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見到李世民著金甲,跨大馬,得勝歸來的英姿,李密私下說了一句話:“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禍亂乎!”

  連威震中原的李密都服了李世民,天下第一人舍此其誰?

  這是史書的記載,但據本人猜測,李密在仰視李世民的形象時,怕不是生出敬佩之心,而是湧出一股酸楚。

  是的,這種仰視的感覺李密並不陌生,很多年前,他也像李世民這般年輕,可他卻在大興宮的大殿內仰視著楊廣。這麼多年過去了,他逃亡過,奮鬥過,經歷了無數的苦難,可最後,竟然回到了原點。

  兜兜轉轉,我依然是那個屈居人下的李密。

  其實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在自己的軌道上轉圈,區別是,有的人願意沿著軌道重複人生,有的人願意冒險脫離這個軌道,去尋找另一條道路,李密無疑是後一種人。

  羞愧讓李密的熱血開始沸騰,內心那頭沉睡的猛獸再次覺醒。

  俯首的這人絕不是我,每天審閱菜譜的這個人絕不能稱之為李密。

  李密,當世之智雄,心有偉略,腹有奇計,氣吞萬里,縱馳天下。

  我,絕不承認現在的我!

  離開長安吧,長安於我,是喧譁卻荒涼的鬧市,作為一頭猛獸,我應該重新回到那群雄逐鹿的中原去。

  為了順利離開長安東山再起,李密找了一個理由,他打報告表示河南境內還有許多他的舊部屬,而被王世充招過去的兵馬也有棄暗投明之意。如果我前去招撫,一定能為陛下招來那些山東豪傑。

  打了報告後,李密開始忐忑地等待,要騙過李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長安的一個多月,他已經感覺到李淵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對手。

  批示很快下來了,李淵十分高興,馬上同意了這個方案。

  於是,李密又提了一個要求,讓賈閏甫跟他一起去。

  因為瓦崗人才太多,沒有來得及介紹這位賈閏甫。此人是李密在瓦崗時的參謀,才能出眾,也是李密的親信,此人後來還寫了一本《蒲山公傳》,算是李密的傳記作者。

  李密沒有提讓王伯當一起走,大概是怕拉的人太多,李淵起疑心。

  對於這個要求,李淵滿口答應,還特別交代,他將親自設宴為二位送行。

  在中國的歷史上,研究學習開會可能最後都落在吃飯上面,而吃飯,卻從來不只是吃飯。這一次,是老辣的蒼狼跟狡黠的靈狐之間的直接對話。

  李淵在等兩位,他將用這一頓飯再刺激一下對方。

  很快,兩位都來了。照例,李淵說了兩位辛苦了的客氣話,突然,李淵停住了笑容,冷不丁冒出一句話:“有人不想兄弟前去河南,他們告訴我,你一去便是投魚於泉,放虎於山!”

  圖窮匕見,氣氛猛然緊張起來。

  李密反應相當快,馬上離席,跪地,表示自己決無二心。同時跪下的當然還有賈閏甫。

  李淵心滿意足,他揮揮手,示意兩位站起來。

  “他們的話朕是不信的,朕對兄弟推心置腹,豈是他們可以離間的。”

  不信?不信還拿出來說幹什麼,嚇出心臟病算誰的?

  李密抬頭,輕輕說了一句:“臣入朝的時間很短,實在不願意離開,現在朝中公卿,又不信任我,還請陛下派一位心腹跟臣同去。”

  所謂心腹,李密不好點名,大概是想裴寂跟他走一趟吧。

  聽到這個請求,李淵愣了一下,但馬上恢復了平靜。

  李密啊李密,你不愧為智人,到了這時還反將我一軍,讓我的心腹跟你去,怕不是監督你,而是給你當人質吧,讓我下手時投鼠忌器吧。

  李淵盯著李密,對方臉色不變,神情凝重,一副赤誠的樣子。李淵露出了一絲笑容,表示自己對李密是無比信任,根本不需要再派什麼人。李密你大膽去干。

  最後,李淵說出了一句讓李密略顯吃驚的話:“讓王伯當給你當副手!”

  飯就這樣吃完了,這一頓飯吃進去多少營養不重要,重要的是赴宴雙方都得到了自己的東西。

  李密終於離開了長安,出城之後,他大口而粗野地呼吸著這自由狂野的空氣。

  誰也無法阻擋我的未來。我的霸業死而得活,豈非天意!

  李密打馬離去,身後,是高深莫測的李淵。在李密狂奔的身形上,已經有一根隱形的線,線的另一頭正握在李淵身上。

  行到華縣,李淵輕輕扯了一下線頭。

  從長安追上來的使者,給李密下了一個命令:“留下一半人在關內,你可率一半人出關!”

  想了一會兒,李密決定執行這個命令,自己就要回到河南,十萬兵馬指日可得,留一半又有何憂。

  李密又中計了,要知道高明的人不會一棍將人打死,他們只是慢慢出招,每次都提出讓你難受但又無法拒絕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地消除你的實力。

  領著剩下的一半人行至陝州,這裡處於長安洛陽的半途。李淵再一次扯了下線頭,這一下動作有點大。

  長安的使者趕上來,下了另一個命令。這是一道催命符,李淵終於甩出了撒手鐧:“李密留下所部慢慢前行,李密單騎入朝,另有節度!”

  開什麼玩笑,李淵同志,大家都不笨,何必忽悠我,要我單騎入朝,你是想節度我,還是超度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