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敢情是友軍吧。

  偵察兵回去報告,可沒多久,排查的結果出來了,這支部隊不屬於任何部落。這就是說,這是一支偽裝的突厥騎軍。

  這就是玩潛伏了,突厥集結兵馬,前去襲擊這支山寨自己的騎兵。

  等突厥兵馬靠近準備實施抓捕時,卻發現對方等待多時,拒角已經放下,箭已經上弦,正熱情鼓勵他們大膽地往前走兩步。

  隨他去吧,權衡了硬沖的利弊之後,突厥人退走了,目前來看,這支山寨部隊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動作。

  望著突厥人退走的塵土,那位百發百中的人露出了笑容。

  好了,打鳥射獸的日子結束了,是時候做一些正經事了。

  相信大家都猜到了,率領這支部隊的人正是李淵。

  拉著部隊來到野外,李淵下令,從今天起,大家忘記過去的行軍操作守則,大家以後穿胡服,操胡弓,住帳篷,吃牛羊,居水草之間。李淵這麼做當然不是因為喜歡玩“模仿秀”。

  這樣的目的只有一個,了解對手。

  這些年突厥勢力強勁,中原兵馬屢敗,士兵已經有了恐突厥症。心存恐懼的軍隊是無法戰勝對手的,而要去除恐懼,只有去了解自己的敵人,因為人的一切恐懼都來源於未知。

  穿胡服,騎胡馬,居胡營,吃牛羊,獵飛禽走獸,這就是我們的對手過的生活。

  突厥兵也不是三頭六臂,雖然他們掛著狼頭旗,但終究還是人,是人就不用害怕。

  這段深層次體驗活動開展後,恐懼一點點去除,當士兵看到突厥人竟然不敢進攻,他們終於喚起了內心的勇氣。

  個別人表示天天射鳥逐獸,一身閒得骨頭都癢,唐公還是領著我們干他一仗吧。

  三軍之力在於氣,李淵率領這數千兵馬突然發動襲擊,屢戰屢勝,有一回還搶了突厥高級幹部特勤的駿馬,這是中國山寨戰勝原版的又一經典案例。

  勝利是喜人的,但必須得說,這樣的勝利並不是決定性的,從殺敵數來看,不過是數場小勝,但李淵告訴王仁恭,突厥要退兵了。

  王仁恭將信將疑,但很快,消息證實了這個判斷,突厥人果然撤走了。王仁恭充滿敬佩地跑去問李淵,為什麼斷定對方會撤走。

  李淵笑了,他告訴對方:“這是突厥人的性格決定的。”

  “怎麼講?”

  “突厥人見利即前,知難便走。他們突然受到打擊,一定不敢再逗留,必定撤走!”

  了解自己的每一個對手,看透了每一個對手的內心,碰到這樣的對手,是這個時代所有英雄的不幸。

  出色地完成了楊廣交代的任務,李淵回到了太原,戰場上自信、穩重的軍事家又不見了,取而代之的仍然是一個酒鬼。

  李淵沒有忘記,在他的身邊,有兩雙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他,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通報給數千里之外的江都,只要自己一著不慎,楊廣就會揮動手上的利劍。

  那就只有天天喝酒了,又據人反映,李淵私生活也不太檢點。大概老婆竇氏去得早,沒人管他了。

  李淵回到大隱於市的狀態,聖人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可無道則隱並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聖人是明哲保身了,可無道的時候,誰來改變世道?

  雄者,邦有道則隱,邦無道則出!是謂盛世存聖人,亂世出英雄。

  在那雙醉眼內,若是仔細觀察,就會看到不經意流露的精光。

  一頭佯醉的雄獅會想些什麼?大抵如下吧:

  楊廣真的失盡天下了嗎?

  這真的是自己的機會嗎?

  自己的力量已經大到足夠跟楊廣抗衡嗎?

  李淵的內心依舊充滿了疑惑。他年紀大,世間萬象看慣,自然沉得住氣,但年輕人就未必了。

  【謀劃】

  北來的風吹過太原,隱隱中似有金戈之聲,這是天下大亂的氣息吧。

  太原城內的一處庭院,燈還亮著,外面的院子裡站著兩個身材高大的男人。

  其中一人抬頭望著城外。

  城上又燃起了烽火,也不知道郡內哪個村子受到突厥或是反抗軍的襲擊。

  嘆了一口氣,這個人憂心忡忡地說道:“人本來就貧賤,還趕上這樣的亂世,這世道還讓不讓人活了?”

  嘆息之人是晉陽宮監裴寂,替楊廣管理晉陽行宮。裴寂是悲觀主義者,這大概是小時候的磨難太多所致。據記載,裴寂家裡很窮,在穿開襠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是由兄長帶大的,估計裴寂沒少受過嫂嫂的白眼,長大後,因為讀過書,有文化,混了一個主簿的官。從一個主簿混到宮監,也算是相當勵志了。但無奈底子薄,總顯得信心不足。

  旁邊這人就不同了。

  聽完裴寂的悲嘆,那人大笑起來:“正是天下大亂,才是我們兩人脫離貧賤的好機會!”

  這位唯恐天下不亂的主是晉陽令劉文靜,裴寂算是中央直屬單位的負責人,那劉文靜就是地方官員了。

  劉文靜戶口在武功,但對人就稱祖上是彭城人,這不是隨便說說的,因為彭城歷史上有兩位劉姓皇帝,漢高祖劉邦跟宋武帝劉裕。言下之意,八百年前,劉文靜的祖先跟劉邦是一家人,二百年前,劉文靜爺爺的爺爺們跟劉裕怕也是堂兄弟。連祖宗都能往樂觀上溯源,劉文靜當然是個樂觀主義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