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世充的世界觀形成了,這不全是他的錯,這個時代也要負上一定的責任。

  成功是需要跟內心作妥協的,你需要不停地向自己的內心索取珍藏的東西,這些東西,第一樣可能是慵懶的生活。

  王世充交出了慵懶,他十分努力,博覽群書,據記載,主要閱讀範圍在兵法、律令、經史,以及龜策、推步之術(算命用的),而且小伙子很低調。王世充懂得這麼多,竟然沒多少人知情。數年後,王世充用他的這些五行奇術絕地反擊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王大人還有此等特長。

  深藏起你的鋒芒,而讓人愉悅的尾巴不妨多搖一搖。

  下一個索要的東西可能就是原則了。

  王世充同樣沒有猶豫,沒有原則就是他的原則。當官期間,王世充經常舞弊,並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被人質問時,毫不慚愧,反而利用其律法上的知識優勢,進行反駁。充分體現了最高明的違法者必然是法律專家這條真理。

  第三樣東西是羞恥心。

  王世充大概是連羞恥心是圓形還是方形都未必清楚,拍上司馬屁,他選點准,下手力度拿捏恰當。跟下屬套近乎,他也沒架子。

  交出了這些,王世充一步步走向了他的成功,從一名小小的侍衛兵成為了江都郡丞。在這裡,他將迎來最好的機會。

  江都揚州是楊廣經常去的地方。離權力的中心越近,機會越多。

  但郡丞還不夠近,雖然都在一個城市,但市級的郡丞要想拍楊廣的馬屁還是有點使不上勁。面對這樣的不利因素,王世充很快找到了方法。

  江都宮監張衡最近發現有一個人經常到施工現場轉悠,此人捲髮,深目,滿臉和氣,見人就拱手為禮。

  這位仁兄當然就是王世充。

  張衡有點胖,氣喘吁吁地跑上前打招呼,雖然張衡是上面派下來的,王世充是地方官吏,但好歹同朝為官,必要的客氣是不能少的。

  王世充對張衡的傑出工作讚嘆不已,表示皇帝看到張大人如此勞心費力,一定會龍顏大悅。

  張衡擺擺手,王世充並沒有發現對方露出了一絲難以察覺的苦笑。同樣,張衡也不會知道王世充此時心裡正在冷笑。

  回家後,王世充興奮莫名,立刻提筆寫報告,向楊廣報告他在施工現場的新發現——張衡偷工減料,宮中設備缺乏。

  這並不算誣告,張衡確實沒有按照楊廣的高標準嚴要求去施工,他這樣做的目的卻不是為了撈油水,而是為了節約民力。

  當然,百姓的死活王世充是不管的,而且王世充相信他的這封告密信一定能將張衡搞下來。據他打探的消息,楊廣已經不滿張衡,具體原因比較深,簡單說一下,當年楊廣奪位,張衡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換而言之,他知道得也太多了。

  小報告打上去後,張衡被除官為民,不久後,張衡被賜死於家中。而王世充成功達到目的,替代張衡成為江都宮監。

  王世充是一個稱職的工程監理,他將江都宮修建得富麗堂皇,還自掏腰包,替楊廣購置了銅鏡屏風。

  王世充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他升遷為江都通守。

  綜上所述,大家很容易認為王世充步步高升是因為會拍馬,但實際上,王世充並不是只會溜須拍馬這一項絕技。

  人在盛世可以憑藉拍馬術位極人臣,比如和珅和大人,而在亂世,能讓一個人真正脫穎而出的,一定是實力。

  真正讓楊廣對王世充另眼相看的原因是:王世充是一位屢戰屢勝的大將。

  在隋朝末年,王世充是不多的對起義軍保持高勝率的將領。

  王世充的第一個對手叫劉元進。

  當日楊玄感造反之時,各地有不少響應的義軍,其中聲勢最大的就是劉元進的部隊。

  劉元進,餘杭人,據史料分析,這位劉兄是鄉里的頭面人物,而他率領鄉親們走上反抗這條道路大概得追溯到他爹媽身上。他爹媽把他生得太怪異了,其中最大的特點是手臂放下來長過了膝蓋。

  手生得長是有好處的,除了有利於球場投籃、飯桌夾菜之外,還能增長自信心,幫助樹立人生理想。

  臂垂過膝,還姓劉,劉元進越琢磨就越覺得自己在朝劉備前輩的方向發展。

  劉備嘛,三分天下有其一。

  於是,在聽說楊玄感起事後,劉元進拉起了一支數萬人的隊伍準備前往東都共創大業,但沒想到楊玄感太不給力,起得快,消失得也快,這邊劉元進剛準備好船,楊玄感就壯烈犧牲了。

  沒辦法,劉元進只好單幹了,他的活動區域就在江都郡。王世充要想走軍功的路子,正好拿他開刀。

  【沒有原則的常勝將軍】

  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冬,江都郡延陵,延陵柵(今江蘇鎮江)。

  冬天很冷。

  要是放一把火呢?

  答案是更冷,這是王世充的答案,在延陵柵營內,王世充望著四處沖天的火光,心哇涼哇涼的。

  前不久,王世充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長江,準備剿滅劉元進,卻沒想到沙場如此殘酷,因為領來的都是剛召集的新兵蛋子,沒有多少作戰經驗。第一仗就吃了虧,不得不狼狽地撤到延陵。

  而劉元進顯然沒有劉皇叔那樣仁慈,竟然追蹤而至,四下放起火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