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裴弘策鎮定一下精神,然後收集散兵,重新布下了軍陣。

  不久後,楊玄挺慢悠悠抵達現場。

  接下來發生的一切讓裴弘策目瞪口呆,自己已經擺好了陣勢,就等對方發起衝擊,卻發現對面的反兵全都坐了下來。

  搞靜坐?這算什麼回事!

  豆大的汗從裴弘策頭上滾下來,他實在搞不懂對方葫蘆里賣的什麼藥,說明一下,裴弘策的職務是作監,主要負責宮殿建設、室內裝修、園林設計之類的東西,打仗實在是門外漢,因為國內會打仗的都被楊廣拉到遼東打高句麗去了,他這才硬著頭皮上陣。

  兵書都沒翻過,自然不知道疑兵計是何物。

  正當裴弘策拼了命發揮聯想,希望能從建築知識上轉化一點兵法時,楊玄挺突然站起來,發動猛攻,不用說,措手不及的隋軍又大敗。

  同樣,裴弘策並沒有發現追兵,於是,他又大著膽子收集散兵,重新布陣,不久後,又看到楊玄挺慢悠悠率領著他的單刀隊趕上,然後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如此交鋒,往復五次。

  裴弘策被間歇性發作的楊玄挺搞瘋了,最終,他丟下散兵,領著十來騎逃回了洛陽。

  等楊玄感從後面趕上來時,他的部隊已因為收編隋朝散兵,接納四方遊民,部隊兵員達到數萬,裝備也得到了升級,真正成為了名符其實的大軍。

  但征途才剛剛開始。

  洛陽的西邊,已經有一支隋朝的軍隊日夜兼程趕來支援。

  這支隊伍是在長安留守的京兆內史衛文升率領的數萬大軍。

  衛文升,河南洛陽人,李密在天下三計里把此人說得一文不值,大概是欺負人家年紀大,這一年,衛文升已經七十多了。

  聽到楊玄感向洛陽進軍後,衛文升率領長安的軍隊主動出擊,在經過楊玄感的老家華陰時,他老人家幹了一件事,衝進華陰,找到楊家祖墳,將楊素的墳給刨了,把剛埋下去才數年的楊素請出來,丟到火里回了一下爐,是謂挫骨揚灰。

  衛文升通過這一舉動明白無誤地告訴手下這幫士兵,現在我們都跟楊家結下了死仇,這一去就別想著敷衍了事,不能戰勝對方就是被對方消滅。

  然後,衛文升下達了一個命令:擊起鼓來,全軍奔赴東都。

  不用銜枚潛行,楊玄感作亂犯上,可鳴鼓而攻之!

  行出潼關,隨從表示前面函谷關可能有伏兵,還是經陝縣沿流東下,從後面偷襲楊玄感。

  衛文升望著隨從,搖搖頭,然後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你的謹慎不是沒有道理,但以我來看,楊玄感這小子只怕想不到這樣的計策。”

  無須繞路,取直線,揮師東都!

  果然,一路進軍並沒有碰上任何伏兵,衛文升成功抵達洛陽城外。

  通過函谷關後,衛文升得意地望著部下,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他甚至感覺平定楊玄感只是時間問題。

  戰場的奇妙往往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楊玄感沒有料到衛文升的忠誠,而衛文升也沒有算到楊玄感身上的一些東西。

  現在,所有的不確定都將在戰場上變成確定的勝負。

  順便提一句,衛文升的官職是刑部尚書,而楊玄感是前禮部尚書,從官職上看,征戰都不是其本職工作。但衛文升的刑部尚書似乎跟打打殺殺還有點關聯。

  衛文升很快向楊玄感發起了進攻,就效果來看,突擊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一戰而勝。衛文升也沒有楊玄挺那樣的耐心,他對部隊下達了乘勝追擊的命令。

  接下來的事情在歷史中很常見,追到一半,楊玄感的伏兵殺出,將衛文升的前軍盡數消滅。

  到了這時,衛文升才發現自己面對的不是一個毛頭小子。

  不能再大意了,必須用十二分的精神來應對。

  衛文升終於認識到了楊玄感的“智”,但這還不是完整的楊玄感。

  數天以後,衛文升又拉著部隊向楊玄感發起了衝擊,出擊之前,衛文升是做了功課的,他在軍中掃開一塊地皮,祭祀隋朝高祖皇帝楊堅,表示要以死殉國。

  這證明,衛文升是搞宣傳工作的高手,經過這一動作,剛受到打擊的士氣又得到了恢復。

  戰鬥很快打響,這一回,楊玄感沒有玩詐敗這樣的伎倆,而交戰不久,衛文升就聽到一個讓自己激動不已的消息:“官兵已經捉住了楊玄感!”

  前軍剛戰洛城北,已報生擒楊玄感?!

  衛文升心頭湧起了一股驚喜,可當他發現部下也同樣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時,不祥的感覺替代了驚喜,他喊出了戰場經典台詞:“小心有詐!”

  沒錯,楊玄感還在。

  對面陣前,一人策馬躍出,來人體如山,迅如電,身披亮甲,手持長矛,一把虬髯隨風飄揚。

  端的一條好漢!

  一聲怒吼如平地響驚雷,震得衛文升耳膜發疼。

  楊玄感的聲帶,李密大概早就如雷貫耳過,當年,他說楊玄感臨陣應敵,只需喝斥,便可震懾敵人,現在看來,這裡面並沒有恭維的成分。

  這種功夫,只有當年的猛張飛才有。

  怒吼聲中,雄獅駕臨草原。楊玄感策馬直衝過來。

  許多人記住了前面的情景,這一幕經“路邊社”廣泛流傳,當後人談論起時,他們往往用另一個人的名字來形容楊玄感:力可扛鼎楚霸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