急躁起來。

  唐軍到底什麼意思?來了又不戰,到底什麼時候肯痛快大戰一場?

  薛仁果的心頭充滿疑惑,就連唐軍將領也變得急躁起來,跑去問李世民出戰的時間,李世民用乾脆的聲音給出了回答:“等待。”

  “以後誰敢言戰,斬!”李世民補充說明。

  曾經少年意氣、一往無前的李世民不見了,替代的是隱忍不發的老獵手。李世民終於領悟到戰爭的真正要義,從而從一名猛將進化為名將。

  所謂猛將,就是渾身是膽,橫衝直撞,奪人士氣,取人首級,這樣的猛將常常可以取得勝利,但同時,也無法避免失敗。而真正的名將就像高明的劍手,他們不會大砍大殺,只會靜待時機,等待對方的破綻,然後送出致命的一擊。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孫子兵法》

  最偉大的將領他們只能確定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他們從來不會奢望自己能夠主動奪取勝利,因為勝利永遠只能來源於對方的破綻。

  如果要聽杜鵑啼叫,那就只有等待,如果要戰勝對方,也只有等待。

  長安,李淵正在喝酒。在兒子於前線跟勁敵決一死戰的時候,他選擇了喝酒,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跟他一起喝酒的是突厥高幹骨咄祿。

  開席之後,李淵特地下來,將骨咄祿牽到自己的龍榻之上,並排坐在一起。唐朝的龍榻很大,諸位不必當心兩個男人擠到一起會發生不必要的身體接觸。

  史書記載,這位骨咄祿是始畢可汗的遠房親戚,年紀又不大,在突厥地位不高,才被派來出差。沒想到,在長安竟然連龍椅都坐上了。

  望著喜笑顏開的骨咄祿,李淵舉杯示意。

  喝吧,痛快地喝吧,招待工作不僅是生產力,而且還是戰鬥力,骨咄祿喝得越痛快,他兒子的勝算就越大。

  折﨡城。

  兩軍對峙已經過去了六十天。

  薛仁果已經失去了耐心,本以為李世民也就耗他個把月,哪知道兩個月過去了,對面的唐營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再這樣下去可不行了,唐軍耗得起,薛仁果也耗得起,但部下的肚皮可耗不起了。

  當初為了更快攻占長安,薛舉採取跳蛙政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步步進逼長安,這樣的策略可以最大程度使自己的主力處於最前線,但產生了另一個問題:糧草的供應問題。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適合駐大軍的。

  待在折﨡這個小縣城,薛仁果的糧草已經所剩無幾。

  要是有電話,薛仁果真想打過去問一下李世民。

  李家二少爺,你到底什麼時候跟我開打?

  要是李世民接到這個電話,估計他不會告訴薛仁果,不告訴不是因為李世民要保密,事實上,李世民也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

  他只是在等待一些東西。在他的計劃里有一個進度條,每一件事情來臨時,進度條就會往前走一格。

  這一天,突厥的援兵來了,李世民的進度條往前進了一大格,又一天,前來叫陣的秦將口氣顯得有些暴躁,李世民的進度條又往前進了一步,再過一天,李世民發現營前的秦兵面色有些發黃,他笑了笑,把進度條又往前撥了一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