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憐的趙高,沒有想到公子嬰不是自己的學生,他並沒有經過多年的糊塗洗腦術。所以,公子嬰站出來殺了趙高,然後投降劉邦的起義軍;後來項羽又殺進,這位西楚霸王見人就殺,自然子嬰之命也長不了了。

  本來,這個時候,殺進咸陽的所謂英雄項羽可以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機,但他卻無政治遠見和政治謀略,只知道殺人,先把他當初的軍中統帥宋義殺掉,把本來可以挾王侯令諸侯的楚懷王殺掉,然後再把投降的子嬰殺掉,一路殺殺殺,其殺人手段和水平與趙高又有什麼區別呢?

  只不過趙高是暗地裡殺人,而項羽是公開殺人,性質一樣,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殺來殺去,最後他們的結局都是一樣的,都是挨刀子,趙高挨子嬰的刀子,項羽挨自己的刀子——如果自己不動刀子的話,就要挨劉邦的刀子。總之,都是不得好死。

  當初秦始皇橫掃六合之後,曾經豪邁地說過:“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然而秦二世和趙高的存在,卻使得這位不可一世的千古一帝的豪言壯語淪為了後人的笑柄。

  胡亥和趙高不愧為當時的“絕代雙驕”,兩人配合默契自然,雖然最終反目成仇,但這對主昏臣奸的典型,誰會捨得把他們分開,捨得把他們遺忘呢?“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話確實不假。

  假如秦國沒有趙高,秦二世怎麼會身敗名裂呢?其罪惡之源正在趙高。然而,既便有趙高,如果二世不聽信趙高的讒言,國家也不一定滅亡。因為有秦二世這樣的皇帝,才有趙高這樣的大臣。

  議論的人每每都要譴責趙高,其實秦二世也是不能逃脫罪責的。秦二世之所以相信趙高,是因為他願意聽阿諛奉承的話,最終導致國家的滅亡。這難道不發人深省嗎?

  兩千多年來,由於受傳統文人觀念影響,人們給趙高更多的是偏見:篡改詔書是大逆不忠,指鹿為馬是邪佚之舉。人們就沒從另外一面想一想:南吞北掠兩百年的虎狼之秦,虐殺百姓如草芥的獨裁專制,讓趙高來耍弄他一番,又何嘗不好呢?

  再說,始皇死後尚能“餘威震於殊俗”,篡改秦始皇詔書,連李斯這樣的大智者都不敢想,且驚且愕道:“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李斯是害怕誅滅九族啊,但趙高很快以利害折服李斯,這麼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在趙高手中如捏泥丸,這在世界宮廷政變史上也屬罕見,可見趙高具有何等驚人的膽識、氣魄!

  趙高以陰謀奪取政權後,緊接著採取“除去先帝之故臣”,“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等一系列政策,從而顛倒並砸亂了秦王朝的統治基礎和政治秩序,可以說這是趙高為加速秦朝滅亡採取的索命政策。

  有了趙高這樣一系列索命政策,秦朝想不短命都難。從這一點來看,趙高有意無意間反而成了大秦王朝的超級終結者。只不過,他這個終結者是隱藏在王朝內部的。

  秦朝這座大廈轟然倒下了,趙高也隨之灰飛煙滅。

  點 評

  身為一個小小的宦官,趙高哪裡來的巨大能量,攫取大權,瘋狂屠殺皇子公主?察其根本在於趙高能夠窺伺人心,善於利用人的弱點。而人是有太多弱點的,趙高正是抓住了始皇、二世、李斯等人的弱點,攀上了高位,揮起了屠刀。可見,再精明的人也有他的弱點,趙高也一樣,他也有他的弱點,但他只顧得勘查別人的弱點,卻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自己的弱點裡,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參考文獻

  [1]趙曙光.從秦皇到漢武[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

  [2]趙曙光.草根王朝[M].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0.

  [3]趙曙光,程相崧.項羽評傳[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4]李開元.秦帝國的崩潰[M].北京:中華書局,2007.

  [5]曹昇.流血的仕途[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2.

  [6]李艷麗,趙曙光.臉譜下的另類帝王[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0.

  [7]王立群.大風歌[M].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8]何君,田家淇.秦始皇:嬴政[M].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09.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