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文化衝突可能會對美國的實力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公民因為國內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問題變得心煩意亂,或為內部的爭鬥而分裂的話,美國就失去了在外交政策上集體行動的能力。在20世紀70年代因越南而產生嚴重分歧之後,這似乎曾是一個問題。人們可能會舉出2013年因預算問題而關閉政府,從而迫使歐巴馬總統推遲了一次亞洲之行作為最近的例證,這其實重複了柯林頓總統在1995年出於同樣的原因而做出的類似延期。美國惡化的社會條件也可能使軟實力減弱。儘管美國在一些社會問題上取得了進展,但在處理嬰兒死亡率、預期壽命、兒童貧困、監禁和謀殺方面均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對美國的軟實力而言,這樣比較的代價可能是昂貴的,但在許多引起爭議的發達國家的文化變遷中美國並不孤單。自1960年以來,在整個西方世界中對權威和一些行為標準的尊重一直在減少,沒有跡象表明美國的水平系統性地低於其他國家。某些行為,如慈善捐贈和社區服務,一般來說都比較高。在另一方面,最近的“宜居”指標將美國位列於132個國家中的第16位。[4]
移民是許多發達國家的一個敏感的社會問題,但美國是為數不多的得益於外來移民而避免了人口下降,並能維持其占世界人口總量份額的國家之一。近期的移民對國家價值觀和對美國人身份所帶來的影響的擔憂並不是什麼新鮮事。19世紀的“一無所知”黨①是為反對移民而建立的,特別針對著愛爾蘭人。一個世紀以後,這個國家選出了一位愛爾蘭裔天主教的總統②。美國仍然是一個移民國家,仍然遵奉著新人享有機會的信條。在20世紀,美國在1910年達到了外國出生公民的最高比例:占總人口的14.7%。一個世紀之後的今天,約4000萬人或近13%的美國人是在外國出生的公民。
儘管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但最近的皮尤民調顯示36%的美國人希望合法移民受到限制。無論是新移民的數量還是來源都造成了美國社會對移民影響美國文化的擔憂。201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拉美裔人口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合法或非法的新移民浪潮所驅動的,他們占了總人口的16%,已經取代黑人成為全國最大的少數族群。批評者們擔心他們不會融入主流社會,但大部分的證據表明最近移民的同化至少與前人一樣快。雖然移民速度過快可能會導致社會問題,但從長遠來看,移民趨向於增強美國的實力。
隨著世紀的前行,大多數發達國家將經歷人力的短缺。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預測,2010年至2050年間,美國人口將增長42%,達到4.39億。今天,美國是世界人口第三大國。五十年後它仍可能保持在前三四位。這不僅與經濟實力有關,而且鑑於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在走向老齡化,都面臨著供養老一代的負擔,移民有助於減少有關政策問題的尖銳程度。
至於直接影響,研究表明隨著移民的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增長,人均專利數量也在增加。四分之一的高科技初創企業就有一個移民創始人,40%的財富500強企業都是由移民或他們的子女創辦的。[5]
移民也有利於增強美國的軟實力。人們要來美國的事實提高了美國的形象,移民地位的上行流動對其他國家的人具有吸引力。
美國是一塊磁鐵,很多人可能想像自己就是美國人。此外,移民和他們原居住國的家人和朋友之間的聯繫,有助於準確並正面地傳達有關美國的信息。移民增強而不是削弱了硬實力和軟實力。正如對美中兩國都有敏銳觀察的李光耀曾經告訴我的,美國吸引來自世界其他地區最優秀、最傑出的人才,並通過使之融入多元文化的創造力之中來實現自身的再創造。中國因有更多的人口,可以從國內招募,但是在他看來,以國內為中心的文化使得中國比美國創意更少。
經濟
在此之前所討論的文化和社會問題,並不表示美國正面臨著國內的衰落,從而可能削弱外部實力,但是生產力水平和經濟增長能力的長期持續低迷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宏觀經濟預測總是不精確的,可以看到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歲月里,正經歷著比在20世紀90年代初投機泡沫破滅後困擾了日本數十年經濟滯漲更緩慢的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美國經濟將在未來的幾年裡有平均約為2~3個百分點的增長。雖然這低於它的潛力,但不是停滯不前。與普遍預期的黯淡經濟前景相反,以2%的速度增長,國民收入仍將在三十五年後增加一倍。
