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裴寂看情況不對,連忙把李世民請了出來:“二郎在暗地裡招兵買馬,準備舉大事,所以才安排我送宮人進來。”

  李淵嘆了一口氣,他不是第一次聽到讓自己造反的話,但每一次,李淵都告訴對方,這個事情說說就算了,千萬不要再提。

  造反的利潤大,但風險極高,一旦踏出這一步,不是萬人之上,就是萬人墳堆。面對極大的利潤,很多人就會忘了極高的風險。

  你們都希望跟著我走上造反這條陽光大道吧,但你們怎麼知道,這道就在懸崖旁邊,稍有不慎,大家這輛造反的牛車就會翻滾下去。

  但楊廣的女人都睡了,再想扮純天然無公害物質是不可能了。

  李淵招呼裴寂坐下,給出了他的答覆:“我兒子確實有這種想法,我還沒同意,但現在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還能怎麼樣,只有從了你們吧。”

  第二天,李淵把李世民叫來,李世民估計還沒收到裴寂的簡報,又苦口婆心分析形勢,指明要害,簡直忘了他爹要連這也看不明白,怎麼跟他娘生了他,又把他養大。

  李淵耐著性子,仔細又聽了一遍《論當前形勢下出路問題的研究報告》,最後,他說出了歷史上著名的並被懷疑是編造的一句話:“今日破家亡軀亦由汝,化家為國亦由汝矣!”

  在定下化家為國的大計後,李淵說干就干,立馬組織實施,李淵本來是一個果斷的人,但如此雷厲風行倒不是發揚傳統。真正的原因是,除了李世民劉文靜們,楊廣也在努力使他完成改造。

  也不知道是不是兩位副官又打了李淵小報告,楊廣突然從千里之外傳來命令,指責李淵跟馬邑太守王仁恭守疆不力,要求將王仁恭就地處決,將李淵送到江都問責。

  去江都就是死路一條,李淵終於下定決心,排除萬難,推翻隋朝。可就差要舉紅旗喝血酒開動員大會,楊廣又發神經,送來第二條命令,王仁恭不用死了,李淵也不用來江都了,兩位該幹嗎還是幹嗎吧。

  這就是閒得慌了,大概楊廣在江都實在無聊了,一想到表哥在太原,就拍腦袋捉弄他一下。想到李淵接到命令,臉上嚇出的褶子一層層,楊廣的心情應該是不錯的。

  接到第二個命令時,李淵長出了一口氣,握著傳令人的手,說了一句像剛被從搶救室推出來的人所說的話:“以後的日子,都是老天送的。”

  過一天算賺一天的李淵突然將起事的步驟慢了下來,又回到了他從容不迫的步調,這是李淵的中老年太極步調,不是李世民的今天起事,明天就攻長安,後天就稱帝的步調。

  劉文靜又找到了裴寂,告訴他趕緊催一下李淵。

  裴寂大概也覺得自己前面辦的事有點糊塗說不清,於是,兩手一攤,沒好氣地說:“人家不急,我催有什麼用?”

  劉文靜笑了:“你應該比他急啊,要知道,把宮女介紹給他的不就是裴監你嗎?要是被楊廣知道了。裴監大人可以訂棺材了。”

  裴寂仔細看著劉文靜,心頭湧起一陣慍怒。

  這就是所謂的朋友嗎?

  裴寂壓住怒火,馬上表態立刻催促李淵。

  曾經同宿共論天下的兩個人第一次出現了隔閡,這個隔閡很細微,但就像冰山上的一條細縫,最終越來越大直至冰山轟然倒下。

  事實上,李淵並不是因為逃過一劫,就改弦更張,準備當個順民,在太原養老,一杯茶,二壺酒度過餘生。

  他只是在等一些人。

  在裴寂又來問他是否還記得晉陽宮裡的某某時,李淵直接找來了李世民:“我之所以不早起兵,是顧慮到你們兄弟還沒有到齊。”

  這會兒,兒子李建成、李元吉還在河東,女兒女婿還在長安。要是不先通知一聲,這邊一舉旗,那邊就得人頭落地。

  生存很重要,大業很重要,但不要忘了,親情、兄弟也很重要。

  望著李世民離去的背影,李淵無法確定自己的這個聰明絕頂的二兒子能否理解這一點。

  時為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的二月,春風該吹進太原城了。

  【定楊天子】

  最近,太原、西河、雁門、馬邑等郡同時收到一封公文,楊廣發下敕書,要求徵調郡內的成年男子入伍,準備年底在涿郡集結,進攻高句麗。

  消息一出,人心惶惶,王薄創作的《無向遼東浪死歌》已經成為人人傳唱的流行金曲,大家都知道去遼東跟去地府沒什麼區別。

  誠然,這個消息是假的,楊廣陛下在江都已經是過一天皇帝翻一天牌,早沒有了征戰天下的雄心,實在不行,他還準備到長江以南守半壁江山過日子,高句麗交不交保護費,早不是他關心的事情。

  這是李淵散布的假消息,其目的是為了攪渾局面,目前來看,效果不錯,罵楊廣的人又多了一些,但讓李淵沒想到的是,在起兵這個項目上,他還沒準備發令,就有人搶跑了。

  率先起事的是馬邑的軍將劉武周。

  在隋末形形色色的起義者當中,有活不下去的農民(孫安祖),有報仇雪恨的豪傑(楊玄感),有越獄的死囚犯(翟讓),有被坑的地主(竇建德),也有心懷大志的貴族(李密、李淵),可謂懷著不同的目的,走上了共同的道路。這其中,劉武周的目的可能最為特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