在20世紀80年代,許多觀察家們認為美國已喪失了其霸主地位,這導致了上面提到的衰落的感覺。在二戰結束後的二十年間勞動生產率的年增長率平均為2.7%,但在20世紀80年代曾一度下滑至1.4%。人們都認為日本和德國已經超過了美國,這削弱了美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美國似乎已經失去了競爭力。然而今天,即使經歷金融危機和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世界經濟論壇仍在154個國家的全球經濟競爭力評比中將美國列為第三,在它前面沒有大的經濟體。相比較而言,中國名列第28.[6]尼爾·弗格森指出,這是2008年至2009年名列第一之後的排名下降,但目前還不清楚這與他提及的經濟衰退或過度的立法、法規以及體制的衰落有多少關係。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引領著許多將是21世紀關鍵的新領域,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以及納米技術。
移民是許多發達國家的一個敏感的社會問題,但美國是為數不多的得益於外來移民而避免了人口下降,並能維持其占世界人口總量份額的國家之一。近期的移民對國家價值觀和對美國人身份所帶來的影響的擔憂並不是什麼新鮮事。19世紀的“一無所知”黨①是為反對移民而建立的,特別針對著愛爾蘭人。一個世紀以後,這個國家選出了一位愛爾蘭裔天主教的總統②。美國仍然是一個移民國家,仍然遵奉著新人享有機會的信條。在20世紀,美國在1910年達到了外國出生公民的最高比例:占總人口的14.7%。一個世紀之後的今天,約4000萬人或近13%的美國人是在外國出生的公民。
儘管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但最近的皮尤民調顯示36%的美國人希望合法移民受到限制。無論是新移民的數量還是來源都造成了美國社會對移民影響美國文化的擔憂。201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拉美裔人口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合法或非法的新移民浪潮所驅動的,他們占了總人口的16%,已經取代黑人成為全國最大的少數族群。批評者們擔心他們不會融入主流社會,但大部分的證據表明最近移民的同化至少與前人一樣快。雖然移民速度過快可能會導致社會問題,但從長遠來看,移民趨向於增強美國的實力。
隨著世紀的前行,大多數發達國家將經歷人力的短缺。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預測,2010年至2050年間,美國人口將增長42%,達到4.39億。今天,美國是世界人口第三大國。五十年後它仍可能保持在前三四位。這不僅與經濟實力有關,而且鑑於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在走向老齡化,都面臨著供養老一代的負擔,移民有助於減少有關政策問題的尖銳程度。
至於直接影響,研究表明隨著移民的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增長,人均專利數量也在增加。四分之一的高科技初創企業就有一個移民創始人,40%的財富500強企業都是由移民或他們的子女創辦的。[5]
移民也有利於增強美國的軟實力。人們要來美國的事實提高了美國的形象,移民地位的上行流動對其他國家的人具有吸引力。
美國是一塊磁鐵,很多人可能想像自己就是美國人。此外,移民和他們原居住國的家人和朋友之間的聯繫,有助於準確並正面地傳達有關美國的信息。移民增強而不是削弱了硬實力和軟實力。正如對美中兩國都有敏銳觀察的李光耀曾經告訴我的,美國吸引來自世界其他地區最優秀、最傑出的人才,並通過使之融入多元文化的創造力之中來實現自身的再創造。中國因有更多的人口,可以從國內招募,但是在他看來,以國內為中心的文化使得中國比美國創意更少。
經濟
在此之前所討論的文化和社會問題,並不表示美國正面臨著國內的衰落,從而可能削弱外部實力,但是生產力水平和經濟增長能力的長期持續低迷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宏觀經濟預測總是不精確的,可以看到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歲月里,正經歷著比在20世紀90年代初投機泡沫破滅後困擾了日本數十年經濟滯漲更緩慢的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美國經濟將在未來的幾年裡有平均約為2~3個百分點的增長。雖然這低於它的潛力,但不是停滯不前。與普遍預期的黯淡經濟前景相反,以2%的速度增長,國民收入仍將在三十五年後增加一倍。
在20世紀80年代,許多觀察家們認為美國已喪失了其霸主地位,這導致了上面提到的衰落的感覺。在二戰結束後的二十年間勞動生產率的年增長率平均為2.7%,但在20世紀80年代曾一度下滑至1.4%。人們都認為日本和德國已經超過了美國,這削弱了美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美國似乎已經失去了競爭力。然而今天,即使經歷金融危機和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世界經濟論壇仍在154個國家的全球經濟競爭力評比中將美國列為第三,在它前面沒有大的經濟體。相比較而言,中國名列第28.[6]尼爾·弗格森指出,這是2008年至2009年名列第一之後的排名下降,但目前還不清楚這與他提及的經濟衰退或過度的立法、法規以及體制的衰落有多少關係。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引領著許多將是21世紀關鍵的新領域,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以及納米技術。